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体骨质从35岁开始流失,女性更年期后发生骨折的概率大幅增加,其风险远高于男性。近日,美国《骨骼与矿物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睡眠时长和骨折的发生存在重要关联。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员简·考利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15.7万名参试女性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参试者7.6年的跌倒情況,以及12年间骨折发病率。结果发现,每晚平均只睡5小时的女性年跌倒的概率为10.6%;睡眠超过10小时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骨质从35岁开始流失,女性更年期后发生骨折的概率大幅增加,其风险远高于男性。近日,美国《骨骼与矿物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睡眠时长和骨折的发生存在重要关联。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员简·考利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15.7万名参试女性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参试者7.6年的跌倒情況,以及12年间骨折发病率。结果发现,每晚平均只睡5小时的女性年跌倒的概率为10.6%;睡眠超过10小时的女性年跌倒的概率为11.8%;而在睡眠保持7~8小时的女性中,这一概率降至7%。相比之下,睡眠时间过短和过长会导致女性上肢、下肢和腰部骨折风险增加约25%。
考利博士表示,老年人跌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多数骨折是由于跌倒造成的。同时,它也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血栓、肺部感染等危险情况的一大关键原因。导致跌倒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睡眠过少或过多时都需引起注意。专家提示,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
摘自《生命时报》
其他文献
摘要:以《昆明的雨》为例,谈初语阅读课学习共同体实践中教师“无为而教”的策略。即构建学习型团队、设计有挑战的小组合作课题、搭建有品质的学习梯子。教师只有成为保障并实现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设计师,才能有效规避课堂上“教”的“权威代替”“对话霸权”等现象。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学习型团队;合作课题;学习梯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需在语文课堂上共有与共生,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却不尽然,常会出现对话
摘要:《周亚夫军细柳》世人称道者多,但很少关注“群臣皆惊”四个字背后的意蕴,尤其是文中的“惊”字,更是意味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背景”“内涵”“张力”三个方面细读“惊”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心态;性格;命运 《周亚夫军细柳》为人称道者颇多。尤其是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被后人反复提及。在此不再赘述。笔者更为惊叹的是结尾处“群臣皆惊”句,一个“惊”字,至今读来依然妙不可言。拟从“惊”的背景、
写作文时,有些同学拿到题目,头脑中立即闪现出自己曾经接触的一系列相关素材,不管是骡子是马,就将它们一股脑儿塞进文章中,使得作文就像一锅“八宝粥”。这是没有掌握选材技巧造成的后果。如果说文章的主题是灵魂、是统帅,那么所用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取什么材料入文同样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一、紧扣主旨,大胆取舍。主旨是选材的依据,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时,要从表现主旨
摘要:诵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语境下,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但有的教师没有弄清楚诵读法的要领、精髓,因此,有必要对诵读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帮助广大语文教师正确运用,使诵读法真正有益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诵读法;要领;课堂运用 诵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其在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肯定与认可。这其中不乏会
摘要:以《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备课为例,从两个角度探究语体视角下的叙事散文教学备课,为备教叙事散文提供基于语言形式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關键词:语体;散文;备课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秋天的怀念》《散步》两篇叙事散文,多数教师设计教学时落脚点在文本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上,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学生感受母爱的深沉、伟大;在《散步》中,感受中年人的责任;但却忽略文章言语形式。歌德说:“内容
鲁迅的作品以其思想的丰富与深刻,为对其主题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了鲁迅的《风筝》,在单元导读中,有这样的提示:“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而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语中,表述是“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囿于教材的主题概括,这篇文章往往被当作抒发亲情的故事在教学中被演
摘要: 鲜明的观点是论说文的灵魂,充实的论据则是论说文的血肉。学生喜欢用热点素材做论据,可是热点素材数量有限,容易千篇一律。教师应不失时机给热点素材降降温。上道冷盘,或反语讽刺,或自我解嘲。爆个冷门,可改变聚焦点,可激发遗忘点。泼瓢冷水,有时众褒我贬,有时当头棒喝;放支冷箭,可以直逼本质,攻其不备。这样可以达到热点冷对两相宜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论据;热点素材;降温;两相宜 鲜明的观点是论说文
摘要:以教学中唐诗人武元衡的《春兴》一诗为例,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领略诗词的思致、情感和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春兴》;古典诗词教学;生命体验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化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得当前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让学生领略诗
【技法导航】 在作文中适当地运用排比,不但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更可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还利于造成结构上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特别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张力。 一、巧用排比,激活语言 我们既可以通过时空、事物的不断变换来构成排比,又可以通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构成排比,还可以利用同类词语连用或相关意象叠加来构成排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难道你就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