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中美学悲剧风格价值及其运用操作策略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悲剧美是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化学教育中的美学悲剧风格客观存在,化学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努力挖掘方方面面化学悲剧美的素材,在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中更好地实现化学学科的新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分析了化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的美学悲剧,美学悲剧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操作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育;美学悲剧;价值;操作策略
  1选题意义
  化学中存在各种风格的美。教师只有深刻地感受、认识和理解到各种化学美的风格的特点、意义和价值,才能有效地将其运用于化学教学。然而,美之于化学并不一定像艺术作品那样迅疾地给人感官震撼乃至精神的享受,它是化学科学统一简单却又和谐深远的客观审美特点与教师主观意识契合的审美效应。
  2化学教育中美学悲剧风格内涵
  化学教育中的美学悲剧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化学的新课程目标、学生的需要及教师的自身水平等条件,有计划有目的的引用化学世界里的悲剧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悲中的审美和教育价值。这在使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因为它关联着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本性;它展现的是痛苦或毁灭,但让人悟出的是人类精神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它是社会人生的警钟,给人的精神以积极的影响。
  3化学教学内容与美学悲剧风格的关系
  每次别人问我学什么专业,我说学化学,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惊奇的表情,“啊!学化学的呀,那不是挺危险的哟”。可见多数人对化学产生了误解。
  许多人通常认为化学中不存在美,只有诸如歌舞、雕刻、绘画、文学、影视等艺术品才有美,而自然科学是呆板的,毫无美的色彩。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可见美是天地间的万有引力,存在于天地间。化学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审视美的眼睛。
  4化学教学中美学悲剧研究价值
  据了解,由于现在的教育模式,使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表现出了突出特点:对化学的现象,仪器等好奇心强,从而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负担重,对一些偏理论和记忆的学习兴趣会降低;不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等特点,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穿插让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而化学中的悲剧可以承担这一任务。
  4.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而现在的学生通过电视等媒介的传播,只认为化学科学带给人类的不是污染就是有毒的物质,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丧失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在化学中让学生丧失兴趣的大多是悲剧素材,老师应挖掘这些素材中有用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重新认识化学学科,重新拾起他们的兴趣。
  4.2 有利于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迄今为止,化学已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存在化学,它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化学污染亦是危害最大,治理最难的一种污染,它带给人类的悲剧也是最惨痛的。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化学科学的优势,联系社会,联系生活。例如,在学习“分子聚合催化剂”时,可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在教授“不同的燃料”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点燃麦秸、玉米秆、高粱秆、森林失火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关内容。
  5 化学教学中悲剧风格操作策略研究
  为了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悲剧美的教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以此构建一个多层面的、立体的、较为可行的化学悲剧美的操作体系。
  5.1化学教学中悲剧风格的内容操作
  化学中的悲剧素材很多,我们应紧扣教材内容和新课程目标进行选材。在众多的教材中有些不能够成美学中悲剧美的要素,不能给予学生审美的享受,有些是学生现有知识不能接受的,所以在选材时应注意:
  ①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水平入手进行选材,把握化学悲剧素材的深度;
  ②所选的事件,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应对其产生兴趣,不应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偏见;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懂得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能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③悲剧本来是美的,但它常与悲痛、哀怨、愤怒等情绪联系着。老师在选材时应根据自己最大的能力,选择的素材能将其痛感转化为美感,将悲痛转为悲壮,由悲壮转为振奋,由振奋化为力量,最后让学生在悲剧素材中获得美的享受。
  5.2 化学教学中悲剧风格的时机操作
  在此主要讲利用穿插法开展化学中美学悲剧的教学,“就是结合教材中相关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最可能的选择最恰当的悲剧内容,抓住时机,灵活、恰当的穿插融入到教学中的形式。换言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需要和教材的需要,把相当的悲剧素材在相对分散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有目的、有意识的穿插在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5]。如讲到“二氧化碳”时就可以穿插二氧化碳的危害,它引起的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悲剧。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说二氧化碳会有这么大的危害,我们怎样来杜绝悲剧的发生,一连串的疑问就会将学生的思绪带到对二氧化碳的学习上。
  5.3 运用“影片”视觉艺术形式
  运用影片和图片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将展现悲剧的方式由图片换为影片,这影片可以是老师在网上下载,也可以由老师根据需要自拍的。我们在选择影片时应注意,影片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太长,否则会造成主次不分,影片只是起一辅助作用,一般在3-5分钟。选择内容要恰当,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还是以环境污染为例: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放一段小小的影片,通过影片中的一些实例,加上影片中配音的介绍,视觉加听觉,不用老师说学生也知道和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表现形式更直观,比老师空口无凭的讲来得更直接。
  老师为督促学生实施也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在课堂中抽取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以适当的鼓励,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自强.美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164-168
  [2]刘晓燕.崇高与悲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53
  [3]徐景熙.悲剧美探索[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4):78
  [4]鲍时安,张家登.化学史教育与教学[J].化学教育,2000,1:44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是全新的课题,也是新的挑战。要实施新课改,的确存在诸多困难,一方面教师既无特别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亦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下所养成的不良习惯也给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困难。然而新课改的积极因素还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新课改还是有章可循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观学生语文素养并不高,其中一个很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在或快或慢的进行着变化。课改,教师至关重要。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的天下,我们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本文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课堂的地位出发,从学生思想到教师的观念,从学生的课堂活动到教师指导任务,讨论了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数学;自主学习;学习欲望;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数学教育要
历史新教材在全国早已全面推行,在四川也已经实行了两年,从明年开始,四川的高考命题将完全以新教材为依托。如何适应新教材下的高考,如何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摆在全体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有必要弄清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这此些变化,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又应发生怎样的改变?  从课程目标上讲,过去的历史教材因为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都在以新课改为契机,不断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但初中生物新课标在农村中学的推广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初中硬件建设、师资力量、教育观念、生物实验开设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初中在生物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领导重视、硬件建设、新课标的落实、教材与教学、考试改革等几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新的初中
摘 要: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趣。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激趣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质量  一、开设活动,
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向人性化发展,关注个体的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为当今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长期得不到重视而疏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定位。据此精神,有关部门提出“使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体育”。  一、目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青少年学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课,课外不
摘 要: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现行初中新版教材有一大特点就是交际性强,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由于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使学生可以现学现用,充分体现了实用性。由此可见,现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要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创新知识  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有所发展必须要有自由而宽容的氛围。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