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予以重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资源形势相对单一,教学方式较为僵化,无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有效满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融入其中,有利于激活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学习需要,也为新时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解决策略。
  关键词 微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18-01
  微课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初中步入微时代,微课的自身特征以及以往的教学实践也不断证明微课有希望进一步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微时代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接纳程度和理解,日益趋于平民化,微的概念也符合人们的学习生活需求。微课也在这种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由于微课的自身的特点适应了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而且能够实现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开发学习资源顺应学习革命的思潮,而且有利于更好地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并且创新学习行为。知识的学习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必不可缺的能力,具備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是学习者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素养。我们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势头比较迅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落后势必会让教育的信息技术工作的推进显得步履维艰。信息技术教育有效的学习时间不太充分,能够接触到信息教育的机会也较少。信息技术具有知识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对于未来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微课的兴起要深入剖析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探寻适应中学生认知特点,将微课等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际中。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最早由胡铁生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缓解而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各种资源的整合,以流媒体的形式围绕着进行科学展示简短的完整教学活动。微课主要包括微视频资源,微课程和微课教学等内容,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微课就是微课程和微视频。微课的核心要素就是制作微视频,换句话说,微课就是教与学的微视频,离开了微视频,那么微课就不复存在了。还有的学者认为微课不能仅局限在微视频单纯的只走上,还要将微课范围扩展开来,涉及到音频、文字、动画以及流程图,要扩展到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源。对于资源的整合更加重要,以微视频为主,其他数字化资源为辅。微课不同于其他范畴和功能,微课属于教学论的范畴,在功能上更加注重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在线可移动式的学习。微视频更加重视技术范畴,在功能定位上更加注重多样化,如宣传和广告。
  二、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注意事项
  (一)微课设计与制作问题
  微课要应用信息技术,需要引入微课技术,微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在技术层面上应该充分调动时间,精力,心态和技术,部分教师在微课的制作上较为随意。甚至在ppt的制作上过于花哨,有的地方将其他地区的不同教材版本内容进行嫁接,制作成微课,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不同视频的适用性。有的教师视频制作能力有限,质量较差,音质不佳,导致微课的欣赏性不足;还有在内容方面,微课要根据学生的的自身特定,不同年龄阶段,开发不一样的微课,有些教师认为微课内容一致就行,也就是课前课后都是一样的内容,无法区分出来层次,导致学习者在应用性上存在不适应,从而影响了使用效果。再者就是,教师开发的微课缺乏系统观念,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做好衔接,更为严重的,有些教师的微课存在知识性错误,由于时间匆忙,没有经过认真的把关,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微课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要将微课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能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基于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而实现较好的教学小狗。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将微课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根据微课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进行科学指导和反馈。对于有差异的学生,需要提供科学的微课内容,将微课引入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也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果教师不做好教学准备,微课的的应用就会遇到阻碍和不顺利。如果由于主观条件导致学生无法顺利获得微课资源,就会浪费教学时间。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课程的学习任务应该咋课堂上完成,而不是转移到家庭中。要努力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微课应用与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但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微课资源的充分使用,并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拖延和依赖的心理。由于课上和课下可以反复使用,甚至会出现考前突击学习的现象,这样会显著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课前学习过相应内容,出现注意力降低的现象,甚至会干扰学生的学习。针对这样的学习,教师要加以积极的诱导,通过适当的学习手段进行积极引导。还要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进行量化计分,通过将课堂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加权处理。学生可以每节课根据微课进行学习,提交学习作品,督促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微课作为数字化教育资源,顺应了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在新时期下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微课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不断深入了解微课的本质属性,并在进行微课教学过程中明确需要注意的事项,就能够更好地改善微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娜,高洪卓.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08):108-110.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与各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更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促进了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也将在下文详细阐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作用,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
摘 要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R857.3,A,TQ4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14-01  在核心素养理念视野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迎合了新时代的要求,
摘 要 初中化学教学以实验为主,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并强化实验教学。但是,有部分实验不适合学生亲自完成,教师则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化学实验,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和现象的了解,从而掌握化学实验知识,提升化学实验能力以及化学综合成绩。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8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12-
摘 要 很多学生都有一种计算式题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的思想意识,故而在计算时经常掉以轻心,结果错误百出,要提高學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的思考、摸索、探究,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 提高;小学生;计算;纠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13-01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在学生的作业,还是
摘 要 目前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运用也逐渐的成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信息化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效的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现在的在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需要教师们一起共同探究,更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H09,D924.13文献标识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动态观察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变化,探讨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形
摘 要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故本文以小学生数学基础为例,采取科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16-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多媒体教学将现代化技术融合进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巧妙结合,给学生带来了一个更为形象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学习水平得以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