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本文试述了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几条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人文精神的渗透一直为教育家们所重视。而如今,把“人文性”直接纳入我们的课程标准,更显现出人文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个孤立、简单的过程,它是多方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仅仅靠教师的榜样作用、课堂的规范化,是无法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的。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人文精神的源泉。教材中闪烁着的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体现了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利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真情、做人的真谛、生活的激情……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长远的、隐性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隐含在文章中的人文内涵,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怀,对人生的思索,才能让知识变为他们的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谈一点看法。
  (一)反复诵读
  诵读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反复地机械化地去读文本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通过反复诵读,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可见,读书对于人的影响,对人的心灵的塑造是如此深刻。就语文教材而言,有的课文描写了文化积淀的“物”;有的课文记叙了有文化色彩的“事”;有的课文歌颂了人格魅力的“人”;有的课文揭示了哲学启蒙的“理”。反复诵读这些美文,必能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再由此延续开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古诗文、童话、名著、科普类图书……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让学生通过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对话,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勇于创新等人文精神。
  (二)潜心涵咏
  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学生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正如古人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那些人文因素很强的地方,让学生多加吟诵、多加揣摩、多加体会、多加积累。
  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个句子的中心词,还是全文的贯通点。此时,我就紧抓这个中心词,启发学生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发出同样的疑问,潜心入文,深入学习“谈《水浒》、谈‘碰壁’、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这四件事,领悟到伯父受到“爱戴”是因为他学习认真,对旧社会的痛恨及对人民的热爱,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格。又如教《苦柚》一文中老华侨对小姑娘说:“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教师提出:为什么苦柚子会变甜?经过思考,学生不难理解:小姑娘善良诚实,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老华侨深受感动,所以内心倍感甜蜜。
  (三)写作提升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我手写我心”的作文也是人文精神的一个载体。文章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不仅熔铸思想、蕴涵情感,也承载形象,渗透了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或进行迁移训练,或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不正是人文精神的升华吗?只要得法,写作训练的过程,就是同时烙下人文烙印的过程。上完《假如》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愿望,并适时点拨“假如你心里想到了别人,别人一样会为你着想”。学生纷纷为他人送去了爱心,最后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我们一起朗诵“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期末的口试中,针对“冬天到了,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一问题,虽然那节课上了已经有两个来月了,可是学生依然懂得先为别人考虑,有的说:“我想变成围巾,围在妈妈的脖子上。”有的说:“我想变成青蛙,明年春天捕捉害虫。”还有的说:“我想变成一个太阳,照暖整个冬天。”如此富有人文关怀的句子从他们口中娓娓道来,感动之余,深深体会到写作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而平时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关爱、感恩,对人生的关怀、不也充满人文精神吗?
  当然,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文课堂的专利,影响它的还有许许多多复杂的因素。它是一个长远的课题,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愿我们的语文教学为学生建立起精神的故乡,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闯荡时,有一种内在的资源。学到的知识可以忘却,但培养的品质却不可能被忘掉,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3]汪潮.教学新理念[M].上海:文汇出版社
  [4]孙双金.新课程呼唤新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从近几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看,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出题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呈现出了逐步西化的趋势。老师授课应该和高考趋势联系在一起,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用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为此,本文主要从高考发展的角度谈一下不同版块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考趋势;历史教学;教学方式  高考中对历史学科的考察,不仅仅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设置历史情境,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
木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必须的基本要素。木材检验既是对木材生产过程的有效管理,也是对木材质量的保障。本文在长期木材检验的基层工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心理素质,接着从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选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就业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正确的方向,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就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用其专业的
【摘 要】职业技能比赛对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建筑CAD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CAD技能比赛的目标及要求,在对当前建筑CAD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探讨和研究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业技能比赛;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建筑CA
为加速军队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规范财务核算办法,准确反映医院各类经营指标和经费收支情况,提高平战结合时期卫勤保障效益。军队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能将各项经费进行合
【摘 要】学生受自身学习能力素养限制以及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制约,自主探究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切实的推动。本文作者简要谈论了对引导高中生数学自主探究实践的思考和感受。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实践;引导;冷思考  教育实践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活动是脑力思维和动手实践有机结合、相互包容、共同作用的过程。学习实践需要自身的积极努力和外在的有效指引。教师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担负着预设、
【摘 要】在高中教学阶段,历史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历史考查也越来越注重史料和生活的联系,以及创新性。针对历史故事而言,其主要是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生动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推广应用。本文在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现状;改进策略  历史是一段时期政治、文化、经济
【摘 要】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要基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要借助直观教具,提高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动画情境,激发初中生英语语法的学习兴趣;借助口语交际,突显英语语法的应用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策略  英语语法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知识基础,直接关系到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重视落实语法的教学。英语语法知识具有零散性,因此,如果单单地给初中生讲解英语语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