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数学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不足。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言引导示范提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134-01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数学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不足。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水平低的学生,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做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学生阅读。
一、引导示范,教会读书。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是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其设计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课本,帮助他们发现数学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发挥组织者的引导作用。比如:在概念教学或公式教学中,教师可重读概念或公式中的关键词,用彩笔勾划出要点,帮助学生弄清其中的含义。如在讲“三角形概念”这节内容时,可在引导学生阅读三角形概念的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几个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思考:为什么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不可以将三条线段写成三条线?去掉首尾顺次连接行不行?这样边读边思考问题,既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又为他们以后“自读”提供了示范。
二、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初一起始年级阶段教师要格外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阅读示范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形成较规范的阅读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抓不住关键。教师可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内容,设计分层递进式的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解读,效果颇佳。
例如,学习“命题”这一节时,可列出如下提纲:
1.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述命题?
2.命题由几部分组成?
3.命题的分类?命题的形式是什么?
4.命题的题设是指什么,结论又指什么?
5.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列出提纲后,可以在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一般性阅读;然后再将关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已有旧知识进行对比,展示差异要点;最后再启发他们去回读,再次思考,从而拓展学生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三、自我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众所周知,练习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辨析,有助于学生准确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如下辨析题:
下列哪些式子是正确的?
1.(a+1)(a-1)=a2-1
2.(x+1)(y-1)=(xy)2-1
3.(a2+b2)(a2-b2)=a4-b4
4.(x+y+1)(x+y-1)=(x+y)2-1
5.(x-y)(x-y)=x2-y2
6.(-m+n)(-m-n)=m2-n2
7.(x+y)(x+y)=x2+y2
综观全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到学生自觉地通过阅读来探究数学问题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相信在数学新教材教学尝试中,只要我们坚持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关键词】语言引导示范提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134-01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数学化,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不足。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水平低的学生,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做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学生阅读。
一、引导示范,教会读书。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是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其设计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课本,帮助他们发现数学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发挥组织者的引导作用。比如:在概念教学或公式教学中,教师可重读概念或公式中的关键词,用彩笔勾划出要点,帮助学生弄清其中的含义。如在讲“三角形概念”这节内容时,可在引导学生阅读三角形概念的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几个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思考:为什么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不可以将三条线段写成三条线?去掉首尾顺次连接行不行?这样边读边思考问题,既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又为他们以后“自读”提供了示范。
二、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初一起始年级阶段教师要格外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阅读示范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形成较规范的阅读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抓不住关键。教师可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内容,设计分层递进式的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解读,效果颇佳。
例如,学习“命题”这一节时,可列出如下提纲:
1.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述命题?
2.命题由几部分组成?
3.命题的分类?命题的形式是什么?
4.命题的题设是指什么,结论又指什么?
5.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列出提纲后,可以在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一般性阅读;然后再将关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已有旧知识进行对比,展示差异要点;最后再启发他们去回读,再次思考,从而拓展学生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三、自我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众所周知,练习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辨析,有助于学生准确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如下辨析题:
下列哪些式子是正确的?
1.(a+1)(a-1)=a2-1
2.(x+1)(y-1)=(xy)2-1
3.(a2+b2)(a2-b2)=a4-b4
4.(x+y+1)(x+y-1)=(x+y)2-1
5.(x-y)(x-y)=x2-y2
6.(-m+n)(-m-n)=m2-n2
7.(x+y)(x+y)=x2+y2
综观全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到学生自觉地通过阅读来探究数学问题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相信在数学新教材教学尝试中,只要我们坚持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