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来之不易,努力从未停止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多年以前,中国军阀割据、混乱不已。人民思想落后,国家迷茫没有出路。随着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中国迎来了一丝改变的曙光。《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正是当时社会情况的写照。这部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那些革命先辈,例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为了拯救中国、中国人民,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无畏当局制造的巨大阻力,坚定不移一步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不易,更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今日幸福生活的得来不易,没有先辈们的不懈努力,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國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的建设。这两年新冠病毒横行,也是中国共产党员起着先锋作用,在前线一个个拼尽全力,为我们抵挡病毒的侵犯。
  冥思苦想寻出路
  《觉醒年代》以陈独秀先生等一行人从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创办《新青年》杂志为开端,讲述了一代爱国志士为真理而奋斗,以科学民主为旗帜,为中国寻找治国之路的艰辛、痛苦而漫长的历程。
  剧中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刘半农,辜鸿铭等人为主角,以北大为新青年传播的根据地,生动刻画了一代忠于祖国,为国苦苦寻求出路的爱国人士的英雄形象。
  我对于陈独秀在蔡元培办公室内因怒气而差点撕碎外交部的官方文件的备份以及一系列事件印象极为深刻。剧中的一北大英籍教授因不合格被解聘,却反倒写信给英国首相,提出北大违约,要求北大支付违约金并继续聘任其为北大教授。对于这一极不合理的要求,陈独秀与北大校评议委员会一致拒绝,并组织了相关谈判人员与英驻华使馆进行谈判。在这一事件已经变为外交事件且英国已向驻华使馆发出照会的情况下,一行急先锋仍坚守阵地,保卫国权,禁止一切丧权辱国的行为发生。剧中开会时陈独秀拍案而起,足以看出他的愤怒。是啊!如不是那时那些坚定不移的决定,怎么会有今日的富强民主啊?胡适之先生在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You should see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这句话的中文是:“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也是一代出国留学的学生们的宣言。是的,我们不会再是那个受尽欺凌的东亚病夫了。
  辜鸿铭教授在一开始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古板、支持张勋复辟的清朝贵族,但他的演讲《中国人的精神》彻底改变了世人对他的看法。从此,辜教授的课堂又被学生挤满了,而他的讲座在北大之外更是一票难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其实无论是主张20年不谈政治的陈独秀,还是南下江南考察的李大钊,抑或是带着辫子的辜鸿铭,都在为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寻找出路,只不过是方向不同罢了。反对复辟固然是对的,但并不能说所有看似支持复辟的人都心术不正。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因为思想局限,这才需要思想启蒙,这才需要《新青年》杂志。也正是他们那一代人,为如今的辉煌造就了一块块基石。没有他们,就没有共产党,更没有新中国。
  继往开来永不止
  我看完《觉醒年代》后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多么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梦所作出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
  我一直以为《觉醒年代》所述的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在历史书上描写这些历史的文字不多。但是谁知道,这段历史是如此的艰难,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历经了千难万阻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新文化运动大力鼓吹新文化,唤醒民智;到五四运动全力支持学生工人运动,极力抵制北洋政府的对外妥协政策;再到秘密召开中共一大,建立中国共产党。他们每一次行动都遭到了反对和镇压,新文化运动被复古派和一些搞学术政治化的政客反对;五四运动被北洋政府残酷地镇压;中共建党的时候北洋政府疯狂地搜捕中共党员,对中共党员严惩不贷。中共党人为了应对这些反对和镇压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中共党人为实现中国梦所作出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
  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努力到今天也没有停止。许多中共党员为了贫困山区的脱贫,在自己正要走上人生巅峰时放弃了自己在大城市的一切去到连电都没有通的小山村做村干部,一待就是十年,一些村干部为了帮助村里脱贫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有在抗疫的时候,有身患绝症但是仍然坚守在一线的张定宇;有84岁高龄但仍然前往武汉协助抗疫的钟南山……而我对张定宇的故事印象尤为深刻。张定宇在中国第一波新冠疫情发生的时候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他的医院在武汉疫情第一次爆发的时候接诊的病人最多,他每天凌晨一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而他自己早已身患渐冻症,连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看看国外现有确诊8位数,我国现有确诊3位数(截至2021年9月17日)。正是因为中国有很多张定宇这样的抗疫英雄,中国的防疫才会如此的有成效。
  所以说,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一直在为这个目标作出牺牲和努力。建党后有李大钊、江竹筠等烈士,还有无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战士;建国后有许多在朝鲜战争中顽强战斗的志愿军战士;现在有抗疫的医生,为了村里脱贫而牺牲自己利益的村干部,还有许多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共产党人。
  建党100周年,向100多年前的革命者和100年后的今天为国建设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致敬!
其他文献
1  1964年4月初,早春时节的嘉兴南湖被一层薄薄的晴烟笼罩,下过一场润如酥的无声小雨后,南湖迎来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旧友—78岁的董必武同志。  “我们去看一下红船。”董老在烟雨楼登高远望一番江南美景后,同随行人员说道,随后拄着拐杖,精神矍铄地登上了停泊于湖心岛烟雨楼前的红船。  这艘红船是按原画舫仿造的中共一大纪念船。据南湖革命纪念馆史料展工作人员的回忆,董老当时非常激动,从船的外形到内舱构造,
期刊
小耳朵从一片灌木丛后钻了出来。  这是四月,五房深处的大山植被繁茂,各种各样的植物都冒出了嫩叶。  一阵雨后,油桐花落了一地,像极了洁白的翅膀覆盖在大地上。  小耳朵提着竹篮子走到村庄前,一个陌生的青年男子站在三叔家的石榴树前。但小耳朵一点也不害怕,这个青年男子和林大哥一样。  林大哥什么模样呢?小耳朵在脑海里描摹出来:五官平常,唯有一双眼睛,藏着熊熊燃烧的坚毅和力量。  小耳朵往前走几步,他的眼
期刊
先来认识小翎老师  小翎老师原名刘小玲(“小翎”是她发表儿童文学的笔名),一级作家,编审,小翎文学坊创办人、导师,广东省小作家协会文学导师。从中学时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儿童文学著作六部,曾五次在“广东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奖。并获广东新人新作奖、秦牧散文奖、冰心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是广东省首届优秀点灯人。  欢迎来到“小翎老师写作课堂”。  在平时的写作中,你是否有这些困惑:明明
期刊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向党的生日献礼,激励少年儿童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美丽家乡的情怀,在广东教育学会中小学生阅读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广州市少年宫和《少男少女》杂志社联合主办了“童心向党·百诗献百年——广州市少年儿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受到全市少年儿童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自2021年4月——6月共收到征文作品2000余篇。经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100篇。我们将在杂志上
期刊
与大多数以艰难曲折、苦难抗争、自强向上为主线的儿童成长小说不一样,黄德青在《村童》中则力图从自然教育的视角,向读者展现出一条独特的少年儿童成长路径。  《村童》是一部讲述乡村少年在大自然中像风一样奔跑着的成长故事。在故事的深处是孩子们纯真天性和乡村不老的民俗,以及满纸浓郁的泥土气息。故事的肌理丰富,弥漫着粤西地区万物花开的馥郁、神秘之气,颇具地域风情和感人的艺术力量,真实地抒写出作者对乡村刻骨铭心
期刊
夜晚如此静谧,最适宜读书。灯光如此明亮,恰恰照在我手边的书上——这,就是最近令我爱不释手的书《城南旧事》,它是由当代女作家林海音所写。  全书由五个篇章组成,是由林海音根据亲身经历而写成的怀乡作品,透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示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与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  其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是最后一章中英子父亲的一句话。当时英子作为毕业生代表,准备参加毕业典礼,要说致谢词。她想让父亲也来参加,但
期刊
(一)  一只只枷锁铐在沾满泥土的如枯枝般的手上  一间间牢笼囚禁饥寒交迫的骨瘦如柴的人民  一副副丑恶的嘴脸长满利齿咬向那黄皮肤人  在那贫瘠的中华大地上  人民没有真正的自由与尊严  没有真实的安全与温饱  只有侮辱和羞耻,饥饿与寒冷  ……  1921年  人们不断探索着,仿佛迷失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  渴望着生命之源—水  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  洗刷着每个人的躯体与心灵  也吹響了自强的号角
期刊
小时候  爸爸给我买零食  拿出红的绿的小纸  我问:“这是什么?”  爸爸说:“这是钱。”  长大后  爸爸拿出手机付款  一声“已到账”  东西就买到了  这可真方便啊  小时候  看见妈妈搞卫生  扫地、拖地好辛苦  长大后  家里来了个“扫地机器人”  它左转转,右转转  把家里的地板擦得好干净  这可真省力啊  小时候  奶奶牵着我的手爬楼梯  一层又一层  累得我们气喘吁吁  长大后 
期刊
我学会了一首歌  唱给我们的党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党和国就没有你和我  一百年前的“七一”  党的崛起  华夏子民有了傍依  神州大地有了希冀  炮聲轰隆  外敌内乱  黑暗的东方大地  处处是灾难的日子  是您—  尊敬的共产党  从此  领导人民开启曙光渐进的时日  驱敌宼,扬国威  雄狮一出地雷惊  肃内乱,改旧制  历史抉择共产党  树新观,兴经济  改革开放号角起  
期刊
1  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天际间显出耀眼的白色。筲箕寨袅袅升起的炊烟系住了一个个秀丽的山峰。筲箕寨是滇西北地区的傣族小村寨,十几户农家稀稀疏疏地散落在丛山峻岭间。寨子所在的山叫青风山。山腰处,几只赤麂正悠闲地吃着青草。山脚下,青水江水缓缓流淌。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吱吱哇哇的叫声打破了这种宁静。只见青水江北岸十几米高的悬崖上,站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不远处,二三十只黄毛猴子正缒着一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