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学习,即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教师学会“教”、让学生学会“学”.至此,不难发现教师是教育体系、教学机制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引导者,是引导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人物,而影视艺术教师作为整个教师资源的一部分,自然是把学生带入艺术殿堂的引领者,是推动影视艺术教学活动持续开展的助力者.故这也从旁表明影视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理想的变革与实践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影响着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学”,影视艺术专业的深化发展.而在2017年12月出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学习,即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教师学会“教”、让学生学会“学”.至此,不难发现教师是教育体系、教学机制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引导者,是引导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人物,而影视艺术教师作为整个教师资源的一部分,自然是把学生带入艺术殿堂的引领者,是推动影视艺术教学活动持续开展的助力者.故这也从旁表明影视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理想的变革与实践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影响着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学”,影视艺术专业的深化发展.而在2017年12月出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大伟著写)一书,以多部经典教育电影为例,探讨了影视专业教师,尤其是影视艺术专业教师教学理念、人生选择、职业规划、崇高理想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力图通过高度凝缩的影视案例呈现一系列教育现象,呈现相关教师的理想与变革实践,为影视艺术专业教师,乃至更多专业领域的教师认识、理解、审视、反思、改造自身教学生活、职业生涯提供更多新的可能.
其他文献
面向新时代新形势,中国教育已驶入改革深水区,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追求.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通往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要指向何方?教育评价显然是牵引中国迈向2035年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是反映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中之重.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研究因其不同学科交叉相融的研究范式,在促进知识生产和创新的同时产生了明显的非学术影响.在我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交叉学科研究的非学术影响评价还存在着对非学术影响的概念界定模糊、评价方式尚未完善、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评价交叉学科研究之非学术影响的有益经验,我国应以设立专业的交叉学科研究评价委员会、分阶段评价交叉学科研究、多元评价主体联动评估等改革措施为着力点,构建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交叉学科研究的非学术影响评价机制,以强化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导向,推动“双一流
2019年,澳大利亚要求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在师范生的毕业年实施从教能力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定师范生毕业的必备条件.该政策以国家行政指令为核心策动,以教师教育院校大学联盟为实施主体,聚焦课堂情境来促进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性评价.它利用评价规则引导师范生进行自我主导的深度学习和反思,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从源头上提高师范生的教学专业化程度.
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增值评价首先需要产生议题设置力,进入五大主体视野;其次要为主客体所认同;再次要能够转化成行动力.它根植于时代逻辑、认同逻辑和行动逻辑的共同塑造,其中时代逻辑是基础,认同逻辑反映时代逻辑,时代逻辑和认同逻辑统一于行动逻辑.时代逻辑包括推动基础教育评价理念革新,促进政府科学履行职责;驱动基础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与变革;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方法完善,助推教师有效教学;引领基础教育评价智慧运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动基础教育评价观的科学树立,促进营造评价的良好社会氛围.认同逻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