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引导真实、有深度的学习的教学策略介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o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正在形成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为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要指向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要素”。教学中,要能够引导真实、有深度的学习,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和批判性思考,并鼓励学生清晰地呈现自己的观点,从而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既让学生协同完成知识建构,又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表达。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要素;深度学习;高阶思维
  
  一、 前言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 指向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要素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强调“育人”,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螺旋上升,正在形成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因此,我们应该明确一点,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核心素养,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首先要指向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要素”。
  《跳水》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据此,我们确定了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为我们的教学确定了明确的方向。
  三、 贴近学生实际,引导真实学习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应该是真实、高效的课堂,要能够引导真实、有深度的学习,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要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次,真实学习的课堂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和批判性思考,并鼓励学生清晰地呈现自己的观点,从而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再者,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既让学生协同完成知识建构,又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表达。
  (一)鼓励质疑,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启发思考,思考产生学习。言语的习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首先应该是大脑思维活动的激活。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引导学生将所提问题进行梳理,从易到难依次是:
  (1)《跳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2)课文中写的是谁跳水?(3)这个人为什么跳水?(4)他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5)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师:同学们就课文的题目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步步地探究,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我们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一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其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思考约4、5分钟后,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左右的学生举手了,教学进入下一个环节——分组讨论,学生间协同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通过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其次,留有学生足够的时间。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该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二)分组讨论,学生间协同学习
  在学生自读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学生间协同学习。
  有压力就有动力。因为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都要发言,学会倾听,认真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疑问,所以,教师发现,那些平时极少发言的学生也赶紧“抢着”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而其他学生也认真倾听,甚至“指点一二”。随着学生讨论的深入,语言的交流,思维也发生了碰撞,甚至碰出了“火花”,质疑聲不断。
  生甲:为什么课文开头要写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站在了甲板上?
  生乙:这篇课文写“跳水”的内容不多,还没有写猴子的多,为什么还用“跳水”为题?
  生丙:他父亲用枪逼着他跳水,要是孩子不跳,父亲真的会开枪吗?……
  而教师此时则是作为一名“倾听者”在组际间“游走”,捕捉到了这些貌似“离题”“脱轨”的“生产性资源”,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接下来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四、 协作交流探究,完成深度建构
  课堂教学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而学习是这个过程下的产物。这个“交互作用”的过程促进了学习者同伴之间的协作、个体的自我反思,也正是这个过程使得学习者逐步完成了个体知识(语言)的建构。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探究:1.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2.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一)师生协作交流,进行深度探究
  师: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甲: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生乙: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生丙: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师:嗯,一群水手拿猴子取乐,被逗弄的猴子开始逗弄孩子,孩子很生气,猴子攀上桅杆,孩子追上桅杆。   在这件过程中,水手的反应如何?
  生: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生:……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生: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师:大家可以用笔把关键的语句画一下,水手们先是——,接着是——,然后——。生:哈哈大笑——又大笑起来——笑得更欢了
  师:正是因为水手的哈哈大笑,猴子才更加——。生:放肆起来。
  师:猴子的“放肆”导致了整件事情的发生。而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让那个孩子——生: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师:也正是因为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生:气得脸都红了。
  师:从“哭笑不得”和“眼巴巴”这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被猴子戏弄,又听到水手们的“大笑”,孩子感到非常尴尬,很没面子。生:我从“眼巴巴”这个词语,体会到了孩子此时的无助和无奈。
  师:嗯,你体会得很到位!是的,水手们的哄笑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是他,此时此刻,你心里会在想什么呢?生:我一定要抓住猴子,拿到我的帽子。生:我要立刻抓住猴子,拿回帽子,无论如何!立刻!
  师:嗯,愤怒使得孩子已经失去了理智,你体会得真深刻!……
  (二)调动高阶思维,完成深度建构
  如果师生的交流探究在这个层面就结束的话,难免有“浅尝辄止”之嫌。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师生协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追问核心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整合、归纳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及方法策略,从而完成对问题和知识的深度建构,以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是怎样做的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生:正在这时候……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师:谁能告诉老师,父亲为什么非得用枪威逼他跳水?生:如果不用枪,孩子可能不会听他的话,用枪一逼,他不得不听话。生:孩子的头脑已经一片空白了,往下看,已经害怕,发抖。随时会摔下来。生:他爸爸急中生智,拿枪瞄准儿子,逼他调到海里。
  师:好一个急中生智,那么船长为什么会急中生智呢?生:因为他想救自己的孩子。
  师:想救就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吗?水手们想不想救孩子?他们有想出好办法来吗?生:……
  师:同学们想一想,孩子走上了这么危险的境地,主要是因为他不冷静。他父亲能想出这个办法来,当然是因为他——生:冷静。
  师:对了。还有,他既然能当船长,那么他的航海经验、生活经验就一定很——生:丰富。
  师:如同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他临危不乱,立刻想出了办法。——船长是根据什么情况想出“跳水”这个办法的呢?大家可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
  师:如果海面上波涛汹涌呢?生:对了,海上风平浪静。生:水手们都在甲板上。生:(抢着说)孩子一跳到水里,水手们就能马上把他救起来。
  师:上节课,同学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就听到有同学质疑:为什么开头要写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站在了甲板上?现在懂了吗?生:懂了。
  师:看来,咱们这些“船长”真的很沉着、机智。——那孩子会跳吗?生:儿子站在最高的横木上,他爸爸用枪威逼他,他要是不跳的话,听他爸爸的口气,可能真的会开枪欸!
  师:——看来还是跳吧!(笑)生:嗯,不跳的话,要么被枪打死,要么摔到甲板上没命。
  师:对,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不会不跳?——他又是常年生活在船上。生:他不会不跳。您又说他经常生活在船上,一定会游泳,他一定会跳下去。
  师:对。这说明船长命令他跳水是有把握的,不会发生不跳的情况。所以你问的“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真的开枪?”还用讨论吗?生:不用讨论了。……
  在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的交流中,通过问题解答、追问、反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亢奋状态,在讨论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五、 结語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聚焦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紧扣语文要素进行真实、有深度的学习,在学生真实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间协作学习探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在真实、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诗盈.深度学习的开始:基于协同学习的真实学习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2).
  作者简介:
  叶福旋,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诗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几何在数学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等三角形是整个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的重点。笔者以人教版与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全等三角形”为例,对两版教材全等三角形及相关知识点的编排顺序、知识点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索两版教材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并基于此对教师“全等三角形”教学及利用教材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北师版;全等三角形;比较研究  一、
摘要:伴随着我们国家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学形式为教师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手段,而“微课”教学的方式就是其中之一。微课主要是指借助视频为载体的一种课程形式,虽然微课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其教学的目标与主题比较突出,主要能够营造出一种教学情境化的效果。微课主要是由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与达标测试等各部分组成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做好前倾性教学、阶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古诗词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和过程的有效途径,利于增加音乐的韵味和意境。依据古诗词的物境与意境,结合作者表达心声,从托物言志、忠贞不悔、负重前行、和而不同等方面阐述古诗词中浓浓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在深情演唱中顿悟是活化音乐教学的有益尝试。结合古诗词的韵味,多鼓励学生在多元演唱和深入探究中挖掘深层内涵是培养学生敏锐感思与音乐素养的必然发展需要。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诗词;意境;
摘 要:实践型生物课堂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将STEM理论融入实践型生物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實践活动中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的生物学习逐步走向综合、动态和开放。本文以“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探究”课为例,阐述了STEM视角下实践型生物课堂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实践型;生物课堂;科学探究;STEM理论  “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
摘 要:著名的陶行知先生曾在《假如我重新做一个小孩》文章中阐述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要多玩!”陶行知先生的“玩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论也常常被运用在我们幼儿教育第一线。众所周知,游戏,常常是玩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因此,文章在幼儿园绿色户外游戏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做到美境、趣游、乐玩,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户外游戏;美境;趣游;乐玩     笔者在省级
摘要:《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素养的学生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文章以极地地区为例,具体阐述了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为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参考,对于合作学习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地理教学;极地地区  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应用方法  (一)合作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课程导入始终是语言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一个优秀的开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开端,能够为课程讲解提供坚实的保障。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速度会大大提升,学习成效也更加突出,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导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主两翼”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探究,分析了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阐述了“一主两翼”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相关教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一主两翼”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阅读;自主学
摘要:根据国家有关声明的发布,国家倡导以人为本,坚持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为根本任务。国家近阶段发布中国学生发展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总体框架,基本确定了中国的教育已经全面进入物理教学实验兴趣培养的阶段。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一人授课,而是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工作中,在课堂中针对性地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发挥思想物理教育的特点,重点对学生的物理教学实验兴趣培养方面进行拔高,如何开展这样的课
摘要: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因而将其运用在学前教育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与游戏结合的路径,切实发挥游戏的功效,让孩子在玩中成长,得到身心的愉悦发展。文章以大班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