浅议数学教学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偏重演绎推理,强调严密论证的作用,忽视数学审美的桥梁作用,甚至认为数学思维只包括逻辑思维。这样的数学教学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和“过去的数学”,扼杀了学生的“再创造思维”、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直觉思维 预感训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觉思维的教学和训练已十分必要。
  一、加强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从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看,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各有千秋。
  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数学知识的发现都离不开逻辑思维,无论是知识的整理,问题的求解或结论的证明,没有一定的逻辑规则和分析、综合程序,它的推理就是不严谨的。从而结论也就不可靠。但是逻辑思维也有它的保守面,即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而这正是不严格的直觉思维所含有的积极面。直觉思维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是逻辑思维过程的高度省略和简缩,另一方面则是形象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和渗透。因而含有非逻辑的经验、想象、猜测、创造的成分。它是有意思维与无意思维的结合,它的快速反应性是从多次反复的逻辑思维基础上脱胎成长起来的。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应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辩证结合,而创造性则更多地存在于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及美学考虑之中。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是互补互用的,直觉存在于逻辑方法运用过程的整体或局部。通常在主体接触总是之后,首先就有一个依靠直觉判断选择策略、制定计划的阶段,然后才能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逻辑推理和集中思维以使认识逐步深入。而在局部的前进过程中,思维受阻后,则仍需依靠直觉思维去重新探索、猜测和想象,使思维发散直至找到新的正确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就主要倾向而言,直觉思维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方法,而逻辑思维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思维过程中,主体应加强这两种思维方式辩证运用的自觉意识,特别是要重视直觉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指引方向和调整思路的重要作用。
  2、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直觉思维的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不可回避的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观念方向都在不断地变化,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专才向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从数学教学来讲,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已经出台,与旧大纲相比,新大纲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第十位上升到第一位。并将逻辑思维能力改称为思维能力。使此能力的表述更广泛,要求更高,特别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辩解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直觉思维作为一种重要思维,而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更是体现于此,所以对我们数学教师来说,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从数学科学发展史来看,不少伟大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儿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可见直觉思维的培养对数学发展,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1、重视数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和应用,以形成并丰富数学知识组块。
  扎实的基础是产生直觉的源泉,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的。
  知识组块又称知识反应块,它们由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组成,并集中地反映在一些基本问题、典型题型或方法模式中。许多其他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归结成一个或几个基本问题,化归为某类典型题型或运用某种方法模式。这些知识组块由于不一定以定理、法则等形式出现,而是分布于例题或习题之中,因此将知识组块从例、习题中筛选,加以精炼是非常必要的。
  2、重视解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
  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通过深入的观察、联想,由形思数,由数想形,利用图形的直观诱发直觉,对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思维大有帮助。教师应该把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诸如:换元、数形结合、归纳猜想、反证法等,通过方法论的分析使数学中的发明、创造活动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可以加以推广应用的”,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
  3、鼓励大胆猜测,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它与论证所用的逻辑推理相辅相成,对于未给出结论的数学问题,猜想的形成有利于解题思路的正确诱导,对于已有结论的问题,猜想是寻求解题思维策略的重要手段,数学猜想是有一定规律的,并且要以数学知识和经验为支柱,但是培养敢于猜想,善于猜想,善于探索的思维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展鲟鱼人工养殖以来,涉及鲟鱼品种较多,养殖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在全世界鲟鱼养殖业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鲟鱼商品形式呈现多样化,鲟鱼养殖具有巨大
摘要: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朗读教学 存在问题 相应对策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3、朗读的面窄。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我校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学生的基础比较弱,学习、分析能力不强,化学计算成为困扰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因而,不刻板教条地“教教材”,探索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化学计算,快乐地成长刻不容缓。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计算教学呢?下面根据初中化学中一些主要的计算内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包括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一元素的
摘要:开设活动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动课  语文课的教学虽然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有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仅靠语文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很多人感到困惑:第一:教材的内容多,但课时少;第二:每单元后都安排综合探究,实际操作较为困难;第三:新教材的难度究竟应把握到什么程度?第四:课堂教学中,生本思想究竟如何落实,等等。今年暑假,笔者参加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同时又在高一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探索,感受颇深。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主动参与  教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当前历史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的学习,本人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学习并推进和加深对新课程的学习,同时尝试以新课程的要求应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这还只是一种探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关键词:新课程 课程改革
本文建立了检测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并用该法检测了蛋鸡、雏鸡的饲料、血清、肌肉和蛋黄中的大豆黄酮及雏鸡肝脏、空肠食糜中的大豆黄酮、染料木
一、矿床经济价值矿床经济评价是用货币形式反映其经济价值。探明矿量经济价值只有通过矿山实体物质生产过程才得以实现。按矿山开发不同阶段经济评价划分,矿山生产阶段经济
找着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  核心素养:人文积淀。  给 把 力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托尔斯泰  加 点 料  1.扫描二维码,看大猩猩是怎样学习的吧。  2.时空建议:午休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