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个技巧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认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在故事精彩处再现画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构思奇特,趣味性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再现画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肉的过程可谓故事的精彩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紧抓骗肉这一处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让学生分别佩戴狐狸和乌鸦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加入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动作惟妙惟肖,神态形象逼真,将狐狸的狡猾、乌鸦爱听好话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再现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大方的态度和口语交际礼貌,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在文本空白处续编故事
  在文章的叙述中,出于构思布局的需要,作者有时会把一些情节一笔带过,有时会让结尾留有余地。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田忌赛马》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场比赛,按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顺序进行比赛,结果齐威王赢了。在孙膑的指点下,第二场比赛中田忌拿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赢了比赛。故事虽然完了,但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教学时,笔者因势利导:“同学们,如果让田忌与齐威王第三次赛马,结果又会怎样呢?”孩子们一听,立刻活跃起来,前后桌组成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更是让人惊叹。有的学生说:“比赛当天,马场外热闹非凡,田忌还是按原来的顺序,但齐威王却用中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下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结果齐威王三局二胜,赢了比赛。这下,田忌无话可说了。”有的学生说:“经过上一次的教训,为了挽回面子,齐威王决定再和田忌赛马一次。不过这次齐威王早已经准备好了三匹精良马,这些马是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田忌还是用了上次的办法,但却输了。”还有的学生说:“一个月过去,他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比赛,这一次,第一场上等马对上等马,才开始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齐头并进,可是一眨眼工夫田忌的马就遥遥领先了,第二场、第三场都是田忌胜了齐威王。齐威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齐威王问田忌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一个月田忌都在精心驯马。”……顺着课文情节,学生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延伸了课文内容。
  三、在文质优美处模仿片断
  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可以模仿的对象。在执教《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里面有以下描写漓江水的片断: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笔者首先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这一片断在句式、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然后,笔者仿照片断说了一小段:“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学生也来劲了,纷纷举手,以花草树木、日常生活用品、美食佳肴为主体模仿说话。一名学生甚至以笔者给家里宝贝买的一双毛毛虫鞋为例说起来:“我穿过油光滑亮的皮鞋,舒适柔软的运动鞋,却从没看见过毛毛虫这样的鞋。毛毛虫鞋真好看啊,它的颜色既不绿得耀眼,也不绿得深沉;毛毛虫鞋真舒服啊,用手摸上去软软的,厚厚的;毛毛虫鞋真实惠啊,一双才二百多,还能买到大品牌。”说完引来一阵笑声与掌声。
  四、在课本插图处创设情境
  大多数课文都编排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同时又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一开始,学生只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说出来。笔者进一步引导: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时会有什么的神态、动作和语气呢?经这一问,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给出以下精彩的回答:
  小壁虎看见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睁大了眼睛说:“燕子阿姨,您好!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兴奋地张大嘴巴,摆着手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看见小金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加快脚步迎上去说:“鱼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口语交际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智慧、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开发口语交际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说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严格遵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牢牢抓准课堂教学突破口,在教师所能操作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改进,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组织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一、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能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家对于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原先课堂的教师、学生、文本三维对话中,加入了“与编者对话”。这一提法将教材编者的地位从幕后一下子拉到了台前,让“劳苦功高”的编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让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多的参照和指引。编者在整个一册教材的编选中,结合了选文的时代主题、多样文化、民族情怀以及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尽力做到主题明确、循序渐进、文质兼美、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我
小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正确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式的教育,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将课堂知识直接向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从来不主动地去思考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麻木、疲惫、焦躁等负面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因此,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语文考试的分数,不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种状况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大多数课堂上依然存在,需要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并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流露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唤起他们的阅读情感体验。哪又怎么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体验呢?  一、朗读传情,活现课文的情感  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头戏”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有效训练学生语感,让他们感悟课文情感的策略之一。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