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阴晦涨满湿润的空气时,雨季,终于来了。
  对她而言,雨季,最是难耐。年轻的心束缚在朱阁绮户里,像是金丝笼中的雀儿,不论如何挣扎,天空依旧是分裂的。落寞的雨敲打雕花的窗楹,楼内的人儿纵然云鬓花容,却仍透漏着掩不住的忧郁,诗卷随意地散在一边,翻开,却是满满的愁绪。怎么不是呢?梦里,有着死生契阔的执手,剪烛西窗的温情。然而,梦只是梦,醒来,依旧是冷冰冰的雨,伴著声声似有似无的叹息。长夜未央,拔下鬓间的金步摇,拨弄着即将燃尽的灯芯儿,殊不知,女儿的心思向谁说?
  枕上听雨,真是件孤寂的事。尤其在帘卷西风时,纷飞的雨,是离人的泪,一滴一滴,湿润白玉般精致的面宠。有人说,云是雨的前世,雨是云的梦。那么,这愁肠百结的人儿,又是否为泪的来生?雨季,真的说不清,纵使爱如痴,到底也拦不住长恨依依的别离。天上的桂娥蟾宫,大抵也就冷清如此吧。纤纤皓腕系着他的头发,发间则穿着一粒红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帘外雨打芭,,还有悄然滑落的盈盈珠泪,重逢的日子,也就一天天、一天天地近了。
  繁花夜,红烛飘,,隐约照亮窗上新贴的大红喜字,以及绸缎新枕上的并蒂芙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只是,那红罗帐下的新娘却不是她,撑一把油面纸伞,独自徘徊在淅淅沥沥的雨季,凌乱的雨丝打湿凌乱的思绪。心碎,是一种苍茫无力的痛,凄凄的冷雨,瑟瑟的寒风,伞下柔弱的双肩在微微抽动。雨季正盛,打落一地湿红,她像断了线的纸鸢,茫然地走入深不见底的孤独。风中的雨丝,飘零着自己的眼泪。雨是天的泪,今夜的雨,又是为谁而飞?
  有种心境,在湿淋淋的雨季里,最是平静。梧桐叶上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庵里女子容颜寂如雪。同样寂然的,还有那早已冷却的心,浮生如梦,曾经的琴瑟相和,到头来.不过是空床独守。佛说,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前世的她,究竟在忘川河畔回望了多少次,才缀成这半道而终的姻缘。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流传千古的美丽诗句,终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三千青丝,三千情丝,纷纷扰扰竟纠缠半生。剃度受戒,从此青灯古卷,终了此生。
  庵外珠雨涟涟,在桐叶上留下细密的吻。然而,庵内传来的木鱼声,却轰然击碎了瞬间的炽烈。缠缠绵绵的雨丝在风叶中翻飞,思绪亦随风飘散。那年的洛阳牡丹会突降暴雨,狼狈之时,是谁为她撑起一角晴空,轻袍缓带,衣袂翩飞,似翻腾不息的云。那日的牡丹好美,原来,雨中的牡丹,更显娇羞。韶华流去,逝者匆匆。曾经拥有的青春,在宇宙洪荒中显得那样单薄。逝去的,不仅是饱满如豆蔻的年华,更是雨中漫步的心境。老了,对于世间百态便有了一份从容的淡定。雨季里,卷起竹帘,沏上一壶新茗,和身边同样老去的人对弈、品茶,任凭帘外风雨潇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三生石畔的白首之约,在今生今世终得印证。无需多言,只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便读懂其间的含义。相濡以沫,相掬而诗,在惨淡的雨季里,依偎着走完最后的人生。
  那会是雨季里最完美的结局。
  选自《散文百家》
其他文献
1因躲避新冠肺炎的浸染,洒家俨然一位客居的隐士,在海南的群山之中差不多滞留了三四个月。眼下恰是阳春三月,有道是“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于解除封闭后,老夫老妇一块儿驾车返乡。从海岛回东北故乡的途中,伴着疫情渐衰的好消息,想到了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来,杜甫
异地的清晨,一切刚刚觉醒,大亮的天光笼罩陌生的事物,仿佛时间重新开始。天气薄阴,雾霭缭绕。没有几丝风,却感到湿润的沁凉在皮肤上游走。在进入山林之前,我抬眼看了看像是突然高耸到眼前的崂山,山顶巨大的岩石从云雾中探出来,搞不清楚到底是山在云海里,还是云海在山里。这云海的崂山,這在海滨矗立了亿万年的崂山,自一早起,就不想揭开她的面纱,始终在半遮半掩里隐藏着矜持的神秘。初夏的崂山被一层厚厚的植被包裹,葱蔚
这不是最坏的一天,在五十多天的隔离里。这不是最好的一天,在五十多天的隔离里。五十多天往六十天奔了,哪一天解封?还是一个变数。医院还有上万确诊病例。可喜的是新增病例逐步减少。“新增”成为千百万人的置顶词,每天睁开眼睛就想看到它。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武汉?为什么是我?何止十万个为什么。传染病已经超出了我们对传染和病的理解。生活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世界也已经超出了我们的世界观。蜗居于四面围墙小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在佛教修养方面颇有心得,各种经书看了不少,近现代的大德,他也都信仰过、学习过。之前,他曾多次跟我说过活在当下的快乐。然而,前不久,他突然感觉自己的心很乱,有时心跳一分钟一百多下,到了晚上没法睡觉,也不敢睡觉,怕有生命危险。他去医院查了查,医生给开了药。他仍很恐惧,向我请教。我就笑了,说你不是会念佛吗?他说念了心也狂跳。我说你不是读了很多书吗?你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呀,他说一下子也
还是初春,但天气忽然就热了起来。  当然,在房间里坐着,还是凉飕飕的。靠窗读书,我常常穿了毛衣,还要外加厚的外套,才能坐得住。阳光遍洒北国大地,就连云朵,都似乎怕热,消失得只剩下一些模糊的边缘。杨絮漫天飞舞,并借人喘气的间隙,争先恐后地朝鼻腔里跑。空气一时间变得拥堵稠密起来。  花朵开得有些不太耐烦,懒洋洋地在阳光里站着;若是有点荫凉,它们大约都会跑过去躲上片刻。还好有风,但这会儿北疆的风也是暖的
新居刚装修完时曾请朋友们来参观,无不交口称赞。但茶过三巡,朋友皆表诧异:“为什么不封阳台呢?”诘问的理由很充足:“不封阳台多脏啊,一天到晚擦灰都来不及”“阳台打通,客厅面积会增大,看起来更气派”“把阳台封起来,还可以做个书房或者客房,弄个洗衣房晒晒衣服也好呀,否则太浪费了”……一言以蔽之———“上海人,没有人家不封阳台的。”我不喜欢封阳台。平日格子间,周末亭子间,能有一块开阔地儿多好啊,呼吸新鲜空
小时候,我听很多人讲过芝畔烧肉的来历,那是一个充满奇遇的民间故事。长大后,我发现它是一种智慧和指南,指引我们在向善的道路上感知生活的最美味。  相傳,一季姓男子,在逃难途中饥病交加,昏厥不起,被善良的芝畔人刘孟广收留,细心赡养。后,季刘二人开一饭馆,生意极为红火。又三年,季某患病,告以实情,他乃京城御厨,并授以御膳烧肉秘方,刘依法烧制,肉味殊绝,芝畔烧肉自此闻名,永乐年间成为宫廷贡品。季某所罹之难
农历四月底,从太原回连云港,人和蓬勃的春意一起奔跑在陇海铁路线上,车窗外沿途洁白澎湃的洋槐花浪碎银般地沿丘陵沟壑肆意流淌,不禁忙于用手机抢时间抓拍,可定格在屏幕里的却是一抹一抹虚白幻化的雾气。怅恨无奈,望花作罢,慨叹之余,竟想起了几年前在《扬子晚报》副刊上读到的一篇《槐花深一寸》文章。文字是丁立梅先生写的,读的时候也恰值春夏槐花开放时节,至今还记得当时在那个夜晚咀嚼丁先生文字的情景和心境:思绪就像
二月兰,像个花朵们运动场上的健将运动员,从二月一直开到了四月底,还在灿烂地开放着。杏花桃花,连翘梨花丁香花,一一都凋谢了,可是,二月兰还在开着。现在,它又陪伴着山楂花、金银花、月季花,一路前行。二月兰,又叫诸葛菜。我知道诸葛菜,并不知道它叫二月兰。植物、动物的知识很丰富。有时候,我们还会因为植物的名字而争论,甚至争吵。比如说,这个说,它叫二月兰,另一个说,不对,它叫诸葛菜。面红耳赤。得知它们是一种
蓖麻这个蓖字是独一的。蓖麻叶子阔而大,像巨型巴掌,荷叶一样用带孔的茎秆顶着,不似一般花草的草香味,有股子难闻的气息,荫下没有草。它的绿,是一种独特的白绿,它的秆,带着节,竹子一般,还敷着一层白粉,像一个高高大大的外籍女子。爹说,上世纪50年代,刚修的潴龙河堤坡上,边边角角,乌泱泱的都是蓖麻。边说边伸手比画着,两人多高,蓖麻籽一嘟噜一嘟噜的。这些蓖麻是护堤人种的,谁种归谁。青年团的小青年,要求进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