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育桃李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2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东县归阳镇中心学校教师孙小艳任教已经28年了。她不忘初心,“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她始终坚持用爱心温暖每一届莘莘学子,对教书育人的真谛有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孙小艳,女,1972年9月出生,1990年耒阳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祁东县归阳镇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转瞬之间就是11年。2001年,她因工作出色,被调往归阳镇中心学校任教。28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教育的一线,并为这片土地贡献出了她最灿烂的人生。她还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多次夺冠,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一等奖,先后被评为祁东县“教学名师”“教研教改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骨干教师”。
  工作以来,孙老师一直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以母亲般的爱抚慰着每一个学生,学生亲切地称她为“孙妈妈”。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一直以来都十分让人揪心。农村的孩子们不仅与父母距离远,情感上也渐行渐远,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些父母一年四季都不回来,他们觉得只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就已经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往往忽视了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和亲子间的沟通。结果,孩子们觉得父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家庭关系被严重影响。
  对于这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们,孙老师常常换位思考,以己之心推及孩子们。注重对他们心灵上的关怀,以理解、宽容、尊重为基础,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获得成长,一步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2001年孙老师担任班主任时,班上有个患少儿麻痹症的女生,身体不好,父母在外打工,孙老师一直照顾她。有一次,这个女学生拉肚子,行动不便,是孙老师帮她提水、洗澡、换衣、洗衣。班上少数学生嫌弃她,不愿意坐在这个女生的旁边,孙老师还要做好她和学生们思想的工作。现在,这个女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每年都与孙老师有联系,孙老师在每年的教师节都能收到这个学生从远方寄来的贺卡。
  孙老师的学生都知道:有困难,找“孙妈妈”。饿了,她做饭;病了,她照顾;没钱了,她“支援”。虽然父母不在家,但孩子们都觉得孙老师的家就是他们的家。在过去的28年中,孙老师帮助了近600多名孩子。每学期开始时,她都会对留守儿童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必要时进行家访并记录在册,然后她逐一分析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从爱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让家长们觉得放心,这是对她教育事业的最大肯定。
  近十年来,她一直深爱这份事业,充满责任感和事业心,愿意在教育、教学等方面不断学习,接受锻炼,挑战自我,获得提高。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其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她不仅这样想,更是这样干。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地教育,这是她认为成为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要引导学生,必先了解学生,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开展针对性的学生教育。
  “专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学生、放心送给家长”,这就是孙老师的“三心”,“情意留给学生,敬意奉给事业”这是她的“二意”。“三心二意”,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乐此不疲,这就是她从教28年来的真实写照。她在思考中把厚厚的课本变成了薄薄的知识,她在精心组织中把课堂变成了快乐的学堂,她在不断钻研中把教学变成高效的精品。
  作为一位骨干教师,她认为:爱与责任是新时期师德之魂。“爱”字当头,“责”字为重。她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校,甚至把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如果学校是她成长的肥沃土壤,那么教室就是她展现生命价值的一片绿洲。
  她深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支柱,是辛勤的园丁,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她热爱学生,酷爱事业,富有激情,拥有爱心,埋头干,使劲拼,成为强大而有力的支柱,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她不断挑战自己,既腳踏实地,又仰望星空,一步一个脚印,谱写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动人篇章。
  孙老师如大地母亲般包容广博,接纳学生;如春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教育学生;如春日煦阳般柔和温情,温暖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首歌唱出了她的心声: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高的是学生,奉献的是自己。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恬淡孙小艳。她是一朵青春的玫瑰,在教育的这片草地中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芳香,悠长、持久。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降低问题的难度。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可以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数除法;算理;竖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40-02  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整.数除法的计算经验。而在本冊第三单元,学生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适时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继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2015年底,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双一流”建设规划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双一流”建设囊括了此前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项目,将以“到21世纪中叶,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渐增,教育不断趋向于世界化水平,提升教育竞争力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基于这种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们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投以更多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什么?其本质的特性如何定义?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独特的理解。而核心素养的有效开展,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并坚定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实现核
[摘 要]思维导图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以视觉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外化大脑思维图谱,亦称“心智地图”“思维地图”。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不同,它以放射性的思维模式和多感官学习为特性,图文并茂,以一种形象可视的图像来呈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左右脑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是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促进思维深刻化
[摘 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特色板块,因为内容选材上引用了学生熟悉的、富有童趣的经典数学问题,受到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公开课中,“数学广角”教学频频亮相,学生在探究、发现等体验过程中,能发现事物隐含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广角;运筹;优化;烙饼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渐渐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也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的辅助教学模式是在“微课程”的基础上,利用短小的视频或者是由一段简短的文字组成的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描述和概括的一种行为和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及对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利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程度和覆盖范围,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课程
[摘 要]探索规律单元的设置是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色,拥有探索规律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和基础。通过研读教材,在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落实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处发展。  [关键词]探索规律;周期;学习起点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这一专题的内容。笔者在一次教学比赛时选择了这一课题,但在首轮试教结束后产生
激励需要长久与人本化,现在的激励未能面向每个学生,更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成长是一种稳步而上的自信,“七彩棋娃星卡”正是把孩子看不见的进步变成一种看得见的“精神奖励”,使孩子的眼睛里每天都充满着渴望。激励也是一种文化,从“七彩棋娃星卡”“生长”出来的“棋娃品质”已成为元上小学文化的核心。  激励需要长久与人本化  似乎越来越感受到,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的难度大了。碎片化激励和总结性的固定化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在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随之也出现了网络传播操作简易化、形式多样化、功能兼容化的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小学阶段学习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关键是如何利用它。本文从小学生
[摘要]数据整理是统计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分段整理数据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分段整理数据的教学经验,形成分段整理数据的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统计;分段整理;数据分析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04-04  数据的整理方式、方法既影响着统计的效率,又影响着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学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