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及其演唱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欧洲启蒙运动期间,声乐得以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作曲家,乔治·费里德里希·亨德尔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创作的作品至今价值意义非凡;为将美声作品的特殊演唱方式、饱满的感情等全面的表现出来,其作品中融入大量的美声唱法技巧。其中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笔者将结合亨德尔的生平和其创作《弥赛亚》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风格及其演唱的技巧。
  【关鍵词】《弥赛亚》;女高音;咏叹调;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巴洛克时期一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亨德尔在创作过程中将美声的演唱形式与饱满的情感展现的一览无余,而且在美声唱法中大量融入了声乐技巧。其中清唱剧《弥赛亚》是亨德尔的经典之作,在此作品中多采用女高音咏叹调为乐曲的落脚点,本文以《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为研究基础,分析其声乐特点和演唱技巧,为提高演唱者在对该曲目进行演唱过程中的音乐水平、个人修养以及演唱技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关于亨德尔与《弥赛亚》的概述
  亨德尔生于1685年2月23日,出生地在德国哈勒城,少年时期师从本地作曲家潜心学习音乐作曲,后来在教堂里担任管风琴师兼艺术指导之职,并在此过程中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在整个十八世纪,亨德尔享有盛誉,被成为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独具特色和艺术魅力。比如,对于创作作品中的人和物,或凸显个性,或融入情感,最后以咏叹调的方式演绎出来。在亨德尔的一生,共创作了七十余部作品,其中歌剧四十部,清唱剧三十二部,作品根据特色。无论是作品结构、声音特点,还是情感的渲染把握等方面,都可以表现出演唱者极高的艺术修养以及表演技巧。
  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背景:每一个得以源远流长的时代作品,终将属于其所产生的时代,对于亨德尔创作的《弥赛亚》来说同样如此,它产生于巴洛克后期的文艺复兴的年代,深深烙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洛克文明的印记,《弥赛亚》在内容方面的描述带有宗教性质的色彩,但其内涵却超越了同时期声乐作品对于宗教文化的表达,描述了耶稣在人间受难、死去到复活的过程,作品从内容到抒情都具有感人至深的特点,向全人类展现出了上帝救世救人的思想,但是从作品内涵的深层面进行解读,其不仅具有宗教神学的意义,同时表达了神对人的拯救和厚爱;从曲律方面看来,《弥赛亚》中女高音部分采取咏叹调的演唱形式,旋律优美,节奏性强,为演唱者提供了足够的演唱空间和对其声音技巧的把控。从整体中看,《弥赛亚》作为流传深远,至今被演唱者所喜爱的清唱剧,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它将词曲的融合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自《弥赛亚》之后将整个巴洛克后期的歌剧和清唱剧划出了清楚的界限,为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的歌剧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特点
  (一)清唱剧《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的结构特点
  在亨德尔生活的巴洛克时期,在民众看来,声乐作品的最显著特点在于作品的节奏感,节奏上应当有阶梯式变化,而这正是其音乐剧的精髓所在。从亨德尔的音乐剧来看,节奏感非常的好,对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演唱者必须准确把握作品节奏变化以及各乐段间的力度对比,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作品的内在精华。
  以《弥赛亚》为例,虽然这首清唱剧题材来自《圣经》里的内容,但是其舞台上的创作特点以及其对于人物性格的深入思考以及分析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了这一时期的各类宗教音乐,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亨德尔对题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其与音乐剧创作的有机结合。从《弥赛亚》内容来看,演唱者必须有很好的嗓音条件,才能在舞台上充分宣泄人物的情感。在旋律以及伴奏创作过程中,为了能够突出宗教信仰及文化诉求,亨德尔的歌曲旋律技巧以及内容等都非常的庄重。正是因为在作品题材中能够将思想情感的表达与旋律伴奏有机结合在一起,才使得亨德尔名垂千古,作品世代相传。
  (二)《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的乐曲特点
  《弥赛亚》全剧共分为三个部分,总体可以分为53个章节,在53个章节之中,女高音咏叹调一共有5首,从《弥赛亚》所具有的崇高艺术价值分析,在这伍首女高音咏叹调中,不仅仅具有清唱剧演唱的基本特点,同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1]。
  1.音域不高,音区舒适
  在女高音咏叹调的五个章节中,如:《野地里的牧羊人》、《锡安的居民,应大大喜乐》、《若上帝帮助我们,谁能抵抗》等曲目中,一般的音区都是在f1--a2或者e1—g2以及#f1—g2中,具有音区不高的特点,女高音的演唱者在演唱该曲目的过程中可以展现其优美圆润的声音特色。
  2.速度平稳的把控
  演唱者演唱亨德尔作品的过程中,尤其是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中,需要始终注意作品在速度与节奏上的把控,保持速度平稳,严格依照节奏进行演唱。同时要注意伴奏和演唱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伴奏從始至终,一直需要保持相互呼应的特点,保持在演唱过程中音乐和格调的整体统一。
  3.呈阶梯式的力度变化
  在亨德尔的作品中,一般在乐句和乐段之间呈现出阶梯式的力度变化,在整个乐曲的伴奏中,没有连续超过两个节拍的强弱变化,一般都是弱进的曲律,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时一般都是在乐段连接处或者是伴奏和人声交替时,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于力度、音量的控制。
  三、《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从声乐史发展历程来看,亨德尔及其作品无疑具有浓厚的一笔,甚至在整个声乐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亨德尔的作品是声乐史上弥足珍贵的作品;第二,在亨德尔创作的作品演唱过程中,很多曲目和谐有序,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出演唱者的自然嗓音条件,另一方面用到了美声方法和处理技巧,对演唱者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技巧需要如何把握?笔者在此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好气息
  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演唱者气息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演唱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美声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声乐艺术演绎形式,需严格要求气息。气息的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的艺术处理,演唱者应用正确运用和把握气息,将作品中的情绪用快、慢,强、弱等气息予以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完整的作品。
  (二)把握好声音与力度
  基于以上阐述可知,亨德尔所创作的作品对演唱者的自然嗓音条件要求非常的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出演唱者自身的发声区域。仍以《弥赛亚》为例,对音域进行适当限制,可以使演唱者利用自然发生区域演唱,可以有效的促進声乐训练。值得一提的是,亨德尔所创作的作品节奏感非常的强,对演唱者的演唱力度及其运用把握要求非常的高;在感情变化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力度来展现各种感情起伏,并以此来渲染舞台效果,引起听众共鸣。
  (三) 对于女高音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把控
  《弥赛亚》作为反映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物,表现了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摆脱封建束缚的思想意识,很多女高音章节的唱词都是出自《圣经》中的故事,因此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需要把握住其做为宗教题材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和演唱风格,如此才能贴近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最大程度地发挥亨得利清唱剧的演唱高度。
  作为清唱剧而言,演唱风格需要把握其自然、柔和、富有旋律的曲律特点,在演唱过程中,《弥赛亚》没有道具和布景,不通过演员的肢体表演进行曲目表现,仅仅通过演唱者的声音进行剧情的递进和表现,因此在演唱《弥赛亚》时,要求表演者通过对速度、力度以及演唱风格的把握,將声音的感染力表现的淋漓尽致,对演唱者的情绪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四)对于演唱语言风格的把握
  英语作为欧洲以及世界各国语言中最为通俗的语言,亨德尔为了适应社会,拓宽演唱范围将其应用在《弥赛亚》的演唱语言中,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流传范围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因《弥赛亚》全文用英语演唱,所以演唱者在进行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英语的语言特色,比如词性的变化、句子整体的趋向以及在R的发音上的颤音变化和卷舌音的应用等等方面都需要演唱者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宏观的把控,做到在演唱过程中对语言把握精准,感情表现的入味。同时用英语演唱可以更好的表达演唱者的原始感情,更容易被人们记忆和传唱[2]。
  (五)把握咏叹调之曲调
  人们熟知的《弥赛亚》中《安慰我的百姓》一曲,尤其是《安慰我的百姓》中展现出来的宣叙调以及咏叹调,二者的有机结合,应用技巧非常的灵活和顺畅。《安慰我的百姓》中的内容表达了耶稣传教中发生的故事以及宗教信仰。在这部作品中,伴奏部分特色非常的鲜明,尤其是演奏形式,形成了全曲看似彼此相互独立,却是前后两首曲子的引子;前一首清唱曲目采用的是宣叙调,后一首则采用的咏叹调,虽然二者所采用的曲调不同,但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得全曲更加的动听。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保持平稳的气息,而且声音应当保持均匀连贯。
  四、结束语
  亨德尔的《弥赛亚》在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和方式中具有其独具的特色,本文从分析其特点入手,并且提出在演唱技巧上需要把控的五个方面,即:把握声乐技巧中的气息调节;对于作品演唱中声音和力度的把控;对于女高音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把控;对于演唱语言风格的把握;把握咏叹调的曲调特点等演唱技巧对于《弥赛亚》中女高音咏叹调做出一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红海.浅析作曲家亨德尔以及代表作《赛尔斯》[J].音乐大观,2014(15):98.
  [2]张金花.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及艺术价值[J].音乐大观,2014(11):24-25.
其他文献
笔者认为,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则,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实验中取得了成效,对于边远山区的学校中的普通班同样也适用,现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作为一种迷你型多次重点式评估,在门诊、急诊或住院等临床例行工作中均可开展,具备相当可靠的信、效度和极好
邱士政,男,汉族,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1945年参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晋冀鲁豫军区组织指挥的东进战役、淮海战役等。历任学员、参谋、干事.总参防化部组织处处长,总
【摘要】近幾年,在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在网络环境下音乐教师培训工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整体角度分析,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专业知识能力贯穿期整个职业生涯,在当前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对音乐教师培训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下音乐教师培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走势,带来的影响性也十分明显。本文主要分析
[摘 要]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个全新路径,以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纽带,具有承接龙头、带动龙尾的作用,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水平。本文从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及建
利用榆深1井营城组未熟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碳同位素分馏实验以及长深1等井的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在热史恢复的基础上,根据化学动力学和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理论,从烃源岩生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