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商业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是我们知识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动力,但是这个工作也是非常困难的。它的困难是全球性的,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在第十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颁奖会上谭鸿鑫深有感触地说。
谭鸿鑫,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总经理,从1993年起从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商务工作,拥有丰富的国际商务经验;亲自组建并经营过高科技企业,谙熟技术商业化规律;长期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有着极强的管理和策划能力。
前路坎坷
谭鸿鑫长期从事技术转移理论与实践,拥有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和突出业绩。2001年直接参与了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筹建工作,并于同年推进了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对6个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认定。
谭鸿鑫认为,“现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需要完善”。据他介绍,目前我国的技术转移体系是机构很少,政策也很少。也就是说,政府在给予技术转移支持上,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或者清晰的做法,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持体系。技术转移是联系孵化器、技术服务机构、大型科研机构等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纽带,如何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是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美国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美国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还是欧盟的创新驿站等都是政府推进技术转移的做法。
2002年在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的支持下,谭鸿鑫策划并实施了针对从事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高级人才的培训,亲自担任教员以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理论传授经验。到目前,该培训班已经举办了4期,得到了学员的广泛认可。他还主张建立跨领域和区域的技术转移联盟并积极参与。
每一个终点都是开端
“每一次获奖我们都感到了巨大的责任,每一次获奖我们明白这标志着新的工作的起点和开端。”
在长期从事技术转移的工作中,谭鸿鑫认识到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对于这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绝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同时也认识到技术转移不能仅靠政府支持。
他认为技术转移机构必须要自己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而且要有生存的模式和发展的手段。技术经营就是一种手段。技术转移机构只有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以后才能够得到政府持续的支持,然后才会有不断的发展。这是我国技术转移机构现在必须努力去做的。
2002年,谭鸿鑫作为发起方的代表募集了5000万元资金成立“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至今。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多项技术转移的重要课题研究,成功实施了多个技术转移项目。作为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副主任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对区域技术合作,成绩突出。2005年在北京技术市场协会改选中谭鸿鑫被推举担任了该协会的理事长。
与此同时,谭鸿鑫还积极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工作,在他的具体参与和推动下,中国与欧盟各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了合作渠道。2003年,谭鸿鑫主持了“中-法技术转移研讨会”;2005年4月,在他带领团队的努力下,使得中国山东省、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清华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等四方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上促成了省级技术合作渠道的建成。2007年2月,他代表“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参加在法国举行的“IPTEC 2007”国际会议,获得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IPTEC 2007国际技术转移奖”。
当前,国外的跨国公司对华的业务不断加强,他们注重技术方面跟中国的合作,必然带来对华技术转移业务的加速。谭鸿鑫表示,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同时也带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