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摸到肿块以后……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痛伴发热:多半是炎症
  
  一天,一位50岁左右的女病人来就诊。她非常痛苦地摸着自己的脖子焦急地对我说:“周医生,我脖子上长了个肿块,就在左侧下巴的下面,摸上去很痛,要紧吗?会是癌吗?”我问她:“发现几天了?”她说:“4天了。”我又问:“发热吗?”她回答:“有,最高38.5℃。”我仔细摸了她左侧下颌下的肿块,直径约2.5厘米,肿块质地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表面皮温较高;触诊颈部其他部位,未触及肿块:检查口腔、咽、喉部,也未见明显异常。“你有耳朵闷胀,鼻塞、鼻涕或痰里带血症状吗?”我接着问。她都回答“没有”。考虑到该病人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除在左侧下颌下扪及有触痛的肿块外,咽、喉、颈等部位均未发现异常,我诊断她患的是颈部淋巴结炎,让她先静脉滴注抗生素3天。3天后,她来复诊,肿块已明显缩小。继续静脉滴注抗生素4天,肿块消失。
  这是一例典型的颈部淋巴结炎病例。该病的发病时间一般较短,平均只有数天。肿块局部有触痛,炎症明显的,可有局部皮肤充血症状,正确使用抗生素可迅速改善症状。罹患感冒,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口角炎时,均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人不必太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类特异性炎症也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有颈部淋巴结结核。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加。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表现为一串无痛肿大的淋巴结,需要做淋巴结穿刺或局部淋巴结活检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结核,需及时进行抗痨治疗,
  
  女孩长“喉结”:原来是囊肿
  
  一天,一位20多岁的女病人来就诊。她异常紧张地对我说:“周医生,我昨天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长了喉结。我是个女孩子,怎么会有喉结呢?我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我让她坐正,仔细触诊她所说的位于颈中部的“喉结”。原来,她的甲状软骨上方长了个肿块,由于肿块正好位于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确实有点像男孩子的喉结。肿块摸起来质地韧、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女子’无触痛,有点像囊肿,颈部其他部位未触及肿块。为明确诊断,我让病人做了包括肿块及甲状腺在内的颈部B超。结果报告提示肿块呈囊性改变,考虑是甲状舌管囊肿。我告诉病人,甲状舌管囊肿是先天性的,需要手术切除。病人入院以后,做了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
  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病时间一般为数年,有的病人在出生时就被发现,也有在照镜子时偶然发现的。这类肿瘤生长缓慢,有经验的医生根据肿瘤的位置、形态和质地,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此外,头颈部的囊肿还包括腮裂囊肿、皮样囊肿、淋巴管瘤等,手术切除是主要方法。
  
  脖子粗:查查甲状腺
  
  有一次,两位女士一起来就诊,她们是同事,参加单位体检时被查出甲状腺有问题。年长女士说:“医生,我做了甲状腺B超,医生说甲状腺内有个肿块,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脖子有点粗,也摸到肿块了,你再帮我查查,是不是癌?要开刀吗?”我触诊了她的颈部,果然在甲状腺右叶摸到一个直径2厘米左右的肿块,质地韧、光滑、边界清。我嘱咐她咽口水,肿块随吞咽上下活动,初步考虑为甲状腺腺瘤,与体检报告基本相符。我问她:“你最近有烦躁易怒、食欲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的情况吗?”她说没有。我告诉她:“综合你的体检和B超结果,初步判断你患的是甲状腺腺瘤。你先验一下甲状腺功能,随后再决定能否立即手术。”
  年轻女孩接着问:“医生,我之前就觉得自己脖子有点粗,这次体检报告说我的甲状腺饱满,但没有发现肿块。你再帮我摸摸。”我触诊了她的甲状腺,确实没有摸到肿块。我告诉她:“你的甲状腺没有肿块,不需要手术,但需要验一下甲状腺功能,以便明确诊断”。
  一周以后,两人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都出来了,都正常。我为那位患有甲状腺腺瘤的年长女士安排了入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是甲状腺腺瘤。年轻女孩因甲状腺功能正常,暂时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即可。
  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颈部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B超检查是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当然,甲状腺肿块有时也可能是恶性的,细针穿刺活检可帮助确诊。
  除甲状腺肿瘤外,颈部的良性肿瘤还包括来源于腮腺、颌下腺等唾液腺的肿瘤,以及来源于颈部神经的神经鞘膜瘤等。通常,根据其发生部位即可初步判断其来源,超声检查可帮助确诊。
  
  伴耳闷、涕血:警惕鼻咽癌
  
  半年前,我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男性病人。他指着左侧颈部对我说:“医生,我在这里摸到一个肿块,不痛,最近左耳朵还有点闷。”我问:“你有没有鼻塞、鼻涕或者痰里带血的情况?”他回答:“有的。我最近早晨起来,鼻涕往后吸的时候,吐出来的痰里有血丝。”听到这话,我顿时警惕起来。经过仔细检查,我发现他左耳后下方确实有一个肿块,质地硬、不活动、无疼痛。接着,我替他做了间接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部左侧咽隐窝处发现了一个隆起的新生物,初步怀疑是鼻咽癌。为了明确诊断,我又让他做了一次鼻内镜检查,取了部分新生物送病理检查。一周后,病理报告出来了,确诊为鼻咽部低分化癌。我判断,他左侧耳垂后下方的肿块,应该是转移的淋巴结。考虑到鼻咽癌对放疗最敏感,我将病人转至放疗科作进一步治疗。
  头颈部癌约占全身癌症的10%,一般好发于男性,主要包括原发于头颈部的癌(如甲状腺癌、腮腺癌、颌下腺癌等)和转移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两大类。一般地说,颈部的恶性肿瘤多为转移性癌,约80%源于耳。鼻、咽、喉,以及口腔颌面部的肿瘤。比如,鼻咽癌在早期就会发生淋巴结转移(耳垂后下方出现肿块),一般还会有回吸涕带血、单侧耳闷,耳鸣、鼻塞、头痛等不适;口腔癌也会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同时还有口腔溃疡难愈合、吞咽困难、疼痛等不适;喉癌则有声音嘶哑、咳嗽,咯血、进食不适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较复杂,除鼻咽癌首选放疗外,其余均需做原发灶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
  通常,耳鼻喉科范围的转移癌好发于颈中、上部,若颈部锁骨上窝处有淋巴结肿大,通常考虑为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如肺癌、胃癌等,此时病变多属晚期,手术效果差。另外,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也可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化疗是最佳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传统上,人们对疾病的病因研究,多偏重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忽视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医学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深刻影响。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加剧,也使行为因素引起的行为异常疾病迅速上升。如精神心理疾患目前已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20%,居首位。  那么,性格行为与疾病
我们常说健康生活要控油,但这并不等于不吃油,更没有必要对油敬而远之。油脂作为人体的三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之一,其生理功能不可小觑。  油脂的5大作用  供给能量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占人体摄入食物总能量的20%~30%是由脂类供给的,脂类在体内常处于分解(供能)与合成(储能)的动态平衡中。  供给必需脂肪酸油脂中含有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具有促进胆固醇和脂质的代谢、保护皮肤免受紫
生活实例    南先生38岁了,前不久有过一次婚外性行为。因为担心自己感染上性病,他至今不敢和妻子有性生活。他听说性病都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最近,他又感到头痛、心悸,干什么都没有心情,就是担心有一天会检查出病。他到医院去检查过,医生说他没有病,可他就是不相信,因为他感觉有症状,经常感觉阴部不舒服,发现尿的颜色也不对。他非常急切想知道,这病应该怎么处理?    事例分析    南先生不是患了性病,而
专家简介:   陈学福,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同时担任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慢性乙肝是可控却难治的慢性疾病。慢性乙肝患者的全程管理是规范治疗的需要。在抗病毒治疗中,患者能否与医生形成良好互动,做到“听医生的话”(临床用语可表述为“依
目前,在临床上,多数大肠癌被发现时已届中晚期,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及早预防大肠癌的发生至关重要。下面,列举防范大肠癌的3项措施,以提醒高危人群警惕大肠癌的偷袭。  措施一 高危人群时刻提高警惕  谈到大肠癌的预防,从政府及医疗机构层面上来说,希望普通人群都进行大肠肿瘤的筛查,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减少病死率。然而,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尚难以做到全体国民“筛查”。但针对高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一些著名的中药方剂,如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防己黄芪汤等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发现,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氧化应激、降压等作用。而以黄芪为原料制成的各种中成药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使无数患者受益。    效果较显著    黄芪在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治疗中的良好
生活实例    王大爷今年75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天都要吃一大把药。一天,吃完晚饭没多久,王大爷像往常一样准备吃药。可正当王大爷把一大把药吞下去时,隔壁张大妈走了进来,王大爷急忙跟张大妈打招呼:“张大……”,刚一张口,1粒药片“溜”进了喉咙,接着就是一阵剧烈呛咳,原来药片呛入了气管。只见王大爷脸面涨得通红,咳得泪水直流,旁边的张大妈拼命给他捶背,经过一阵剧烈的咳嗽后,一粒药片终于被咳了出来。
与糖尿病相比,同属内分泌常见病的甲状腺疾病并不为大家所重视,而发病隐匿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更容易被忽视。甲减男女皆可患病,但有“重女轻男”的倾向,即女性患者多见。    哪些症状可能是甲减引起的?  甲减患者的典型面容:面色苍白,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发稀疏,舌色淡、胖大。部分患者还可有出汗少、怕冷、疲乏、嗜睡、少言懒语、皮肤干燥、记忆力减退、脉搏缓慢、血压低、食欲减退、
读者在大众医学网站论坛“百姓问性”版块发的帖子  最近,我感到阴道部位有点不舒服,有时会发现有些分泌物。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患了淋病。但这怎么可能呢?我最近没有发生过性行为,怎么会感染性病?记得上周我曾去泡过一次温泉,难道是这么传染的?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有人说自己通过泡温泉感染了性病,也有人说游泳时不小心染上了性病,还有的说用了宾馆不卫生的马桶后感染性病。真不知道这只是一种传言,还是确有其事。请
通常,人生病后需要药物治疗,对大多数成人来说,服用药片、胶囊、溶液等普通剂型的药物,是极其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对婴幼儿和昏迷的病人来说,服用药片、胶囊等普通剂型的药物,就有一定难度了。于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剂型——干混悬剂(老百姓又称“西药冲剂”)被开发出来,给广大病人带来了福音。  干混悬剂是将不易溶于水的药物与适宜的辅料(赋形剂、助悬剂等),用适宜的制剂技术配制成粉状或细粒状药物颗粒的一种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