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教条,教学相长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考总复习中,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教师经常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即为了挑选所谓的综合题进行磨炼和评讲,不知不觉中成了历年中考压轴题的搬运工。但是如果我们过于迷信中考题的标准答案,演变成“拿来主义”,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从而陷入就题论题的教条之中。相信很多同行和我相似的经历,曾经不止一次被我们的学生的另类解法所震撼,在挑战教师尴尬的权威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并在无形之中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年来,我已经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凡是要和学生讲的例题或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我都不敢马虎,必须得自己完完整整地做一遍,我对一些全国各地交流的优秀中考题,不是过分迷信其标准答案,而是追本溯源,举一反三,在避免了题海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充分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下面是我整理了近年来几道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压轴题,略作剖析,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题1(上海2012年中考压轴题):如图1,在半径为2的扇形AOB中,∠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OD⊥BC,OE⊥AC,垂足分别为D、E。
  (1)当BC=1时,求线段OD的长;
  (2)在△DOE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BD=x,△DOE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此题是上海市2012年中考数学最后一题,解答此题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师生双方都要对该题作出完整的独立的思考。对教师而言,不仅要有清晰的理解题意,而且应该站在理论的高度,深入剖析,钻研各种变化。而对学生而言则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做一些思维上的初步加工,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一、教师的初步印象
  初步浏览后,我对此题的第一感觉就是似曾相识,仔细查找后发现,竟然和2008年广州中考最后一题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广州的2008年的压轴题也就是上海2000年中考压轴题的连续剧。本题不仅考查了圆的知识,同时渗透了几何的相关定理,并结合了动点和函数,应该说是一道完完整整的综合题。通过详细分析后发现,第一问考查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比较容易解决。第二问考查了垂径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但对于线段AB的长度是个定值,不是图上现成的,恐怕会对学生造成一点麻烦。第三问则要求更高,对动点C的正确理解成了本题的关键所在。即点C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得看清图中,哪些在变,哪些是不变的。除了找出半径OA,OB,以及线段DE不变之外,最大的困难恐怕就是判断出∠EOD的大小是定值。这样在△OED中,已知两边和一个特殊角,本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圆这一章的知识的掌握,都是在整个圆里获得的,对半圆已经有很多的不适应,更不用说四分之一的圆。第一问,已经对一小部分学生造成困难,就是和书上垂径定理的那张示范图对不上号。第二问的定值,学生基本能排除线段OD和线段OE,但在求线段DE的时候有些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没能发现中位线。其二,对线段AB的长度是个定值,没有清晰的认识。而第三问则是要求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完成的,能力较好的学生也是在适当提醒∠EOD是定值的情况下完成的。
  三、抛砖引玉,适度链接
  如果此时就题论题,其效果恐怕微乎其微。此时我随即推出了2008年广州中考压轴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两张极为接近的图,立即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题2(2008广州中考题):如图2,扇形OAB的半径OA=3,圆心角∠AOB=90°,点C是■上异于A、B的动点,过点C作CD⊥OA于点D,作CE⊥OB于点E,连结DE,点G、H在线段DE上,且DG=GH=HE。
  (1)求证:四边形OGCH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在■上运动时,在CD、CG、DG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
  (3)求证CD2+3CH2:是定值。■
  四、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本题和2012上海的中考题有着太多的相似,如果能互相渗透,可以说是对本类知识体系的一种补充和拓展,相信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问,几乎在每个版本的新教材上都有这样的例题,只不过把平行四边形(图3)改成了矩形(图4),把条件EH=DG改成了EH=HG=DG,就得到了图2中的矩形,所以很快就解决了。■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对第二问的挑战,除了在第一时间能发现半径OA,OB是定值之外,还能分析到随着点C的运动,线段CD在变化,排除了CD后,就剩下线段CG和线段DG。学生能这样思考,说明其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应该肯定。而点G和点H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所以不难发现DE是矩形ODCE的对角线,它等于OC,从而联想到对角线OC就是半径。第二问的成功解决,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对于解决第三问,说实话我对学生没抱太多的希望。但应该收获的是对该图的完整认识,找出图中所有变与不变的线段,是我提示的第一问,结果比较令人满意。而现在探讨的线段CD和线段CH的关系,两条都在变化的线段,可以联想到数学中的什么知识点呢?这是我提示的第二问。学生也能迅速想到是一种函数关系,线段CH随着线段CD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设CD=x,则CH2=4—■x2。
  五、集思广益,教学相长
  在探讨函数关系的变量时,有学生无意中提到角度在变。我重新审视了一下原图,那不是三角函数吗?不妨设∠CDE=α,则CD=3COSα,CE=3sinα,CH2=(2sinα)2+(cosα)2,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能巧妙解决此问。我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真得好好感谢学生的提醒,说明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六、趁热打铁,完美结合
  在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的时候,我摆出了题3(上海200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如图,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的弧AB上,有一个动点P,PH⊥OA,垂足为H,△OPH的重心为G,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线段GO,GP,GH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有,请指出这一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有了题2的铺垫,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对此图形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很容易想到把图5转换成图6后,问题就变得轻松而简单了。■
  有了这两题作为铺垫,我再把题1重新放到了学生面前。此时,学生对这张图不再那么陌生,由此为我的讲解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对于第一问,学生从BC是弦,OD⊥BC,很容易想到垂径定理与勾股定理来解决;对于第二问中的不变量,学生马上看刚才的题2,由题2的铺垫,也马上想到了连接AB,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来证明;本题的第三问是难点,我提示了第一点:由BD与OB可以表示谁?然后我提示他们第二点:△ODE中DE不变,∠DOE是个什么角?学生观察后猜测是45°,很容易想到连接OC,知道了一个角与一条边,想到了作OE上的高DF,由此,图1转换成图7。接下来,学生做起来就很轻松了,马上想到运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求出OF与EF、DF,这样,△ODE的面积迎刃而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习题资源的作用,对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们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把握住习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题在书外,根在书内”的要领。教师应不断尝试把相关的知识点作重新整合,彻底改掉多年以来养成的搬题,报答案的陋习,实实在在地精选组合习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真正体现有效教学。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师生共同参与,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品质的一种质朴而有效的方法。
  (责编 高伟)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手段、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随诊分析预后。结果4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均为老年女性,为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常见类型。其中3例为查体发现,1例因咳嗽、咳痰和痰中带血就诊。发病时间为7个月至5年。肺部体征无特异性。血炎症指标和肿瘤相关指标
目的评价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双通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白内障摘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白内障患者(138只眼)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手术治疗,观察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说过:“情绪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对智力与能力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教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  然而,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种种原因,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认为学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强的特点.而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为此,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造成小学数学
一年一度的我校女篮比赛,既起到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气氛及推动、促进群体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经观察与分析,试提出问题及改进、提高的建议。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以认数和计算为主线而设计的,包括运算的意义、运算法则以及运算的规律和性质,这些数学知识一方面加强了对数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其他数学内容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离开了数的运算,数学内容就难以组织,数学教学就难以有序展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