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学批评的版本问题——以郭沫若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例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社是中国最早的注重版本问题的翻译文学批评群体,加强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批评的版本意识,但是他们的翻译实践却在后创造社时代遭受了版本错位的批评,王实味和罗牧等对郭沫若译本的批评便是典型案例。错位的版本批评,源于批评者对译者据以翻译的版本不熟或不知晓,径直以自己掌握的原语或转译版本进行批评,使得批评走向歧途。罗牧依据英文节译本,批评郭沫若从德语直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错位的版本造成了误评。误评说明翻译批评者水平有限。罗牧声明参照日译本而无参照之实遂为假批评。假批评通常是为了博出位或意气之争。在误评与假批评
其他文献
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国内渐次传播,并逐渐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接受,恽代英即是其中的代表.1921年,恽代英受邀前往四川泸州川南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他大力宣传马克
田径课程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田径学习指导,能够让学生初步接触并了解田径运动,并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了保证田径训练的实施效果,教师应该认真分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分布有众多的西南夷族群,各族群的豪酋都控制着一定范围内的长途贸易路线,并通过对贸易的控制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由西南夷豪酋掌控的这些贸易线路,对于沿线酋邦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大量考古学和人类学材料显示,由酋长操控或主导的远距离贸易以及获取商品的再分配过程,是强化酋长政治、经济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热衷于保持贸易路线的畅通与远途贸易。西南夷各族酋长通过与巴蜀走私商贾的贸易,获得各类铁器等违禁物品,以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又通过与滇西、缅甸等地的贸易获取海贝、珠料等外来显赫性物品
本文对《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中《引书》一篇的字词考释和文句断读问题提出了八条补正意见,包括简十的“累足指,上摇之”当断读为“累足,指上,摇之”;简一三等处的“■”应读为“俛”;简一四的“穷视”当读为“弓视”,又其中的“踵”字当改隶作“蹱”,读为“踵”;简一六的“臬栗”当改作“枭栗”;简一八的“啮”当读为“胁”;简二四的“虎引”当改作“柜引”,读为“倨引”;简二六“后挥肩上左右”一句中,“左右”后应补“挥之”二字,整句话也应断读为“后挥肩上,左右【挥之】”。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历史记忆的积淀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础,是保障其绵延发展的不竭动力。民族文化资源因其独特性、丰富性、多样性,而具有极高的文化产业价值。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又可有效转化为文化资本,推动区域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基于对民族文化资源概念、价值意义、开发原则的诠释,提出民族文化资源的几种开发模式,并阐明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给予的启示。
[摘要] 同伴交往是小学生在学校内最为广泛的,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一种交往形式。不良的同伴交往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体,还会大大削弱班级的向心力。本文以发生在二年级学生间的一次矛盾冲突事件为例,通过建构“友谊大树的滋养”模式,引导学生接受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照耀、营养的滋补,让学生之间的友谊大树更加繁茂,从而达到凝聚班级向心力的目标。  [关键词] 滋养友谊;班级向心力;矛盾冲突  【情境再现】  课
在钱穆看来,朱子的心观主要包括“心具众理”“心体明觉”和“心统性情”三个方面.其实,此三个方面同时也展现出了钱穆与牟宗三关于朱子心观的分歧,即“心属'气'还是属'理'”
学生的德性成长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道德意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育与道德行为的实践,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致力于从班级德育课
高校党建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推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有效解决对策,并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文如其人”之论,认为诗像人一样,是一个血气灌注的生命有机体,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因此常常以人喻诗、以人论诗、以人评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