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油画的精神性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诉之审美也诉之精神,它可以对一个时代的精神起着推动的作用,古典油画亦然,现在社会许多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精神与心灵问题,作为古典油画家们可以尝试着探索一些正能量精神的作品,为社会尽一份力量,这也要求想从事此方面探索的古典油画家们要转变对古典油画固有的思想观念,关注社会,增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提升自身修养,创作出更多的能震慑人心灵、引人积极向上的作品。
  【关键词】精神引领;古典油画;心灵治愈
  引 言
  所谓古典油画的精神性,是指古典油画家们通过油画作品来反映或者提升时代人的精神、思想与心灵。艺术诉之于精神,当下社会呈现出了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古典油画,作为一个诉之于人精神世界的艺术形态,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中的精神价值呢?
  一、古典油画可以提升时代精神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自然要服务人类。艺术又不同于普通的实用物品,它诉之于人类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古典油画作为艺术的一个支脉,同样扮演着以上的角色。然而翻看历史,我们发现似乎古典油画更多的是扮演着审美需求的功能。通过技法的突破创新与形式的唯美来呈现绘画给人以心灵的愉悦。或是对时代精神状态的一种呈现,而提升时代精神却相对较少。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艺术肩负着提升时代精神性的使命,这是其与生俱来的,同时也是社会赋予它的。在古代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当中便提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以及在西方后现代艺术中也非常强调艺术介入社会这一话题,均是在强调艺术的社会责任。
  在古典油画中,亦有画家们曾经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民族精神,引领时代精神的。如19世纪西方的新古典主义大卫的作品便具有强烈的革命意识。他借用历史题材来折射当下,来表达自己的革命精神和对民主共和的追求。在作品《苏格拉底之死》中苏格拉底一边宣扬着自己的思想一边接过毒药来寓意着为真理正义而战,《贺拉斯兄弟宣誓》借用贺拉斯兄弟正在宣誓和旁边姐妹哭泣的场景来表达舍小家为大家、为正义而战斗的精神。大卫的作品反映了当时雅各宾派民主思想,同时也激励了同一党派人士的斗志,可以称之为古典油画社会精神引领的典范。
  20世纪初期,徐悲鸿的古典写实油画作品亦彰显出了民族精神引领。其创作的历史与现实题材蕴含着强烈的民族大义与道德理想。在当时国难与动乱之际,具有强烈的精神指引性。如作品《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司马迁《史记·田儋列传》,其中司马迁对田横等感慨评价:“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徐悲鸿借此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当时的反动统治和社会黑暗的愤恨,以及对威武不屈的反抗精神的歌颂。作品《狮子与奴隶》也是借用神话传说来传达知恩报恩之美德。徐悲鸿试图通过自己的画笔来唤醒民众的觉知。
  被誉为中国新古典主义开创者的油画家靳尚谊,其艺术成就不仅仅是将欧洲的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结合在一起,这只是一个技法上的补课,其贡献还体现在他在十年浩劫之后追求在古典油画领域中的人性的复苏与觉醒,是对人性自由、艺术精神自由的寻求与呼唤。无论是《塔吉克新娘》,还是《青年女歌手》,均表现了对唯美与人性的追求,在那个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当下社会需要提升精神性
  通过以上我们了解不同时代需求与精神。那么在当下中国需不需要这种精神的提升与振兴呢?
  细看当下,我们可以发现似乎外在的条件越来越好,反而感觉越来越空虚,表现出的心灵问题越来越严重。粗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没有精神信仰下的疯狂的物质追求,使得拜金与享乐的思想蔓延,由于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难以满足,导致精神上迷茫;二是来自社会、自身各方面的压力,造成精神上的压抑与紧张;三是电视、网络、游戏、手机等的泛滥,在不断消磨着人的时间,吞噬着人的精神、思想与灵魂,使很多人难以抵挡强大的诱惑,长期深陷其中,造成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斗志。所以当下充斥着许多负能量,灵魂与意志在不断的衰减,这是当下的精神现实。所以,我们急需要提升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既不是徐悲鸿时代在国难之下彰显出的侠义情怀与民族大义,也不是靳尚谊时代为了唤醒人真实情感而做的不懈探索与努力,而是对这种物欲时代人内在精神消弭的改变和提升,是一个呼唤正能量的时代。显然民族精神的振兴是社会问题,但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作为诉之于精神形态的古典油画,同样可以在提升时代精神上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古典油画家们可以充分发挥古典油画的特色来传播正能量,启迪人心智,抚慰人们躁动的心灵,它不带有任何的政治色彩和束缚,也并非高唱赞歌、虚假捏造,它是一种自由无束缚的、发自内心的一种责任与使命的流露。
  三、对于创作者的要求
  然在当下,在古典油画界,真正能够震慑人灵魂的作品越来越少。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画家们对于古典油画精神的方向性变得模糊;其次是古典油画家面对浮躁的社会现实难以沉寂;再次,艺术市场化,商业上的炒作和诱惑,让古典油画家们很难对绘画保持那种敬畏、痴迷与狂热。种种来自现实的压力让许多从事古典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不得不屈服于这个残酷的现实。这使得许多油画家们驻足于技术上和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反而在精神上的探索较少,所以当下中国古典油画家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
  对于想在正能量精神上进行探索的古典油画家来说,应该调整思想观念、提升自身修养。
  首先,想从事此方面探索的古典油画家们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创作者、欣赏者好比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创作者是医生,欣赏者是病人,作品便是药,病人依靠医生开的药而获得痊愈。而艺术则能治愈人心灵上的疾病,古典油画作品是治愈心灵疾病的良药,油画家通过作品将观众引向健康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灵的引导与治愈背后的药方呈现多样性,他可以是艺术家自身的觉悟,也可以是各种宗派思想的演化。药方也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是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开出的不同的药方,体现了古典油画未来发展的多样性。而关键是古典油画家们要有如医生救死扶伤般的责任与使命,这也要求古典油画家需要用敏锐的触角去洞悉社会百态,洞悉人类心灵的疾苦,对症下药,开出自己心灵的妙方。
  其次,精神引领不是止痛片、镇痛剂。他不是麻痹心灵的暂时的压制,偶尔的表面的欢愉无法起到实质的效果。以前大多数人对于古典油画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的调味剂或是精神的调味剂上,需要的时候拿来做临时的慰藉,然而人们需要的不是味精、盐巴,而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正能量的思想、生活方式或是生活态度,它传递的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所以古典油画家们应尝试着、实践着这样的方式并将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欣赏者产生共鸣。
  再者,古典油画家应该提升自身的修养。古典油画是传达人精神情感的一种媒介。对于精神传递,必然是精神强者感染精神弱者,只有当作品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力量强过于读者的时候,读者且又乐意接受时,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感染力越强的作品,其作品价值就越高。所以,这也要求古典油画家们需要营造超强的艺术氛围,并且端正自己的创作动机。同时这也是在要求古典油画的创作者们尝试着在形式美追寻的基础上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境界,真正能撼动观众的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隐匿于形式背后的精神。
  结 语
  古典油画不仅仅可以表现技法呈现唯美,反映社会现状,同时还可以提升时代精神。社会呼唤正能量,也急需时代精神提升,作为诉之于精神的中国古典油画尝试着通过绘画的形式来为社会良性发展奉献一份力量。通过古典油画作品可以传递正能量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以及观看世界的方法等,提升欣赏者的精神涵养与纯洁心灵,同时也需要古典油画家们增强责任感与社会意识,提升修养,创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沈铭存,广西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让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记得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即要在生活中进行教育、体验,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那么,品德培养如何回归生活呢?      源于生
对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了统计,统计的项目包括国际论文、国内论文收录及被引用、论文的基金与资助、期刊源、影响因子等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发表的科技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些年来已经普及到广大农村,据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农村的实施比其他科目的实施更加困难.农村学校的美术课程与以往相比并没
《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能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主动完成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进而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发展自
蒙太奇作为一种有效的影视表达技巧在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影视广告作为影视学和广告学的交叉学科,对蒙太奇的依赖性也是如此.戛纳广告节中的获奖作品无疑是世界影视广告的范
中国编辑学会美术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筹)年会于2011年9月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感谢吉林省出版局、吉林省出版集团和吉林美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协助.rn为了开好
老建筑的活化再利用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建筑本身存在的某种文化性、情感性会产生多维度的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建筑再利用过程中挖掘人
2017年6月8日,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摄影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是2017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集中展示高帆、牛畏予摄影艺术生涯各时期代表
期刊
2018年10月20日,在中国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这就是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宣布正式成立.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担任西湖大学的首任校长,原美
期刊
2011年10月21日,第四届“画说西湖”国际美术节暨“中外名家美术精品展”隆重开幕.本次美术节由上合组织秘书处、文化部外联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指导,杭州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