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有针对性地阅读,并加强写作训练;批改讲评作文时方式自由灵活,学生参与其中;自始至终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关键词]:写作教学 阅读 作文训练 评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真正做到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才有可能真正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写作、自主实践、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一、走进生活,勤于观察,善于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帮人。”这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学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发现、感受、记录、构思,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生活的结果?没有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对历史的考察,哪有宏篇历史巨著《史记》的问世?没有马克思亲身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哪有《资本论》的出现?没有高尔基的流浪生活,哪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传世!可以说,体验生活是兴趣的需要,也是写作兴趣的源泉,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帮助的。此外,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自然是美丽的、神奇的,它将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们以深思,给我们以遐想,给我们以知识的源泉,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真实感受,也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二、扩大阅读范围,加强写作训练
1.拓展课外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奠定写作基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确定阅读内容:如诵读古今中外经典著作、诗文名句,阅读《语文周报》《语文报》《作文报》《读者》《小小说》等报刊,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触多元文化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潜心阅读的过程中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与作品沟通和撞击的过程中,燃起写作的热情。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学会边读边想,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2.重视写作训练,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中学语文学科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阅读课,二是作文课,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作文教学应当把巩固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提高从阅读中获得的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之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阅读为写作打下了基础,写作又可以巩固并促进阅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周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通过周记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只要学生的心灵之窗被打开了,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赏析文章并记下心得体会,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我平时要求学生每周要课外自由阅读优秀习作,并记下对习作的整体感受和心得体会,分析习作的写作特色,摘录美文佳句并加以赏析(字数不限)。刚开始时,学生大多只写100字左右,后来,我不断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点评和赏析,并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渐渐地,学生们都喜欢上赏析文章这一模式,并燃起了写作热情。
每两周一次的限时作文也同等重要。在规定的时间,按具体的写作要求,完成写作。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速度,也可以为学生在考试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打下基础。
三、多方式讲评,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多用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升学、进入初中或高中呢?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2.重视讲评。讲评不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要有针对性,评讲具体,充分利用学生作文举例说明。在班上宣读,传阅优秀作文,使学生借鉴优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班级形成一股作文竞赛的氛围,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种有力的鞭策与促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自始至终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励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尤其是那些作文基础教差的学生,更要找到其“闪光点”,或立意较高、或构思新颖、或谋篇较好、或仅仅是一两句精彩的话,在关键时刻给予表扬,使之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3.互相评改,共同提高。通过学生对作文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修改,达到共同进步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地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开窍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会不怕写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让学生能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觉写作,自由写作,享受写作。
[关键词]:写作教学 阅读 作文训练 评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说到作文如“谈虎色变”,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这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真正做到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才有可能真正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写作、自主实践、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一、走进生活,勤于观察,善于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帮人。”这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学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发现、感受、记录、构思,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生活的结果?没有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对历史的考察,哪有宏篇历史巨著《史记》的问世?没有马克思亲身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哪有《资本论》的出现?没有高尔基的流浪生活,哪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传世!可以说,体验生活是兴趣的需要,也是写作兴趣的源泉,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帮助的。此外,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自然是美丽的、神奇的,它将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们以深思,给我们以遐想,给我们以知识的源泉,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真实感受,也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二、扩大阅读范围,加强写作训练
1.拓展课外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奠定写作基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确定阅读内容:如诵读古今中外经典著作、诗文名句,阅读《语文周报》《语文报》《作文报》《读者》《小小说》等报刊,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触多元文化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潜心阅读的过程中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与作品沟通和撞击的过程中,燃起写作的热情。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学会边读边想,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2.重视写作训练,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中学语文学科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阅读课,二是作文课,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作文教学应当把巩固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提高从阅读中获得的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之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阅读为写作打下了基础,写作又可以巩固并促进阅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周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通过周记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只要学生的心灵之窗被打开了,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赏析文章并记下心得体会,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我平时要求学生每周要课外自由阅读优秀习作,并记下对习作的整体感受和心得体会,分析习作的写作特色,摘录美文佳句并加以赏析(字数不限)。刚开始时,学生大多只写100字左右,后来,我不断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点评和赏析,并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渐渐地,学生们都喜欢上赏析文章这一模式,并燃起了写作热情。
每两周一次的限时作文也同等重要。在规定的时间,按具体的写作要求,完成写作。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速度,也可以为学生在考试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打下基础。
三、多方式讲评,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多用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升学、进入初中或高中呢?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2.重视讲评。讲评不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要有针对性,评讲具体,充分利用学生作文举例说明。在班上宣读,传阅优秀作文,使学生借鉴优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班级形成一股作文竞赛的氛围,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种有力的鞭策与促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自始至终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励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尤其是那些作文基础教差的学生,更要找到其“闪光点”,或立意较高、或构思新颖、或谋篇较好、或仅仅是一两句精彩的话,在关键时刻给予表扬,使之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3.互相评改,共同提高。通过学生对作文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修改,达到共同进步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教师可以减轻工作量,高枕无忧,反而工作更多了。因为教师要作恰当地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逐步提高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开窍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才会不怕写作文,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让学生能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觉写作,自由写作,享受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