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特征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ydxl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结合,研究36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特征,旨在为教练员科学掌控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的压力状态下仍能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心理活动特征是:重视情绪控制和重视表象动作。外显行为特征是:重视比赛准备;多种行为组合;以“动”为主,以“静”为辅。有22%的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有建立行为程序的倾向。与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员相比,武术运动员的表象和放松等策略均有优势。但在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心理活动;外显行为
  中图分类号:G85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708-04
  
  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时依照上场顺序,一个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后,排在他(她)之后的运动员将在比赛场边等候,长拳类运动员等候的时间约为2 min,太极类运动员等候的时间约为4 min。运动员在比赛场边等候比赛的时间称为“比赛临场预备时”(李惠、黄淑杰,个人交流,2007.1)。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应对策略中的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有什么特征?是否建立了行为程序?对比赛成绩可能产生那些影响?我们将对上述问题进行系列的研究,旨在为教练员科学掌控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的压力状态下仍能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某省武术套路队运动员36人,其中男运动员20人,女运动员16人;平均年龄17.19±2.54岁;专项训练年限7.36±2.98;武英级(国家运动健将)运动员16人,武士级(国家一级)运动员6人,二级运动员14人。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工具
  1.2.1.1自我陈述问卷指导语:武术套路比赛临场预备时,运动员均在比赛场边等候上场。以下是10个以“比赛临场预备时我…”为开头的句子,请您将它们续写完整句,句子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真实即可。如果您在写完10个句子后还有内容需要表达,请接着续写。谢谢您的合作。
  1.2.1.2比赛临场预备时习惯行为的调查问卷根据笔者2004-2006年对武术套路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等比赛的观察,在问卷中列出5种行为供运动员选择:面向赛场静静站立;背向赛场静静站立;小范围走动;走动并活动身体(臂、腿、腰等);复习比赛中的某个动作。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总是…;第2部分: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有时是…。指导语:以下是关于您在比赛临场预备时的选择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选择题后打√。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真实即可。
  1.2.1.3竞赛策略量表[3]Thomas,P.R.等人1999年编制。由8个分量表32个条目组成。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自我谈话0.80,情绪控制0.79,自动化0.74,目标设置0.78,表象0.79,活化动员0.76,消极思维0.74,放松0.80。指导语:以下是关于您在比赛中自己的情况,在合适的数字下划√。请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您的回答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答案。谢谢!
  1.2.2研究程序1) 利用运动员文化学习之际,进行自我陈述问卷、调查问卷和竞赛策略量表的测试,由专业人员宣读指导语,运动员当场答卷,专业人员当场收回问卷;
  2) 对开放式问卷进行编码。本研究的编码方法依照竞赛策略量表分为两大类,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心理活动包括:自我谈话、动作表象、情绪控制、消极思维、其它。外显行包括:比赛准备(检查服装、器械等)、复习动作、静立调息、活动身体、其它。
  3) 挑选两名对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均不了解的人作为评分员,对全部问卷中的句子进行评定,依照编码方法在不同类别选项后划“正”,计算各类别句子的百分比,对两名评分员的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检验;
  4) 对调查问卷和竞赛策略量表进行统计;
  5) 所有研究数据在SPSS10.0和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方法为相关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和T检验。
  
  2结果
  
  2.1运动员自我陈述问卷统计结果本次研究调查了武术套路运动员37名,剔除1份无效问卷,共获得312个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的自我陈述句。其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119句,外显行为的句子113句。在编码过程中发现,所有句子都进入了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的编码类别,没有“其它”类别的句子。两名评分员的评分结果相关检验结果0.89±0.13。
  


  2.2运动员习惯行为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2显示,在“我总是”选择中按照比例从高至低的行为是活动身体、复习动作和背向赛场站立、原地走动、面向赛场站立。在“我有时”选择中按照比例从高至低的行为是原地走动、复习动作、活动身体、背向赛场站立、面向赛场站立。有8名运动员在“我总是”中选择了习惯行为后,没有在“我有时”中进行选择,8名运动员中性别比例为6男2女,项目类别为6名长拳类运动员,2名太极类运动员;运动等级武英级3人、武士级2人、二级3人。运动员习惯行为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还显示,在“我总是”的行为选择中,面向赛场静静站立的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运动员(t=19.00 p=0.037);在“我有时”的行为选择中,复习动作女运动员显著高于男运动员(t=34p=0.021);在“我总是”行为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太极类运动员显著高于长拳类运动员(t=34 p=0.004);活动身体长拳类运动员显著高于太极类运动员(t=33.97 p=0.020);在“我有时”的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的武英级运动员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原地走动的一级及以下运动员显著高于武英级运动员。
  2.3竞赛策略量表测试结果信度检验总信度系数0.85。表3是竞赛策略量表统计结果。表3显示,8个分量表得分从高至低依次是表象、活化动员、自我谈话、目标设置、放松、消极思维、自动化、情绪控制。竞赛策略量表测试结果还显示,8个分量表没有性别和项目类别差异,在表象、活化动员和放松等3个分量表中,武英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t=32.06 p=0.029,t=31.50 p=0.012,t=34 p=0.039)
  


  表4显示,在自我谈话、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际级运动员;在放松策略中得分显著高于澳国际级运动员;另外消极思维的得分也显著低于澳国际级运动员;表象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5是武术男运动员竞赛策略与澳大利亚国家级男运动员(量表研制者的澳大利亚运动员被试)的比较。表5显示,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消极思维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家级运动员;表象和放松显著高于澳国家级运动员;自我谈话和活化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6是武术女运动员竞赛策略与澳大利亚国际级女运动员(量表研制者的澳大利亚运动员被试)的比较。表6显示,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活化动员和消极思维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际级运动员;在表象和放松策略中得分显著高于澳国际级运动员;自我谈话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7是武术女运动员竞赛策略与澳大利亚国家级女运动员(量表研制者的澳大利亚运动员被试)的比较。表7显示,自我谈话、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家级运动员;在表象和放松策略中得分显著高于澳国家级运动员;活化动员和消极思维没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的心理活动特征研究结果提示,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中心理活动特征如下:
  1) 重视情绪控制。如,“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心跳速度”、“我会做一些事情把兴奋的情绪压一压”、“我会长出一口气尽量使自己能放松下来”、“我会找队友说话转移紧张情绪”、“我不与任何人说话以免影响我的情绪”等等。研究结果支持冯燕关于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监控中“紧张”与“慌乱”等心理因子与比赛成绩具有显著性意义的研究。
  2) 重视表象动作。如,“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把套路技术和难度技术在脑子里重复一遍”、“我把容易失误的动作和技术环节用思想和身体体会一下”、“我会多想在家训练中成功的感觉”等等。
  3) 有项目类别差异。长拳类运动员表象动作显著高于太极类运动员;太极类运动员情绪控制显著高于长拳类运动员,这可能与项目的比赛时间、供能特点有关[4],长拳类运动员比赛时间是1分20秒,属于无氧糖酵解供能;太极类运动员比赛时间是3分40秒,属于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糖氧化供能。比赛时间与供能方式的不同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应对策略。
  3.2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的外显行为特征将自我陈述问卷中的外显行为的句子和运动员习惯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中外显行为特征如下:
  1) 重视比赛准备。我们把以下句子分类为“比赛准备”,如,“比赛临场预备时我会做最后的检查(器械、服装、鞋带)”、“我会把位置看好,从哪走到哪结束”、“我再看看表演服”等。
  2) 多种行为组合。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的行为多采取2-3种或3种以上。
  3) 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如活动身体、复习动作是选择频率较高的行为。
  4) 有性别、项目类别和运动等级的差异。在“我总是”的行为选择中,面向赛场静静站立的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运动员,这可能与女运动员敏感易受暗示有关[5],她们往往担心受场上运动员影响。在“我总是”行为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太极类运动员显著高于长拳类运动员,活动身体长拳类运动员显著高于太极类运动员,这可能仍与项目的比赛时间与供能特点有关。在“我有时”的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的武英级运动员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原地走动的一级及以下运动员显著高于武英级运动员,这可能与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经验有关[6]。
  3.3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行为程序特征通过对比赛临场预备时的习惯行为调查,了解运动员的行为程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仅有有8名运动员在“我总是”中选择了习惯行为后,没有在“我有时”中进行选择,为运动员总数的22%。研究结果提示,多数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没有建立行为程序。
  3.4运动员竞赛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竞赛策略有以下特征:1) 存在运动等级差异。武英级运动员在表象、活化动员和放松等得分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可能与武英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比赛经验有关;
  2) 与澳大利亚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员比较,武术男、女运动员的表象和放松等策略均有优势,支持自我陈述问卷的研究结果。但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有较大差距;研究结果提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赛策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项目特征和制胜规律,可以重点提高情绪控制、自动化等策略水平。
  
  4结论与建议
  
  1) 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心理活动特征是:
  (1)重视情绪控制;
  (2)重视表象动作;
  2) 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外显行为特征是:
  (1)重视比赛准备;
  (2)多种行为组合;
  (3)以“动”为主,以“静”为辅;
  3) 有22%的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建立了行为程序;
  4) 与澳大利亚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员相比,武术运动员的表象和放松等策略均有优势。但在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有较大差距;
  5) 结合比赛成绩进一步研究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和比赛成绩的相关关系;
  6)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情绪控制和自动化等策略训练,并在上述心理训练中启发运动员建立比赛临场预备时合理的行为程序。
  
  参考文献:
  [1] 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85-93.
  [2] 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
  [3] 张力为,毛志雄,主编.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
  [4] 冯连世,等主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
  [5] 芭芭拉·L.德林克沃特主编,高崇玄译审.女子与体育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6]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其他文献
老建筑的活化再利用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建筑本身存在的某种文化性、情感性会产生多维度的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建筑再利用过程中挖掘人
2017年6月8日,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摄影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是2017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集中展示高帆、牛畏予摄影艺术生涯各时期代表
期刊
2018年10月20日,在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这就是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宣布正式成立.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担任西湖大学的首任校长,原美
期刊
2011年10月21日,第四届“画说西湖”国际美术节暨“中外名家美术精品展”隆重开幕.本次美术节由上合组织秘书处、文化部外联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指导,杭州南委宣传部
【摘 要】艺术诉之审美也诉之精神,它可以对一个时代的精神起着推动的作用,古典油画亦然,现在社会许多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精神与心灵问题,作为古典油画家们可以尝试着探索一些正能量精神的作品,为社会尽一份力量,这也要求想从事此方面探索的古典油画家们要转变对古典油画固有的思想观念,关注社会,增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提升自身修养,创作出更多的能震慑人心灵、引人积极向上的作品。  【关键词】精神引领;古典油画;心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艺术走进人们的视野,而科技的发展使电视艺术有了更多的可能,并产生了以技术为基础的美学观念.本文以电视节目中的电视纪录片为分析对象,说明了电视技术
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恢复到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有自身鲜明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中国高等教育如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好
摘要:运用相关史料,对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通过对武术发展历程中暴露出的历史问题和现存矛盾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路程充满着艰辛与坎坷,武术的改革和自我发展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武术的今后发展更应注重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
2010年,我校结合“快乐学习,幸福工作”的办学理念,将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归纳为“三柱两翼”管理机制。“三柱”指立德树人,构建十大德育版块,培养德育;丰知厚实,彰显书香校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培养智育;强心健体,健康身心强健体魄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活动,培养体育。“两翼”指课外(社团、兴趣小组) 校外(青少年学院、社会资源)。学校创新管理机制以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书香少年”腾飞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