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校长的“变革”能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需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但校长的思想理念不同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与行动性,即校长必须要将自己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变革实践和办学行为。于是,提升“变革”能力,也就成为了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完成学校教育创新使命的又一个带有必然性的重要要求。
  那么,又应当如何提升校长的“变革”能力呢?
  1.做教育改革的自觉清醒的投入者和新教育世界的积极主动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裴娣娜教授在论述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发展的根本转化问题时曾指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过去20世纪的一百年间,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历程,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其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的提出,以及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所以,身处在这样的改革大潮中,肩负着学校生存发展使命的校长,必须要完成从“奉命改革”到“主动求变”、从“被改革者”到“自主发展者”的角色转变,主动参与,迎头赶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教育改革的自觉清醒的投入者和新教育世界的积极主动的创造者。
  2.更新管理功能,既要关注“形成秩序”,更要将“推进变革”作为学校的常态工作。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管理职能,往往多指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而着力去建立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基本秩序,并以这种秩序和节律来维持各方面组织的协同生存,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质量,追求“管理”的效益和水平。诚然,这项基础性工作是必须的,也应当是常态的。但另一方面,若只把它当作管理的“唯一”职能和唯一“常态”工作,那就不全面了。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功能也需要更新和发展。叶澜教授讲:尤其重要和富有时代挑战意义的管理功能更新,可称为推进变革的功能。中国社会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老学校还是新学校,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学校还是西部边境地区的学校,处在同一个大时代之中,都面临着转型性变革的历史任务。这是新一代学校领导成长的机遇,也是新型学校创建提出的学校管理功能的更新任务。因此,学校领导不能只是埋头日常事务,忙于各种会议,而要率先从打开自己的眼界做起,并引领教师关注、研究当代社会和教育变革的走向,认清实质,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反映本校实际需要与可能的办学理念。当然,我体会,“形成秩序”和“推进变革”这两大功能并不矛盾,也是辩证的统一。两者在学校实践中动态转化、相互生成,共同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
  3.学习创新理论,提升“变革”能力。不可否认,思想上想改了,但究竟应当怎样改,这里面仍然有学问,有方法,仍然需要学习研究。有的专家学者从五个方面概述了学校教育创新的基本理念:第一,清醒的自我意识与准确的自主定位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基础;第二,创新主体的培育与生成是影响学校教育创新的关键性因素;第三,学校教育创新是要素变革与结构重组相结合的逐渐生成过程;第四,多样综合是学校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式;第五,学校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校与人的自主发展。我体会,这五条已经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具体开展学校教育创新的变革实践活动,对于提升校长的“变革”能力很有指导意义。我相信,只要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出学校教育的一片新天地来!
  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努力争取做一名具有较高 “变革”能力的创新型校长,进一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领导力,为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光荣职责,为推进我国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古查波是个小学生,和同学踢球时,不慎砸破教室的玻璃.两周后,老师责令他必须在“今天”把玻璃安装好,否则,明天就不用来上课了.我觉得,小主人公的数学老师并不失为一个好老师
一、困扰少儿期刊市场化原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少儿报刊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各地纷纷创办新刊,少儿报刊从建国之初的10余种,发展到目前的200多种,其中
安慧北里小学是一所朝阳区素质教育示范校,也是一所全封闭纯寄宿学校。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荣获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营养餐先进单位、朝阳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朝阳区创建学习型先进单位、朝阳区科技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梳理理念 达成共识  海尔电器有句名言:“只要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学校要发展就要找准学校文化
高中教育多元化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培养方式等的多样化。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如何在学校已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将学校资源合理整合,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下面,我结合华夏女子中学的办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1.课程多样化,增加选择性,满足女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依据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修订了《华夏女子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确立
2010年5月,我校作为顺义区教委与首师大联合培训项目——“优质校建设工程”的5所参与学校之一,开始了合作研究。项目开始前,首师大专家对我校进行了一次关于教师基本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校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对自我认识存在误区,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不深入,对当今学生的变化预料不足,思维和教学方式还相对较陈旧,从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行为上不信任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现象。  专家带来了培训方式的改变
图书宣传具有刺激消费和引导购买作用。美国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哈罗德·D·拉斯韦尔曾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考察了宣传的基本过程,并将该过程解析为以下几个基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因此,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开始在教学中使用,其中尤为普遍的是多媒体演示课件,由于其视觉效果好、信息量大,越来越受
自主选题.自主选题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础.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注重两个方面:其一,选题要与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凡事有了亲身体验,才容易开展深入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乐问”  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景,并有意识地设置矛盾,激起学生的认识矛盾冲突,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相遇问题”练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5米,现在两人从相距200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分钟两人相
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部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原名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是一家“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全寄宿制新型学校。经过18年的办学探索,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从一所民办学校转型成为海淀区首家国际学校。如何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高走得远,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力与行动力。追问与沉思,将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    追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