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中基本的句法结构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以及联合结构五种。述宾结构作为汉语中的基本的句法结构之一,述宾结构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述宾也称为动宾,是由动语和宾语两者相组合而成。动语和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语义联系称为语义关系。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较为复杂,本文主要是概述述宾结构及其语义关系,加深对述宾结构及其语法关系的深入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述宾结构及其语义关系。
关键词:述语;宾语;语义关系
一、关于述宾结构的认识
(一)关于述宾结构
在汉语语言中,词与词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组合成较大的语法单位的方式就是句法结构述宾结构又被称为动宾短语,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述语和宾语在意义上和结构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停顿,不能插入“和,的,之”等连词,宾语是相对述语来说的,宾语前面必须有述语,如“吃苹果”,述语“吃”和宾语“苹果”发生联系。其中,述语是结构当中的核心,占支配地位。宾语是被支配,受事的对象。述语可以与宾语形成不同的关系,同一个述语可以支配不同的宾语,构成不同的语义关系。
述宾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结构。
1.述语 宾语。
如:擦|玻璃,浇|花儿,写|信,穿|衣服,打|蓝球,吃|糖,上|医院。
这是述宾结构的一般述宾式,只是简单的述语 宾语,但是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联系意义是不一样的,擦|玻璃中宾语“玻璃”和吃|糖中的宾语“糖”表动作的受事;写|信中宾语“信”表动作产生的结果;上|医院中的宾语医院表运动的终点。
2.述语 宾语 宾语。
如:放你三天假,送她一份礼物,买了他一所房子,叫他老大哥
这种述宾结构也被称为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述语后边出现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是接连出现的,这两个宾语分别与述语发生关系,但是在结构上是互相没有关系的。
3.宾语 述语。
如:飞何功之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现象,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的宾语是代词,且是疑问句,需宾语前置。
上述的述宾结构使从内部句法功能上分类,基本的述宾结构只要有三种没出差之外还有一些变式结构:述宾补、状述宾、状述宾补、省宾等。从外部的句法功能上,述宾结构可以作主、宾、定语等。
(二)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的关系
述宾结构与述补结构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别的,两者都是向心结构,我们在对述宾结构进行的同时也要两者相区别开来。在位置关系上,述宾结构和述语结构中的宾语和补语都是在动词的后面。从意念上看,宾语主要是受动语的支配、受事、工具、产生的结果等,是与动作相关的有联系的事体,主要回答“什么”的问题。如:盖|房子,进|医院等。而补语则是对动作的结果或状态的补充说明,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如,变小,进来,写得好,看见等。
二、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句法结构中多表示的事物之间语义上的某种联系,称为语义关系。述宾结构语义关系主要是支配关系、施事受事、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语义联系,但是由于语义关系和句法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述宾结构中的述语与宾语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一)支配关系
支配关系是最基本的语义关系,“支配”是由生命实体对受事者自主发生的直接影响。在述宾结构中,述语位于宾语前,形成“施事 动词 受事”的句法结构。其中宾语的动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示具体动作行为,另一种是表示抽象的心理活动。如:他能克服一切困难;他想女朋友;妮娜喜欢清静。
(二)存现关系
这种存现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主语表示处所。如A组:对面来了一个人;我们家跑了一只猫。B组:黑板上写着字;墙上挂着日历。A组表示事物的出现或消失,B组表示事物的存在,表示存在的一种状态。从两者的后缀情况来看,A组的词缀是“了,表出现或消失。B组的词缀是“着”表示存在的状态。
(三)使动关系
使动关系,主要是动词充任述语时表示使动意义,具有“使、命、让、令”等动词的意义,如:晒太阳,含有让太阳晒的意义;“跑马”,有使马跑得意思。
(四)被动关系
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支配、类似、存现、使动、被动关系之外,还有判断、原因、目的等语义关系,现代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较为复杂,辨别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有很多方法,有的学者从语境对语义关系的制约角度进行分类,有的学者从词性的角度进行分类,尽管分类各有不同,但都不影响语义关系问题的本质。
三、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多样性的原因
述宾结构语义关系产生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①从语言学的理论上看,同一句法结构有不同的语义关系,同一语义关系有不同的句法结构,这种语言的多样性对应关系,为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②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多样性是由述语和宾语结合的特点决定的,“有各种不同的动词,因此动词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一个述语常常带不同的宾语,导致宾语与述语之间的意义联系是多样的;③由意合性特征决定的,主要是通过分析词与词之间的意义来理解语句,这种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非常灵活,句子的结构成分与成分之间的主要是通过这种意合架构起来的,因此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单单只是支配与被支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语义关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词性,不断进行揣摩来把握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分析》[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1.
作者简介:
刘莹(1993—),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述语;宾语;语义关系
一、关于述宾结构的认识
(一)关于述宾结构
在汉语语言中,词与词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组合成较大的语法单位的方式就是句法结构述宾结构又被称为动宾短语,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述语和宾语在意义上和结构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停顿,不能插入“和,的,之”等连词,宾语是相对述语来说的,宾语前面必须有述语,如“吃苹果”,述语“吃”和宾语“苹果”发生联系。其中,述语是结构当中的核心,占支配地位。宾语是被支配,受事的对象。述语可以与宾语形成不同的关系,同一个述语可以支配不同的宾语,构成不同的语义关系。
述宾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结构。
1.述语 宾语。
如:擦|玻璃,浇|花儿,写|信,穿|衣服,打|蓝球,吃|糖,上|医院。
这是述宾结构的一般述宾式,只是简单的述语 宾语,但是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联系意义是不一样的,擦|玻璃中宾语“玻璃”和吃|糖中的宾语“糖”表动作的受事;写|信中宾语“信”表动作产生的结果;上|医院中的宾语医院表运动的终点。
2.述语 宾语 宾语。
如:放你三天假,送她一份礼物,买了他一所房子,叫他老大哥
这种述宾结构也被称为双宾语结构,是指一个述语后边出现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是接连出现的,这两个宾语分别与述语发生关系,但是在结构上是互相没有关系的。
3.宾语 述语。
如:飞何功之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现象,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的宾语是代词,且是疑问句,需宾语前置。
上述的述宾结构使从内部句法功能上分类,基本的述宾结构只要有三种没出差之外还有一些变式结构:述宾补、状述宾、状述宾补、省宾等。从外部的句法功能上,述宾结构可以作主、宾、定语等。
(二)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的关系
述宾结构与述补结构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别的,两者都是向心结构,我们在对述宾结构进行的同时也要两者相区别开来。在位置关系上,述宾结构和述语结构中的宾语和补语都是在动词的后面。从意念上看,宾语主要是受动语的支配、受事、工具、产生的结果等,是与动作相关的有联系的事体,主要回答“什么”的问题。如:盖|房子,进|医院等。而补语则是对动作的结果或状态的补充说明,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如,变小,进来,写得好,看见等。
二、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句法结构中多表示的事物之间语义上的某种联系,称为语义关系。述宾结构语义关系主要是支配关系、施事受事、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语义联系,但是由于语义关系和句法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述宾结构中的述语与宾语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一)支配关系
支配关系是最基本的语义关系,“支配”是由生命实体对受事者自主发生的直接影响。在述宾结构中,述语位于宾语前,形成“施事 动词 受事”的句法结构。其中宾语的动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示具体动作行为,另一种是表示抽象的心理活动。如:他能克服一切困难;他想女朋友;妮娜喜欢清静。
(二)存现关系
这种存现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主语表示处所。如A组:对面来了一个人;我们家跑了一只猫。B组:黑板上写着字;墙上挂着日历。A组表示事物的出现或消失,B组表示事物的存在,表示存在的一种状态。从两者的后缀情况来看,A组的词缀是“了,表出现或消失。B组的词缀是“着”表示存在的状态。
(三)使动关系
使动关系,主要是动词充任述语时表示使动意义,具有“使、命、让、令”等动词的意义,如:晒太阳,含有让太阳晒的意义;“跑马”,有使马跑得意思。
(四)被动关系
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支配、类似、存现、使动、被动关系之外,还有判断、原因、目的等语义关系,现代汉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较为复杂,辨别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有很多方法,有的学者从语境对语义关系的制约角度进行分类,有的学者从词性的角度进行分类,尽管分类各有不同,但都不影响语义关系问题的本质。
三、述宾结构语义关系多样性的原因
述宾结构语义关系产生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①从语言学的理论上看,同一句法结构有不同的语义关系,同一语义关系有不同的句法结构,这种语言的多样性对应关系,为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多样性产生了影响;②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的多样性是由述语和宾语结合的特点决定的,“有各种不同的动词,因此动词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一个述语常常带不同的宾语,导致宾语与述语之间的意义联系是多样的;③由意合性特征决定的,主要是通过分析词与词之间的意义来理解语句,这种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非常灵活,句子的结构成分与成分之间的主要是通过这种意合架构起来的,因此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单单只是支配与被支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语义关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词性,不断进行揣摩来把握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分析》[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1.
作者简介:
刘莹(1993—),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