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吃饭点几个菜?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春秋時期,齐国名相晏子(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名显诸侯,却“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他“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配菜不过是“五卵、苔菜而已”。晏子吃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遗憾的是,并非每个王朝都能视“俭”为国宝。三国曹魏后期,奢纵之风弥漫朝堂。西晋建立当月,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就下诏“大弘俭约”,力图扭转奢靡风气。司马炎下令从皇宫中撤出“珠玉玩好之物”,却将之“颁赐王公以下”,间接诱导开启了王公大臣的奢欲,弘扬节俭的政策竟然走向反面。
  武帝虽然个人极度反感奢侈浪费,但因皇权不振,在制止贵族重臣的“豪侈”行为上一直有心无力。西晋开国元勋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平日吃的蒸饼不蒸出十字开花的形状就不吃。每次进宫参加御宴,何曾都看不上御膳房所做的饭食,觉得不如自家厨房做出的美味,无法下咽。武帝特许他赴宴时自带美食。何曾“食日万钱”,一天的饭菜就要耗费一万钱,以致留下“何曾食万”的成语典故,还“犹曰无下箸处”。
  软弱的武帝后来甚至随波逐流,参与到重臣贵戚的斗富争豪之中。武帝舅父王恺与大臣石崇互相“以奢靡相尚”。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不常见的赤石脂做涂料,石崇就用当时难得的花椒刷墙。二人一时不分胜负,武帝亲自下场“助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的珊瑚树。王恺用这棵珊瑚树向石崇叫阵,石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随后让人拿出六七株高三四尺,“条干绝俗,光彩曜日”的珊瑚树。王恺看罢,怅然若失。
  在朝廷大臣的竞相炫富和武帝的推波助澜下,新生的西晋王朝很快气息奄奄。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八王之乱兵连祸结,西晋传国仅51年就走向灭亡,导致中国古代历史进入长达将近300年的南北大分裂时期。

2


  隋唐再造一统后,吸取西晋斗富奢纵的灭国教训,勤俭成为上至皇室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价值追求,尤以隋文帝、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为甚。
  有一年关中地区闹饥荒,隋文帝派左右亲信出宫察看民情。亲信给他带回百姓吃的杂糠豆屑,文帝看过之后泪流满面,从此不吃酒肉将近一年。即使是平时御膳,文帝也只吃一道荤菜,后宫嫔妃的衣服都是多次缝补后才换新。隋朝经济在历经近300年战乱疮痍后能迅速恢复,和文帝的勤俭为政密不可分。
  在节俭方面,文帝对诸子也是严格要求。可惜文帝没能识破杨广简约朴素假面具背后的穷奢极欲真面目,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
  隋文帝在对皇子节俭教育上的失败,给唐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坚持清静俭约、勤俭治国,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太宗,尤其注意对太子李治的教导,以确保治国路线的延续。太子“临食将饭”,太宗借机问道:“汝知饭乎?”太子回答“不知”,太宗告诉太子,端起饭碗就要想到农民在地里劳作的艰辛,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能确保粮食丰收,官民百姓有饭可吃。

3


  在“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北宋中期,司马光“独以俭素为美”。在家训中,司马光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司马光认为,节俭是品德高尚的标志,“有德者,皆由俭来也”,节俭寡欲,可以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利益所惑,而奢侈是罪恶的源泉。
  和司马光同时代的苏轼,不仅以诗词书画流芳千古,还是著名的美食家,自称“老饕”。相传东坡肉等100多种“东坡美食”,大多出自苏轼之手。可如此热爱美食的苏轼,在饮食生活上却异常节俭。他曾写下《节饮食说》,给自己定下规矩:平时自己吃饭,一杯清酒,一个肉菜;请人吃饭不超过3个肉菜,甚至可以酌情减菜;别人请他吃饭也不能超过3个肉菜,否则就不赴宴。苏轼如此节俭的用意,“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这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注脚。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不仅是关系个人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小事,更是关乎社会风气和家国兴衰的大事。
  春秋末期,昏庸的晋灵公派人刺杀大夫赵盾。刺客钻进赵家后,见赵盾正在吃晚饭,餐桌上只有一条鱼。按照春秋时期的饮食等级制度,赵盾身为卿大夫,按级别可以享受一餐吃掉一头猪的生活待遇。而一餐只吃一条鱼,是普通士人的用餐标准。
  刺客见赵盾的晚餐只有一条鱼,不胜唏嘘慨叹,认为赵盾“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也”,遂不忍刺杀赵盾,可又不能违抗国君的命令,只得自刎而死。
  (岁云暮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8月18日,邝 飚图)
其他文献
有了儿子,就少了时间。过去时间像一匹大布,哗啦啦盖得满宇宙;现在呢,则如一根根布条,心情好的话,就扎一扎做成个拖把,拖一拖尘世的房间。此时,我则想拖一拖我的灵台,如古人所言,澡身,捧一册李商隐诗集来读。儿子呢,已被我安排到床上,让他去龙飞凤舞、天翻地覆地演每晚必演的床上戏:他在床上翻跟头,和自己的影子打来斗去。我才看了不过十目一行——心神因他总不定,他就喊我:“爸爸,我要撒尿!”于是,我只得一边捧
期刊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一边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  父亲说:“这棵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丫开始绽放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就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母亲接着说:“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人的一生是那么短暂,父亲就没
期刊
你对鲁迅先生有何印象?是从他经典黑白影像中提取的视觉元素——须发直立、横眉冷对,还是从中学时代便在心中扬起的诸如“文学家”“思想家”“先驱”等符号、标签?  从《三味书屋》中被少年们模仿的“早”字课桌文化,到默念熟读、谨记于心的名言警句,先生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可你不知道的是,鲁迅除了笔杆子厉害,审美品位和设计能力同样出色。  他与民国时期的美术家、
期刊
黑暗马拉松  陈光炅的右眼残存一点光感,在亮度特别高的环境中,一些巨大物体的影子偶尔会从他视野中闪过。2004年,陈光炅患上了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科疾病,他的视野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地剥落,然后彻底消失。  与视野一同变窄的还有他30岁之后的人生。陈光炅不得不放下做律师的职业规划,与来自各地的盲人一起,住在20多人一间的大通铺宿舍里,学习按摩技术——这是大多数盲人的唯一出路。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快速变
期刊
在我们身边,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诗化”,为自己创造许多传奇。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这些“大仙”,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难,经历曲折离奇才算阅尽人间。  这种自我诗化的目的就是自我神化。  因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取向,害苦了中国电影。  有些人一拍电影便要寻找传奇,便要搞那么多悲欢离合、大喜大悲,好像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电影该表现的。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时,他们又慌了手脚,迷迷糊糊拍了那
期刊
道理有它特定從属的领域。打仗有打仗的道理,治理企业有治理企业的道理,立二拆三、逢断必长是围棋里的道理。  然而,我们从一件事情悟出道理,这个道理总不只限于此一事;道理总是超出具体事例的,一个领域里的道理,总多多少少相通于另一个领域里的道理。  我们说,无论什么企业,其治理之道总有相通之处;也常听人进一步说,绘画的道理与音乐的道理是相通的;下棋的道理与治理企业的道理是相通的,治理企业和打仗的道理也有
期刊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残酷战场  1952年10月,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爆发激战。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一三五团九连和一连就把储备的弹药打光了,共发射40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打坏机枪几十挺。  上甘岭的血战持续了43天,残酷程度世所罕见,也是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一战。  战役结束两年后,导演沙蒙带队到上甘岭进行实地考察。他们起先还陶醉在漫山遍野的金达莱花海里,但走过那个山头一
期刊
“玄奘法师在西天时,见一东土扇子而生病。又有一僧闻之,赞叹道:‘好一个多情底和尚。’病得好,赞叹得亦是。假如不能为此一扇而病,亦便不能为一藏经发愿上西天也。”(顾隨《苏辛词说》)玄奘见东土扇子,所受到的感情冲击,居然让他生病,那柄扇子,足以和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点心相媲美。  玄奘和那个为他发出赞叹的僧人,他们的感情多么强烈、多么美。这种细致精微的感觉,这种瞬间抵达无限广袤的联想,这种内心丰富
期刊
2017年5月3日,周三,晴好  早茶時,关于牛津的招生程序,我问了一位熟悉的院士。他崇尚牛津的精英主义。他说,牛津招生以申请人的考试成绩和学术潜力为主,不像美国有些常青藤名校,可以依家境、背景或捐赠赚“便宜”,“曲线救国”。他觉得美国有些名校的“裙带作为”很丢脸,这在“牛剑”无法想象。他的话很重。  在牛津,按招生章程,每位申请人只有一个代码,是否录取,取决于面试。他说,作为牛津教授,常有朋友向
期刊
明皇独宠杨玉环,对其余的妃嫔,不甚理睬。一日他忽然想起梅妃这个人,略有歉意,差人送她一斛珍珠。  这梅妃也奇怪,她把珍珠退回明皇处,并且写了一首诗:“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梅妃显然是赌气了,趁机发牢骚。  这当然不是正史,此事并无下文,可想而知,明皇碰了一鼻子的灰,以后必定更加冷淡。  啊,勿出怨言,一斛珍珠而已,喜歡便收下,不喜欢就丢到一旁,或是送人,何必气愤。失宠已是事实,技不如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