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摄影镜头的特点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作为造型艺术,除了作者本身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外,它依赖于摄影器材而存在,并随着摄影器材的长足进步而不断发展。摄影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它是多片正透镜和负透镜科学地组合而成。由于透镜所具有的成像作用,使摄影镜头能作为照相机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美的瞬间凝聚在感光片上。当今社会照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理想的各类镜头、给摄影工作者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和运用各种焦距镜头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不同焦距镜头的特征、构造及原理。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生产出的照相机花样百出、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机械精密,新产品层出不穷。现代照相机的镜头,普遍采用无象散光组的正光镜头。常用的各种摄影镜头,由于所选用的透镜片数不等,所用透镜的玻璃质地不同,以及透镜的构造形状各异,决定了摄影镜头的种类繁多和效能的多样性。
  镜头的种类很多,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镜头。因为各种镜头都有独特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优点,针对拍摄需要去选择镜头,才是正确的。依据拍摄画面的不同效果及照相机镜头焦距的长短,通常镜头的种类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远摄镜头、鱼眼镜头、反射式镜头、变焦镜头和特殊镜头等。
  标准镜头属于校正精良的正光镜头,通长是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或透镜组构成,在两个透镜组之间设置的光圈前面加一个具有发散作用的透镜。这种镜头的光学性能较好,相对孔径较大,具有校正光行差的作用。镜头的焦距范围在40mm至60mm内的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观察景物时视野的清晰范围接近,能够提供一个最为正常的视觉效果;这种镜头的焦距与胶片的对角线长度接近,都是些成像优异、结构简单、通光量大的高素质镜头,为照相机的“标准”配置。由于这种镜头拍摄的景物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视觉标准和习惯,因为人眼单眼睛看景物时的水平景角为30°,垂直景角是20°;双眼看景物时的水平景角为40°,垂直景角为20°。因而,标准镜头的成像效果,诸如摄取景物的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都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画面影像较为真切自然,其成像质量相对来说比较高,故而在各种摄影中应用广泛,适应力强。凡是要求被摄景物必须符合正常的比例关系,均需依靠标准镜头来拍摄。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镜头。
  广角镜头是由两个装置对称的凹凸透镜组构成,它也是校正精确的正光镜头。镜头的焦距范围在24mm至38mm内的镜头,广角镜头能够提供一个宽阔的视角,从而把更多的景物纳入拍摄范围,有利于对大场面的拍摄和在狭窄地方拍摄。在这个焦距段一般有38mm、28mm和24mm等镜头,其中,28mm镜头由于既有宽阔视角,又无明显的像差而被称为“标准广角镜”,它的特点是焦距短、视觉广、景深长。焦距长度小于画幅对角线,视角超过人们眼睛的正常视角。镜头的焦距范围小于24mm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比广角镜头更为宽阔的视角,拍摄的景物范围比广角镜头还要大。由于实现了超大场景的拍摄,镜头的像差难以全部校正,所以变形比较明显,像场照度也不是十分均匀,不过相对于它的特殊拍摄能力,这些缺点还是能够被接受的。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觉广、景深长,可以在较近的距离内拍摄较大的场景。用这种镜头拍摄的景物,虽然近景和远景都能获得清晰的影象,但是被摄景物正常的空间感和纵深感的透视比例却被严重地改变了。所以景物的前景过分突出,背景被远远地推向后方,透视上近大远小的比例得到较大的夸张,近景过大,远景过小。视角更广的镜头,还可使地平线变成弧形,景物严重变形。在摄影实践中,常常遇到需要在较狭窄的环境中拍摄较宽的场面,必须借助于视角广阔的广角镜,才能完成拍摄任务,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可以创作出某种特殊效果。
  摄远镜头是有前面一个会聚透镜组和后面一个发散透镜组构成,它是正光镜头的一种。镜头的焦距范围在135mm以上的镜头,视角在12°左右称为远摄镜头,也称长焦镜头。长焦距镜头由于其狭窄的视角,能够把远处的景物拉近,在胶片上结成较大的影像,拍摄效果有较为强烈的透视压缩感,有利于把被摄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主要使用在远距离的拍摄,或者是用于特写摄影。它具有类似望远镜的作用。摄远镜头的特点是焦距长、视较窄、景深短。它的焦距长度大于画幅对角线视角,小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镜头,即属于长焦距摄远镜头,称为超远摄镜头。由于摄远镜头的焦距长、视较窄、景深短,与标准镜头相比,在同样的拍摄距离,可获得较大的影象。影象之大小与焦距成正比,焦距愈长,影象愈大。所摄景物的透视关系也被大大压缩了,使前后景物的实际距离好象是缩短了,前景与后景之间的透视比例也超越了人眼的透视效果,远近差别不显著,陪衬主体的背景往往是一片模糊的虚象,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透视效果。如动物、风光、人的自然神态,均能在远处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拍摄;透视关系被大大压缩,使近大远小的比例缩小,使画面上的前后景物十分紧凑,画面的纵深感从而也缩短;影象畸变差小,这在人像中尤为见长。
  鱼眼镜头與反射式镜头,鱼眼镜头是一种极端的超广角镜头。焦距在16mm以下,视角在180°度左右,因其巨大的视角如鱼眼而得名。它拍摄范围大,可使景物的透视感得到极大的夸张。它使画面严重的桶形畸变,故别有一番情趣。 反射式镜头是一种超远摄镜头,外观短而胖,比相同焦距的远摄镜头短一半,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
  变焦镜头,现代变焦镜头的种类繁多,总体来说有自动变焦和手动变焦两大类。前者用于自动聚焦相机,后者用于手动聚焦相机。无论自动变焦或手动变焦,从广角变焦镜头直至远摄变焦镜头应有尽有。变焦镜头是一种很有魅力的镜头。它的镜头焦距可在较大的幅度内自由调节,这就意味着拍摄者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在较大幅度内调节底片的成像比例,也就是说,一只变焦镜头实际上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的作用。
  特殊镜头,有“巨像镜头”、“透视调整镜头”、“柔焦镜头”和“变焦距附加镜”。
  巨像镜头又称“微距镜头”,能产生巨像效果的一种镜头。它有“专用型”与“通用型”之分。专用型巨像镜头只能用于近摄,通常结合近摄皮腔或近摄接筒使用的,能获取高倍率的放大影像,焦距有20、38、50、80、135mm等,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大。通用型巨像镜头既能近摄用作巨像镜头,也能远摄用作普通镜头,它的近摄放大率较小,不如专用型巨像镜头,通常的定焦镜头使用近摄接筒后虽然也有巨像效果,但不能远距离聚焦了,但它的巨像放大率与成像质量都不如定焦巨像镜头。
  透视调整镜头是一种具有校正高大建筑物的垂直线向上收缩功能的镜头。这种镜头的光学系统的主光轴可进行横向或纵向移动调节,调节时机身与胶片平面的位置不发生移动。透视调整镜头主要用于建筑摄影。
  柔焦镜头又称“软焦点镜光”、“柔光镜头”,是一种能使影像产生轻度虚化的镜头,主要用于人像与风景摄影。柔焦镜头的柔焦效果与通常镜头聚焦稍有不实的是不同的。柔焦镜头实质上是产生一种双重影像,一个清晰的实像与一个焦点不准的虚像,两者重合而成。
  焦距附加镜简称“变距镜”,俗称“增距镜”,其实增距镜只是变距镜中的一种。变焦距附加镜按其功能主要分为“远摄变距镜”、“广角变距镜”和“巨像变距镜”。
  因为各种不同焦距的镜头,有它不同的景角,不同的摄距,不同的透视关系。一般的说,使用标镜头是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但拍摄人物近景,为了避免变形,用中焦镜头比用标准镜头要好。这是因为拍近景需要在较近的距离的缘故。为了打破环境的局限性,扩大视野或延伸视力,望远和广角镜头有它独特的作用和威力。同时望远和广角镜头在透视上的畸变结合一定的思想内容能产生一种“迫力”,能强化主题思想,这是标准镜头无法取得的效果。所以镜头的选用,原则上我们应该符合人的视觉感受,但要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不同的艺术构思及主题要灵活适用,要根据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景角、摄距和不同透视关系这一特点,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和改变拍摄距离或改变主体与背景的距离,可以调整主体和背景的大小对比透视关系,这对突出主体,渲染环境气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是摄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临夏州文化馆)
其他文献
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为此,我做到立足长远,注重当前,突出新课改理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
期刊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以文字为媒介的经典普遍边缘化,传统文学经典如何面对这个危机,利用自己优质资源参与当下文化生活,从而使经典既保持它的延续,又焕发出新生命?本文从视觉形象角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幼儿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提高幼儿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作为美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妮可·克劳斯凭借最新力作《大宅》(Great House)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大宅》这部小说通过后现代历史叙事技巧讲述了一段犹太人寻根的艰辛历程,探
摘要:大学校名可谓是一种无形资产,甚至有很多大学都对校名注册以保护其权威性,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凸显,中国的大学也在以积极的面貌走向世界。要达到有效的翻译,要求译者对中国及西方高校的命名规律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遵循翻译原则进行斟酌翻译。本文作者结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不同高校类别下的应采用的翻译技巧,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本文的研究旨在对大学校名翻译进行总结,为中国高校名称翻译
中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KCP”)于2004年7月6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注册成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运输股份公司各自参股50%,共同投
期刊
在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准把握精神实质,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