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引导缺失的问题,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课堂教学的引导模式,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研究高中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给予学生引导,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写作课堂教学;引导模式;自主策略生成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高中英语日常教学中往往注重作为输入的阅读的教学与听力的教学,常常忽视了作为输出的说与写的教学。高中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缺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缺失写作引导,使写作的教与学成为英语教学认识上的误区。认识和目标是导向行为的,认识和目标的不明确必然导致动机水平的低下和积极性的丧失,造成学生英语写作低效,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陷入一个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困境,笔者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写作专题课堂教学,就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引导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词汇积累的引导策略
词汇作为写作的基石是我们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词汇积累引导我们可以做三方面的努力。第一方面,主题词汇的积累训练。在日常语言教学中,词汇积累多是以阅读为目的,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主要都围绕阅读为目的,词汇的掌握就只为了学生阅读某些专题性的文章。而我们恰好可以利用这一便利,帮助学生生成主题性词汇。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话题的阅读中,不断积累有关这一话题的主题性词汇。比如外研版《Book 4 Module 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教学中,教材有针对性地总结整理了肢体语言中很多表示不同肢体动作的词汇:point, shake, smile, wave, bend, bow, clap, hug, kiss, nod, raise, stare, wipe等。第二方面,词汇升级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词汇升级训练,例如学生用惯了 as a result of, 我们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使用as a consequence of 以提高学生使用高级词汇的能力。第三方面,近义词的情景表达训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近义词进行分析,以使学生对词汇产生更详细的认知,并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分别使用这些词汇准确表达情景,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例如:weep, cry, sob, sniff的区别和运用。
二、句式转换的引导策略
在写作课堂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句式表达相同意思,以增加学生对于语句使用的灵活性,同时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习惯的句式来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在写作中简单翻译汉语。比如学习了convince 这个词汇之后,教会学生使用“I’m convinced that…”句式来替换“I believe that…”这一句式。另外,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复杂句式,或从简单句式转化为复杂句式。学生在写作中容易运用对其较为安全的简单句来完成文章的表达,那么教师就要有效利用课堂引导,帮助学生将简单句生成较为复杂的从句或运用非谓语动词结构、独立主格结构等的句式来表达。
三、语篇构成的引导策略
语篇构成是我们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近年來的高考试题改革中发现新增试题阅读七选五这一题型模式正是在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理解,引导学生注重写作中的语篇的构成。针对语篇构成的引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语句连贯性的引导
语句连贯性可从两个层次或阶段进行引导。第一层次为初级层次,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集积累一些直接拿来就可用的连贯性词汇,例如:besides, in addition, otherwise, in other words 等。第二个层次为高级层次,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时出现的承上启下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这类句子,要求其在写作中出现这些较为高级的承上启下的句子。
2.语段一致性的引导
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信手拈来,从不关注段落语言一致性的问题。针对学生这一现象,可在写作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关一致性训练,例如连句成段,连句成篇的训练。让学生体会不同语境下的语段一致性。同时,也可以借助阅读七选五的训练进行引导。阅读七选五的选题中常常出现内容接近的很多句子,如何准确找到语段一致性,确定本段所缺句子,也是个不错的课堂写作训练策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建立了段落一致性的意识,即可在写作中注意分段后段落的一致性。
3.语篇结构的引导
语篇结构训练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事实上语篇结构的引导无论对阅读理解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写作课堂中对于语篇结构的教学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引导学生从一般文章结构出发,比如英语文章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开头段(Introduction)、中间段(Body paragraph)和结尾段(Conclusion)。开头段需用概括的语言点明主题,让人了解文章的主旨。中间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常常在本段的开头有一句主旨句,然后从本句开始通过举例子、列事实、描述细节、给出证据、罗列数据等来扩展。结尾段落是文章的最后部分,在本部分概括总结或重新说明主题观点。写作课堂教学可以运用三段式写作来训练学生的语篇意识。另一种教学策略则是引导学生训练不同体裁的文章,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通过教师的情景创设,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裁的文章特点以及写作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引导,可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增强其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些引导策略的运用,提高了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也能建立明确的写作意图,形成自主写作的意识,并得到写作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主策略得以逐步生成。
【参考文献】
[1]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广超.《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
【关键词】写作课堂教学;引导模式;自主策略生成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高中英语日常教学中往往注重作为输入的阅读的教学与听力的教学,常常忽视了作为输出的说与写的教学。高中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缺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缺失写作引导,使写作的教与学成为英语教学认识上的误区。认识和目标是导向行为的,认识和目标的不明确必然导致动机水平的低下和积极性的丧失,造成学生英语写作低效,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陷入一个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困境,笔者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写作专题课堂教学,就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引导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词汇积累的引导策略
词汇作为写作的基石是我们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词汇积累引导我们可以做三方面的努力。第一方面,主题词汇的积累训练。在日常语言教学中,词汇积累多是以阅读为目的,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主要都围绕阅读为目的,词汇的掌握就只为了学生阅读某些专题性的文章。而我们恰好可以利用这一便利,帮助学生生成主题性词汇。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话题的阅读中,不断积累有关这一话题的主题性词汇。比如外研版《Book 4 Module 3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教学中,教材有针对性地总结整理了肢体语言中很多表示不同肢体动作的词汇:point, shake, smile, wave, bend, bow, clap, hug, kiss, nod, raise, stare, wipe等。第二方面,词汇升级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词汇升级训练,例如学生用惯了 as a result of, 我们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使用as a consequence of 以提高学生使用高级词汇的能力。第三方面,近义词的情景表达训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近义词进行分析,以使学生对词汇产生更详细的认知,并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分别使用这些词汇准确表达情景,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例如:weep, cry, sob, sniff的区别和运用。
二、句式转换的引导策略
在写作课堂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句式表达相同意思,以增加学生对于语句使用的灵活性,同时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习惯的句式来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在写作中简单翻译汉语。比如学习了convince 这个词汇之后,教会学生使用“I’m convinced that…”句式来替换“I believe that…”这一句式。另外,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复杂句式,或从简单句式转化为复杂句式。学生在写作中容易运用对其较为安全的简单句来完成文章的表达,那么教师就要有效利用课堂引导,帮助学生将简单句生成较为复杂的从句或运用非谓语动词结构、独立主格结构等的句式来表达。
三、语篇构成的引导策略
语篇构成是我们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近年來的高考试题改革中发现新增试题阅读七选五这一题型模式正是在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理解,引导学生注重写作中的语篇的构成。针对语篇构成的引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语句连贯性的引导
语句连贯性可从两个层次或阶段进行引导。第一层次为初级层次,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集积累一些直接拿来就可用的连贯性词汇,例如:besides, in addition, otherwise, in other words 等。第二个层次为高级层次,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时出现的承上启下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这类句子,要求其在写作中出现这些较为高级的承上启下的句子。
2.语段一致性的引导
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信手拈来,从不关注段落语言一致性的问题。针对学生这一现象,可在写作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关一致性训练,例如连句成段,连句成篇的训练。让学生体会不同语境下的语段一致性。同时,也可以借助阅读七选五的训练进行引导。阅读七选五的选题中常常出现内容接近的很多句子,如何准确找到语段一致性,确定本段所缺句子,也是个不错的课堂写作训练策略。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建立了段落一致性的意识,即可在写作中注意分段后段落的一致性。
3.语篇结构的引导
语篇结构训练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事实上语篇结构的引导无论对阅读理解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写作课堂中对于语篇结构的教学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引导学生从一般文章结构出发,比如英语文章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开头段(Introduction)、中间段(Body paragraph)和结尾段(Conclusion)。开头段需用概括的语言点明主题,让人了解文章的主旨。中间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常常在本段的开头有一句主旨句,然后从本句开始通过举例子、列事实、描述细节、给出证据、罗列数据等来扩展。结尾段落是文章的最后部分,在本部分概括总结或重新说明主题观点。写作课堂教学可以运用三段式写作来训练学生的语篇意识。另一种教学策略则是引导学生训练不同体裁的文章,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通过教师的情景创设,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裁的文章特点以及写作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引导,可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增强其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些引导策略的运用,提高了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也能建立明确的写作意图,形成自主写作的意识,并得到写作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主策略得以逐步生成。
【参考文献】
[1]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广超.《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