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当以养心先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中医养生之道,内容十分丰富,诸如饮食调理,食疗养生,睡眠起居,养心调神,节欲保精,针灸按摩等等,不一而足。
  在如此众多方面,深究起来,最重要的应首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调理精神为调理机体之先,这点从历代养生专著专篇的名称就可看出。相传商代有的《彭祖养生摄性论》,汉代王乔的《养性自身经》及梁代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等均是以养性概括养生。“性”的主要内容指的是心理方面,与养心内涵相近。所以古人将养心放在养生的突出地位,起主导作用。人生三宝——精、气、神,这三者中神为最重要,神是精、气的集中体现。古人有喻:“神为车,气为马。”《养神气铭》指出:“神者气之子,气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神去则形腐。”神产生于气,寓舍于形,但却对形、体、精、气起着主宰作用,是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标志。精与神的关系,《固精法》形象地喻为“神似火,精犹油”。精可以理解为人体物质基础,这种物质生命活动整体集中概括就是“神”,如灯之焰。一个人养生长寿,要必须抓住三宝——保精、蓄气、养神。要以神蓄气、以神摄精。这里,不妨举两个浅显的事例来说明养生中心理和生命的关系。一是几年前,美国波士顿有一80岁老翁因车祸死去,医生在解剖尸体时意外发现,死者体内血管硬化,心脏比正常人大一倍,有慢性肾炎,肝脏中原来血运已经堵塞,但却从附近另辟了一条血液通道来代替。他的每一种疾病都是致命的,却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能在路上行走。询问死者妻子时说他生前一向生活得很好,并且自认为非常健康,经常到处走动。这是由于死者生前有着乐观的精神和生存的意念,结果动用了身体中的后备力量,很安然地活下来。事实上,如果悲观失望的人,就是机体完全健康,也必弄得百病丛生,无法生活。一位科学家说得好:“希望,是一切疾病的解毒药,生存是意念抵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再是有位匈牙利科学家,幼时患白喉,医生断定他活不了多久。在24岁时又因营养不良而体弱,医生认为他最多只能再活6个月,但由于他坚持自我心身调理,却享年103岁。人的生命活动中精神因素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养生中调摄精神养心修性应是主导方面。这一点,对于老人养生尤为重要。因为老人精气不足,怒火易炽;耳目不明,易起疑心;处境不顺,多有抑郁。故不仅应注意起居、饮食、行动等方面宜和、宜平、宜缓,更应注意统之以心安神静为要旨,要求于此排遣不良情绪。元代王隐居《衰老论》说:“盖年老养生之道,不贵求奇,先当以前贤破幻之诗,洗涤胸中忧结,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神虑不邪思。”尤乘集《疗心法言》中载:“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
  如此看来,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注意心理卫生,则高龄有望。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建设部公布“科技示范工程”名单之际,本刊特推出“科技示范工程”宣传专题.rn每年确立一批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是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方式之一.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已
炎炎夏日,各种茶饮料铺天盖地,红茶、绿茶、乌龙茶、菊花茶,有糖的、无糖的……不过,虽然许多人每天都在喝茶,却不知夏季健康饮茶也有大学问。绿茶苦寒胃寒不宜饮茶讲究四季有别,曾有“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的说法。夏季推荐饮用绿茶,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但对于喜爱选购冰镇茶饮料的消费者,以及女性与胃寒的消费者,建议以乌龙茶为佳。绿茶为不发酵茶,性味苦寒,冰镇后更寒,不适
随着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的课堂设计也必须随之契合,进而呈现良好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整合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提出了一种对冒窦B超序列图象进行自动分割的方法。我们综合利用传统的图象分割技术,提出了一套自动提取胃窦初始轮廓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活动轮廓模型,进行边缘轮廓的逼近,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胃窦边缘轮廓。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民间认为最消食开胃的办法莫过于食酸吃醋了。酸味是有机酸产生出来的,如醋酸、乳酸、柠檬酸等,食之可促进食欲,有开脾健胃之功,并可提高钙、磷等元素的吸收,增强肝脏功能,对防治一些疾病也有益,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让人们普遍感觉不适,会引起人体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功能失调,吃点酸味食品对健康有利。一般说来,夏季多食酸味食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敛汗祛湿 夏季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如柠檬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其它农作物一样,稻作技术的开发,主要依赖于高产品种培育及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改进
期刊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李言闻著有《蕲艾传》一卷,相传他处之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所以天下之艾,以蕲州所产为胜。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有蕲艾、祁艾、医草、艾草之称。艾用于医药,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医治。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
一般来说,人到中年,无论从身体和心理上、社会与家庭地位上都趋于成熟和稳定,同时也是业有所成的时期。但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器官等逐渐发生退化,生理功能日益降低,体力消耗由于工作和生活负担的加重而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再增加某些心理压力而又不妥善去处理或正确对待,那么势必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影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例如个人的名誉、地位、工作、待遇、家庭夫妻
早期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虽然其尿道发生轻度梗阻,但由于其膀胱还有代偿功能,因而仍能按时排空小便。但患者排尿的时间已比正常人有所延长。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尿道梗阻的症状会逐渐加重,其尿道阻力也会增加,并超过膀胱的排尿能力。于是,患者便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由于膀胱内的尿液不能完全被排空,因而会形成残余尿量甚至发生急性尿潴留。此时,若能及时导尿、用药,患者一般仍能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到了晚期,患者尿道的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性生活会日渐减少,这是器官功能客观的变化规律。但主观上有意识地作适宜的努力,会推迟性衰老的到来。有的夫妇到了“花甲”之年仍能保持良好的性机能,它对于维系家庭的和谐、愉快、幸福是很重要的,希望性机能随着寿命一同延长下去的人,应注意以下问题,有助于防止“性衰老”。  1·强精必先强心。人进入中年以后,不要简单地将身体其它方面的一些小变化(如眼睛开始出现疲劳、上楼梯不如过去快等等)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