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电影的过去和未来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yiyu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人这样说过,“如果你是个爱造梦的人,那么,拍一部电影吧。”的确,在电影中,我们实现了太多的梦,有关生活,有关历史,有关理想,有关爱情……
  中国电影走过百年的时候,世界最大的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在北京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外表——咔打板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建筑外观不仅气势宏伟,而且充满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其设计手法从周围场地环境及电影艺术的特征入手,在保证展览、交流、庆典、娱乐等功能的基础上, 在艺术与娱乐、虚拟与现实之间体现了电影艺术与建筑语言的平衡。
  从外表上看,中国电影博物馆以黑色为主,设计简约、气势恢弘。在主体建筑的前方,巨大的银幕与广场上一道断续的斜墙构成了电影拍摄中必备的咔打板(Clapboard),咔拉板一合,就意味着一场戏拍摄的开始,这种独特设计突出了电影的特性。建筑呈现一个黑盒子的外观,使用穿孔的金属板作为外层装饰,为建筑蒙上一层神秘感,与电影的制作和表现过程产生某种意象的联系。
  中国电影博物馆内部采用黑、白、灰三色作为基调,典雅而沉静,反映出博览建筑和电影主题的特征。有了光,才有彩色,也才有电影。外观建筑装饰统一采用黑白灰色系的固有色,而所有色彩的表现完全依靠过滤和投映的色光效果,其他一切色彩在这样的基调下显得更加五彩斑斓:在四个立面上根据建筑的入口和内部公共空间的位置分别开辟一片大型彩色玻璃面。在统一、中性的黑色背景上,红、黄、蓝、绿分别代表的展览、博览、影院、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域流露出多彩的个性。巨型的彩色玻璃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投射出多彩的个性;能够不断地变换色彩的中央圆厅环形墙壁,华美鲜艳,变幻的色光赋予空间戏剧性的表现力。大厅周边由坡道环绕,具有舞台效果的大型阶梯将参观者直接带入各层的展区。电梯内的装饰灯流光溢彩,让观众在游览过程中体验视觉享受带来的惊喜。
  
  历史长卷展现中国电影百年
  
  中国电影博物馆共设有二十个展厅。在常设展厅中,涉及电影一千五百余部、图片四千三百余张、介绍电影工作者四百五十多位。位于二层和三层的电影艺术展览区以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历程和电影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为主,将中国电影百年来的辉煌历程娓娓道来。
  在这里,我们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从中国电影诞生,到二十年代的无声电影,到四五十年代的革命电影,再到现在的商业电影;从早期的黑白、无声电影,到如今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字特技;从最简陋、笨重的摄影机械,到现在小巧、轻薄的摄影器材……中国电影走过的百年时光和电影所记录的百年中国,都浓缩在一条长2970米的展线中。
  
  
  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
  
  电影的问世可以说是人类亘古有之的夙愿和现代科技发明的结晶。从古代人类对于光与影关系最初的认识,到绘画艺术中的连续性形象,都不难看到关于电影的原始理念和其萌芽中的雏形。
  1895年,法国卢米艾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在巴黎里做第一次公开售票公映,很快轰动巴黎并传遍全世界。中国电影博物馆特地重现了当时的场景。那是1895年12月28日巴黎时间晚上9点,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10部短片在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正式放映,担任放映员的是他们的父亲,36位观众买票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高仿真复制的“世界上第一台摄影机”,是中国电影博物馆委托里昂卢米埃尔研究中心按原比例复制,原材料取材于当年制作卢米埃尔摄影机剩余的材料,制作工艺完全遵循了当年的技法,堪称世界电影器材的极品。可以说,现存于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这件馆藏品是原件的孪生兄弟,也是馆藏中最为珍贵的展品之一。
  
  中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地——丰泰照相馆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中国电影由此诞生。
  1905年,为给京剧艺术大师、“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祝寿,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者任庆泰主持,将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几个做功强的片段如“请缨”、“舞刀”和“交锋”拍摄下来。影片是在丰泰照相馆院中的露天广场上拍摄的。摄影机架被固定下来,任由演员在镜头前表演动作,光线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这部影片的拍摄一共花了3天时间,完成片长度为3本,约600英尺,按照当时的放映速度大约能放映10分钟左右。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展览区的第二展厅里,《定军山》的拍摄场景被还原了:白色的幕布和发旧的摄影机,身穿戏服的谭鑫培泰然镇定,手持剧本的导演任庆泰微笑着,似乎对演员的表现十分满意,而摄影师刘仲伦则忙着用镜头记录着。三位蜡像人物,栩栩如生,真实可感。
  
  百尊蜡像展现银幕经典
  
  分布在展厅各处的彩色泥塑人物成为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又一特色。据了解,它们全部是由泥塑名家“泥人张”历时一年时间,依据电影拷贝、剧照等素材精心制作完成的。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弧形展柜中陈列的100个泥塑的银幕形象。这些泥塑造型全部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到1978年,近三十年间拍摄的优秀影片中的电影人物中精心挑选而出的,既有《董存瑞》中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红色娘子军》中凶狠恶毒的南霸天,也有《祝福》中的祥林嫂、《李双双》中的李双双……。置身于展厅中,犹如欣赏了百部经典老电影,再次回味了那一个个经典的瞬间。
  
  展品丰富得让你想像不到
  
  
  电影中的服装、书信、生活用具等等,大多是根据拍摄需要制作出来的“赝品”。有趣的是,中国电影博物馆中所保存的许多道具,由于年代久远,如今都变成了珍贵的收藏品。如,王铁成饰演周恩来时所穿的中山装、李连杰在《少林寺》中的僧服、赵丹在《聂耳》中所穿的皮夹克,还有《红番区》里成龙骑的摩托车和《大决战》中的作战图,等等。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展品形形色色。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毛泽东主席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所题写的厂名真迹,周恩来总理为纪录片亲笔修改的解说词等珍贵展品,也可以看到影片的分镜头剧本、完成台本、场记表、导演工作台本、获奖证书、群众来信。令人大开眼界的还有上影集团的影视拍摄基地模型,场面宏大、制作精美。仔细一瞧,旧上海的南京路上,人头攒动,洋楼错落,灯红酒绿,好不热闹!
  不少展品都是电影人、电影人的家属和喜欢电影的人们向博物馆捐赠的。展厅中陈列的中国电影的第一位导演郑正秋的书桌、藤椅和书柜,就是他的儿女们赠送给博物馆的。透过磨光的桌面、破损的柜角、凹陷的椅座,郑正秋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观众互动“雕刻时光”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互动性最强的是电影博览区。
  电影博览区由十个展厅组成,分别是本馆的第十一厅至二十厅,以展示电影制作技术、电影知识、揭示电影制作的种种奥秘为主要内容。从拍摄到剪辑,乃至舞美、配乐、配音、特技、洗印等电影的整个制作过程都将在此展示。观众可以自己动手做录音、拍短片,体验制作电影的无穷乐趣。
  “电影拍摄”厅展现了电影的拍摄工作,这里陈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电影摄影机,例如在延安时期拍摄过毛主席的摄影机、曾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的摄影机。展厅内的小摄影棚可以根据拍摄需要营造出日景、黄昏、落雪、风雨雷电等特殊效果。“电影美术”厅则以精美的装潢、唯美的布局展示了电影美术的神奇魅力。美术图纸、缩微模型、珍贵文物和影像资料布满了整个大厅。一条还原电影《林家铺子》中的小镇商业街,原汁原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江南所特有的风土人情。
  
  “电影特殊摄影”厅介绍了在电影拍摄中经常运用的七种特殊拍摄方法。观众可以通过幻影成像技术真实而全面的观看摄影师在水下进行拍摄的全过程。
  “传统电影特技”厅向参观者展示电影的“魔术”:孙悟空是如何腾云驾雾,漫天的星斗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参观者还可以坐上吉普车,体验一把拍摄车撞树的感觉;可以乘上火车,看到窗外景色飞快地向后倒退,感觉火车在飞驰;甚至可以过一把拍战争戏的瘾,扣动机枪扳机,对面的“汉奸特务们”就会中弹。
  在“电影数字特技”厅,可以感受到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巨大影响。参观者可以在蓝色的幕布前坐上摩托或飞毯,用电脑合成的方式,拍摄出骑摩托穿越喷发的火山或是在北京上空自由翱翔的场景。
  “电影录音”厅主要介绍了电影录音发展的历史,在观看展览之余,参观者还可以在配音室中参与对白配音和动效配音,创造出逼真的音响效果。
  “电影剪辑”厅着重介绍电影蒙太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向参观者诠释电影语言的奥妙。
  胶片的洗印工作是不可忽视的,在第十八厅中,参观者将了解到胶片的构成、类型和配光的方法。
  “电影动画”厅中,参观者可以看到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并近距离的观赏动画人物的完美造型。
  “形形色色的电影”厅介绍了巨幕电影、球幕电影、动感电影、立体电影、水幕电影、环幕电影、魔毯电影和数字电影等形形色色的特种电影。参观者可以在展厅中观看水幕电影、立体电影、环幕电影和魔毯电影。
  
  亚洲第一的巨幕影院
  
  巨幕影院又称为“IMAX”(意为“Image maxium”,即图像最大化),银幕为27米×21米,厅内设有403个座位,是普通电影银幕的10倍。戴上三维立体眼镜,高保真的环绕立体声,可使观众如临其境、如痴如醉。中国电影博物馆的IMAX巨幕影厅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亚洲最大的电影银幕,最高端的六声道音响系统,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无微不至的关怀
  开放式的多层入口大厅与影院、商店、咖啡厅以及临时展区融合在一起,游人可自由出入,成为一处多功能的城市化空间。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综合服务区包括多功能厅、报告厅、贵宾厅、临时展览厅,可以为电影界的集会、研讨和庆典活动提供场所,先进的同声传译设备保证了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中国电影博物馆还配备有咖啡厅、快餐店、小型商店等配套设施,游客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娱乐和休息,更可以在这里找到上百部电影图书与电影音像制品。
  中国电影博物馆配有充足的停车场,让观众在徜徉于光影艺术中的同时,体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周恩来总理最早提议建电影博物馆
  
  
  建设中国电影博物馆是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多年的夙愿。鲜为人知的是,建设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动议,最早是由周恩来在1958年提出的。1998年8月,29名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联名致信江泽民同志,提议建立中国电影博物馆,得到了江泽民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批示。2001年11月,取得了北京市发改委立项,并作为2008年“人文奥运”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
  2002年11月,中国电影博物馆正式奠基,2005年12月主体工程落成。经过为期一年的试运行,中国电影博物馆于2007年2月10日开始对外售票,正式对公众开放。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电影专业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已将百年电影艺术展览、电影科技博览、电影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研究几大功能融为一体。
  进入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者能徜徉于光影的世界,在触手可及的千万幅画面里、在真实详尽的电影史诗里、在色彩斑斓的音画海洋里,圆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之梦,聆听银幕背后的神秘故事。在这里,影像与历史相连;在这里,回忆与希望相接;在这里,将上演永不落幕的电影盛宴。
其他文献
2017年,北京市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和中高考改革,新改革理念要求更加突出学生优势,尊重学生个性,支持学生多元发展,让学生有更多学习选择;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动力,确立职业志向,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学校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生涯发展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和发展。因此,近年来,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在学生研学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上进行了较为深
2008年10月,奥运圣火刚刚熄灭,我接到了参加北京奥运档案整理突击队的任务。带着为奥运做贡献的渴望和激情,我加入到突击队行列之中。    争分夺秒地工作    2008年9月16日,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时,奥运档案工作开始进入倒计时。我们突击队的任务是帮  助各奥运组织机构在10月底前,完成向北京市档案馆移交奥运档案的任务。当时,距离这一目标已不到一个月了,我们每个队员都意识到时间的
【摘 要】数学实验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解决中职生厌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中职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指数函数教学为例,从课时教案、实验报告、教学检测、数学实验学案四个方面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数学实验设计在教学过程之中,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让数学实验呈现其价值。  【关键词】数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
“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师生之间往往需要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教学,微课是网络教学中非常实用的一种方式。在师生通过网络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技术问题使教学过程受到干扰。如学生在讨论时录入文字慢,无法正常与教师沟通,学生上传的作业拍得模模糊糊,甚至图片方向还是倒着的……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该帮助教师、学生解决这些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的技术问题,使师生之间的网络
3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揭开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一页。1979年12月,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批转的《区委办公室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决定:区委恢复档案科,建立档案馆,编制暂定4人。档案科、馆是一套机构、两个名称。既是区委的机构,也是区政府的机构,由区委办公室主任领导。  1983年10月,档案科(馆)成为独立机构,隶属中共东城区委。  1985年11月,区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突显,其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重点。本文以“模拟无接触配送餐”为例,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了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用信息意识观察世界,用计算思维思考世界,用编程语言表达世界,以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可视化;编程教育;思维;信息素养;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6
欧美家谱档案利用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李琨在2007年第12期《档案与建设》上撰文,分析了国外家谱档案利用工作的特点。(一)利用率比较高。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和北欧国家的档案馆中,家谱档案的利用者在利用总人数中均占50%以上,个别档案馆家谱档案利用者的比例甚至高达75%-80%。(二)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出生记录、死亡记录、婚姻记录、财产记录、业绩记录、籍贯和移民记录、家庭或家族成员关
【摘 要】本文通过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教育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研究主要聚焦在“教育现代化”“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三大视域和背景下展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影响学习方式变革与转型的四大主要因素:观念理念、环境技术、课堂教学和学习評价。预测并提出了未来学习方式研究的五大趋势,即以学生为中心;人工智能赋能学习方式;个性化教育的学习设计研究;体验式学习;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评价研究。  【关键词】
本刊讯 10月16日,北京市档案局(馆)联合16个区县档案局(馆)共同举办了全市第二届“档案馆日”活动。近3万市民走进档案馆,进行了全新的档案文化之旅,感受了深厚的档案文化魅力。  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追寻北京记忆,感受档案魅力”,内容包括馆舍开放、档案捐赠、互动体验、文化展示、宣传咨询等,目的是让更多的公众走进档案馆,走近档案,了解档案工作,体验档案服务,感受档案文化魅力,认识档案工作价值,提升社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在学校开展机器人教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普遍。本文基于A-STEM的机器人课程教学研究,以“Botball城市救援”机器人工程挑战项目课程为例,对课程实施的五个关键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在人文引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人文的跨学科大概念在塑造健全人格上的统领作用,强调A-STEM为人类福祉服务的宗旨,进而培养出德行高尚、心智健全、能力突出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