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新政看生涯规划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46-01
  2019年4月,全国第三批启动新高考改革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高考改革方案陆续发布,8省市的方案与此前先后启动的第一批和第二批6省市方案略有不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考试科目由此前的“3+3”模式20种或35种组合改为“3+1+2”模式共12种组合。“3+1+2”模式分为全国统考科目、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为全国统考科目,所有学生必考,不分文理科;考生在确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在历史、物理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一、基于新高考的生涯规划教育背景
  国家在2010年7月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是青少年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更是认识自己和规划人生未来的重要阶段,还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总而言之,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需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视野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校考试招生政策落地的需要,更是提高普通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合适教育的需要。
  适合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新高考改革在“选课走班操作”“生涯规划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总体改革思路的指引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选择性”的教育思想:围绕增加学生的选择,以发展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回归教育的原点;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前提,回归育人的本质;以统筹学校的资源为根本,回归办学的初衷。围绕选择性教育思想,从学科组合模式、课程考试安排、专业院校选择等方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考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用其所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真实的存在,新高考改革就是要在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既要为国家培养选拔有用人才,又能发展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轮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特征就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学生如何结合国家选科指导具体文件、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职业生涯规划、自身发展期望,实现自主选择、科学选择,并通过自主选择提升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选择让学生录取到合适的专业和高校,缓解千军万马追名校的现状,改变盲目填报志愿以致于学了自己不擅长的专业、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等现象,已经成为高中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内容
  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发展的过程,因此生涯规划教育要始终贯穿于所有学生全方位的生命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生涯观念,实现生涯发展目标。由此可见,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包含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教育系统工程。
  生涯规划教育这门课是涉及到成功学、心理学、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阶段深入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遵循“发现自我、唤醒潜能、科学规划、助力成长”的生涯规划核心理念,通过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确立未来的职业理想和当下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以高一年级为教学主阵地,以生涯探索和生涯規划为主线条,以认识自己、生涯探索、学业规划、航向修偏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生包括心理健康水平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和探索能力、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课程。在具体的组织教学和课程推进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意识上理解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意义,知道生涯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在探索自我方面,还需要增加家庭因素;在学业、职业方面,除了解大学、专业、职业、行业,我们还必须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升学渠道和相关政策(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录取、“两依据一参考”等招生政策);在生涯航向修偏方面,除教给学生行动与决策的方法,也需要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涯选择力、适应力、应变力、规划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学业规划、时间管理、挫折应对等相关内容的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生涯规划课要牢牢把握一个理念:青少年学生不是一个个用专业测试量表就可以完全进行评估的机器,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特性、发展性和变化性的人。所以我们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提升方略,都应该指向学生对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如何行动和决策的方法掌握,指向学生对自身的潜能开发、自信提升,要让学生既能看到个人生涯发展的大致方向,又要懂得生涯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大潮中,生涯规划教育犹如一场及时雨,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势、激发内在潜能,以自己的兴趣性格、学科倾向和学业能力为主要依据做出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更好地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学会选择,从被动成长转化为主动发展。
  教育生命不息,生涯教育不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37-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高校新生教育,就是帮助大学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本文从辅导员如何帮助新生为切入点,从实践出发,辅助案例分析,进行关于高校新生教育的实践探析。  一、辅导员要提前
【摘 要】本文先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学习问题设计的要点进行阐述,然后就深度学习问题设计的方法详细探究,希冀能有助于为实际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62-01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背景下,注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优化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深度学习
【摘 要】中职学校参与中小学职业体验日活动,无疑能够为中小学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体验服务。精选职业体验活动内容、做好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创新职业体验形式,我们从不同方面展开工作,可以为学生带来最为切实的职业体验感知,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关键词】中职; 职业体验;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94-01  
【摘 要】幼儿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想要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应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幼儿拥有广阔的学习空间。科学活动是幼儿保教活动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科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活动前的学情分析、活动实施方法的选择、活动目标设定、活动内容的设计、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等,但最基础的是学情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能更好的指导教师演绎教育活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多晶硅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的研究,对我省多晶硅发展进行SWOT分析,进而认清我省多晶硅发展中的问题与威胁,以期提出我省发展多晶硅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摘 要】“双元”育人模式是一种针对岗位需求的校企联合育人模式,其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本文简单阐述了职业教育“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及特点,重点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双元”育人模式的构建,希望能给职业学校完善自身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就业;职业教育;“双元”育人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5
随着信息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教学中使用很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体现出了自身优势,但仍然存在着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
【摘 要】随着英语教材难度的加大,课堂上学生往往表现出沉默、被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课堂沉默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要打破沉闷的英语课堂气氛,教师就要从快乐式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兴趣盎然,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天地中,让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