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探险之旅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嗡——”一艘轮船,停在了南极冰川旁。游客们纷纷下船拿出手机拍照。而我和他们截然不同,我要去南极探险!
  当然,我没有胆量孤身一人前往南极,我将与我的爸爸以及同学李乐奇一同前往。在这三个人的团队里,大家分工明确:有着多年户外探险经历的爸爸做前锋,我的同学李乐奇胆大又心细,任前锋小助手,而我则是团队中的“百度”,专门负责一切技术指导,但体力活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
  在将要出发时,我提醒大家戴上准备好的墨镜,防止“雪盲症”发生。同时,再检查一遍装备是否齐全:防寒服、打火机、高能量食品、药品、绳子和水。怕恶劣天气打火机点不了火,我把一个放大镜放进了背包里。这时我看见爸爸把一捆长绳和一个铁钩放入背包,我好奇地问道:“爸爸,我们又不是去登山,也不用坐船,带绳子和铁钩干什么?”爸爸意味深长地回答:“你很快就会知道了。”随后,我让爸爸打头阵,李乐奇垫后,向我们的目的地——冰川中的南极科考营进军。
  我们开始向冰川深处前进,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像针一般刺痛着我们的脸,脚下的雪不时会出现下陷的情况,这使我们前进的速度比预计要慢了不少。而且远处的冰山看似触手可及,却怎么走也走不到边。我真想中途放弃,但在爸爸和李乐奇的鼓舞下,我重振士气。为了解决大家在行进中腿部易陷入雪中的难题,我在背包里找出作为帐篷骨架的钛合金支柱和备用的衣服,指导李乐奇做成了一个简易的雪橇,使我们在速度加快的同时还多了不少的乐趣。大家说笑着,享受着雪中行走的快乐。
  走了一个小时左右,脚底下的冰川突然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奇怪声音,爸爸立即停止前进,向四周警惕地观望着。突然,我们脚下的冰面裂开了,像是巨人把它撕裂了,又像是饿狼尖利的牙齿,要把我们吞到那深不见底的峡谷中。“咔咔咔……”裂痕像蛇一样快速地蔓延着,眼看我们就要被裂缝吞噬了,爸爸连忙把雪橇推开,一把拽住我和李乐奇的衣领,向后猛地一拉,赶紧从裂开的冰面猛地扑向了另外一处安全的冰面,把我们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虽然我们逃过了一劫,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所在的冰面正飘飘悠悠地漂向大海。李乐奇好奇地从裂缝上往下看,回头对我们喊道:“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一大块冰块,刚刚的震动使它和陆地分开了,现在正在往和陆地相反的地方漂动!”李乐奇见状,担心回不去了,把心一横,一咬牙,后退几步,一下子跳了出去!我和爸爸吓了一跳,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连忙跑去拽住他,可为时已晚,他已经跳入海中。他一下海便被冻得直打哆嗦。爸爸立即把救生繩子拿出来,把绳子的一端丢给落水的李乐奇,大力地把他拉了回来,迅速用备用的衣服包裹好他的身体,抓紧时间前进。“哦,原来你带绳子和铁钩是这么用的。”我恍然大悟地说道。但爸爸只是笑了一笑,不以为然地说:“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此时我望向对面,冰面已经离陆地有至少三米远了,任何人都跳不过去。正当我思考该如何过去时,爸爸似乎毫不畏惧,把钩索甩了出去,钩到了陆地。爸爸让我们一起来拉,把自己拉回去。我们半信半疑地跑过去帮忙,心中产生了疑惑:“这样真的能拉回去吗?这恐怕是螳臂当车吧?”但我很快就打消了念头:“冰块的体积虽然大,但是密度不高,很容易拉过去。而且下面是水,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更加容易被人拉动。”
  在我们三人齐心协力下,我们所站立的冰块趁着还没融化之前一点一点地靠近了陆地。三米、两米、一米!我们成功了!看着爸爸坚韧勇敢的眼神,我明白了什么叫临危不乱,团结就是力量。
  在爸爸的引导,以及我和李乐奇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胜利到达中国南极科考营,完成了我们的探险之旅。这次的南极探险充满艰险也充满无穷的乐趣,既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冰川的无限美好,也感受到它的残酷无情。接下来,我将发奋图强,认真朝着科学家的梦想勇敢前进,为打造人类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先来认识小翎老师  小翎老师原名刘小玲(“小翎”是她发表儿童文学的笔名),一级作家,编审,小翎文学坊创办人、导师,广东省小作家协会文学导师。从中学时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儿童文学著作六部,曾五次在“广东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并获广东新人新作奖、秦牧散文奖、冰心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是广东省首届优秀点灯人。  欢迎来到“小翎老师写作课堂”。  在平时的写作中,你是否有这些困惑:明明
期刊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向党的生日献礼,激励少年儿童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美丽家乡的情怀,在广东教育学会中小学生阅读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广州市少年宫和《少男少女》杂志社联合主办了“童心向党·百诗献百年——广州市少年儿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受到全市少年儿童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自2021年4月——6月共收到征文作品2000余篇。经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100篇。我们将在杂志上
期刊
与大多数以艰难曲折、苦难抗争、自强向上为主线的儿童成长小说不一样,黄德青在《村童》中则力图从自然教育的视角,向读者展现出一条独特的少年儿童成长路径。  《村童》是一部讲述乡村少年在大自然中像风一样奔跑着的成长故事。在故事的深处是孩子们纯真天性和乡村不老的民俗,以及满纸浓郁的泥土气息。故事的肌理丰富,弥漫着粤西地区万物花开的馥郁、神秘之气,颇具地域风情和感人的艺术力量,真实地抒写出作者对乡村刻骨铭心
期刊
夜晚如此静谧,最适宜读书。灯光如此明亮,恰恰照在我手边的书上——这,就是最近令我爱不释手的书《城南旧事》,它是由当代女作家林海音所写。  全书由五个篇章组成,是由林海音根据亲身经历而写成的怀乡作品,透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示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与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  其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最后一章中英子父亲的一句话。当时英子作为毕业生代表,准备参加毕业典礼,要说致谢词。她想让父亲也来参加,但
期刊
(一)  一只只枷锁铐在沾满泥土的如枯枝般的手上  一间间牢笼囚禁饥寒交迫的骨瘦如柴的人民  一副副丑恶的嘴脸长满利齿咬向那黄皮肤人  在那贫瘠的中华大地上  人民没有真正的自由与尊严  没有真实的安全与温饱  只有侮辱和羞耻,饥饿与寒冷  ……  1921年  人们不断探索着,仿佛迷失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  渴望着生命之源—水  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  洗刷着每个人的躯体与心灵  也吹響了自强的号角
期刊
小时候  爸爸给我买零食  拿出红的绿的小纸  我问:“这是什么?”  爸爸说:“这是钱。”  长大后  爸爸拿出手机付款  一声“已到账”  东西就买到了  这可真方便啊  小时候  看见妈妈搞卫生  扫地、拖地好辛苦  长大后  家里来了个“扫地机器人”  它左转转,右转转  把家里的地板擦得好干净  这可真省力啊  小时候  奶奶牵着我的手爬楼梯  一层又一层  累得我们气喘吁吁  长大后 
期刊
我学会了一首歌  唱给我们的党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党和国就没有你和我  一百年前的“七一”  党的崛起  华夏子民有了傍依  神州大地有了希冀  炮聲轰隆  外敌内乱  黑暗的东方大地  处处是灾难的日子  是您—  尊敬的共产党  从此  领导人民开启曙光渐进的时日  驱敌宼,扬国威  雄狮一出地雷惊  肃内乱,改旧制  历史抉择共产党  树新观,兴经济  改革开放号角起  
期刊
1  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天际间显出耀眼的白色。筲箕寨袅袅升起的炊烟系住了一个个秀丽的山峰。筲箕寨是滇西北地区的傣族小村寨,十几户农家稀稀疏疏地散落在丛山峻岭间。寨子所在的山叫青风山。山腰处,几只赤麂正悠闲地吃着青草。山脚下,青水江水缓缓流淌。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吱吱哇哇的叫声打破了这种宁静。只见青水江北岸十几米高的悬崖上,站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不远处,二三十只黄毛猴子正缒着一棵
期刊
100多年以前,中国军阀割据、混乱不已。人民思想落后,国家迷茫没有出路。随着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中国迎来了一丝改变的曙光。《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正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写照。这部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那些革命先辈,例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了拯救中国、中国人民,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无畏当局制造的巨大阻力,坚定不移一步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不易,更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今日幸福生活的得来不易,没有先辈们的不懈努
期刊
星期一早上放学回来,郎子他们带着几个居民的同学,走向自己村边烂岭脚下的大方田。一路上,几个居民同学七嘴八舌地问起一些自己想不清楚而又觉得十分有趣的事儿。郎子怕凭空的解说,居民的同学难以听懂,便带着大家跳下山脚的田垄,一边透黄鳝一边解释。  就在跳下的这块田的破烂的田垄外两尺远的田里,郎子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黄鳝洞洞。再仔细往周围的水田察看,又发现田垄左边不远处还有个黄鳝洞洞。  “哥们,你们都过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