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物质文明不断丰富,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学生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人才,因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工作 大学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发展趋势也日益呈现多元化态势,国际交流不断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表现日趋激烈。但是大学生在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之中做出错误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扩大高校规模扩招大学生,高校教育逐渐大众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提升文化软实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容忽视。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当前的世界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文明之间的冲突。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一方面的突出作用。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经过多年培养的人才,即将为社会主义事业出力的重要群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改革开放深入开展的环境下成长的,其成长过程中又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各种思潮的不断涌现。社会环境的变迁必然会对人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社会环境的烙印。
首先,价值观多元化与社会思潮多样性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更是多元化社会,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不断进入中国,走在前沿的大学校园更是首当其冲。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诸多渠道,多元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具有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生活阅历不足、不了解具体国情,缺乏来自生活实践的磨炼和对国家、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经历来判断是非曲直,因此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很难统一起来。虽然他们绝大多数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基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信仰出现分散化,价值取向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三,生存、工作压力带来的挑战。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不仅面临着自己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 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经济困难、交往障碍、情感危机、考试焦虑,以及恋爱带来的种种压力, 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近几年,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显现增多,心理压力大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压力。
第四,学习动机不纯带来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就业要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选择渠道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习并不是为完善自身而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首先,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通过对党课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对党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而学生党员深入学生生活,能切实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充分起到带头作用。健全高校党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领导,通过学习党课,让学生了解党的基本主张,了解党在历史上的伟大功绩。只有了解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政党,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也只有了解到是历史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的选择、对无产阶级的选择,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正意义。加强学生党建,能使学生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第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趣味性。在高校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学生对政治课程感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解能力也不同。由于高中时期文理分科,文科生能理解、接受政治理论课,但是对于理科生来说,理解掌握思想政治课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也会觉得掌握这些理论没有实际用处。此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克趣味性就很重要了。一方面要使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而不觉得上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煎熬;另一方面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提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并对不正确的价值观加以修正,对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没有理性的认识,需要老师帮助分析、理解。
第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高校很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机构为大学生服务。但是,很多学校只是设置了这样的机构,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问题也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正确疏导学生,对问题学生加强疏导。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社团活动等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等方式协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黄飞燕.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刘洪顺. 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 理论学刊,2008(1).
[3]韦鸿鹏.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J]. 工作讨探,2011(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工作 大学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发展趋势也日益呈现多元化态势,国际交流不断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表现日趋激烈。但是大学生在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之中做出错误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扩大高校规模扩招大学生,高校教育逐渐大众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提升文化软实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容忽视。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当前的世界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文明之间的冲突。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一方面的突出作用。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经过多年培养的人才,即将为社会主义事业出力的重要群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改革开放深入开展的环境下成长的,其成长过程中又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各种思潮的不断涌现。社会环境的变迁必然会对人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社会环境的烙印。
首先,价值观多元化与社会思潮多样性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更是多元化社会,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不断进入中国,走在前沿的大学校园更是首当其冲。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诸多渠道,多元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具有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生活阅历不足、不了解具体国情,缺乏来自生活实践的磨炼和对国家、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经历来判断是非曲直,因此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很难统一起来。虽然他们绝大多数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基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信仰出现分散化,价值取向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三,生存、工作压力带来的挑战。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不仅面临着自己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 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经济困难、交往障碍、情感危机、考试焦虑,以及恋爱带来的种种压力, 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近几年,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显现增多,心理压力大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压力。
第四,学习动机不纯带来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就业要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选择渠道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习并不是为完善自身而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首先,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通过对党课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对党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而学生党员深入学生生活,能切实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充分起到带头作用。健全高校党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领导,通过学习党课,让学生了解党的基本主张,了解党在历史上的伟大功绩。只有了解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政党,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也只有了解到是历史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的选择、对无产阶级的选择,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正意义。加强学生党建,能使学生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第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趣味性。在高校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学生对政治课程感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解能力也不同。由于高中时期文理分科,文科生能理解、接受政治理论课,但是对于理科生来说,理解掌握思想政治课程会有一定的难度,也会觉得掌握这些理论没有实际用处。此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克趣味性就很重要了。一方面要使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而不觉得上思想政治课是一种煎熬;另一方面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提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并对不正确的价值观加以修正,对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没有理性的认识,需要老师帮助分析、理解。
第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高校很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机构为大学生服务。但是,很多学校只是设置了这样的机构,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问题也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正确疏导学生,对问题学生加强疏导。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社团活动等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等方式协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黄飞燕.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刘洪顺. 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 理论学刊,2008(1).
[3]韦鸿鹏.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J]. 工作讨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