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生德育创新点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ko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立德树人一直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一直被视为学校工作,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德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当前小学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家校互动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环境。文章提出了家校共育模式下小学生德育的创新点,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德育;意义;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84-02
  引 言
  隨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我国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德育更是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就应该将德育教学贯穿在小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应该重视家庭对德育的影响,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共同做好学的德育工作。文章将提出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点,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小学德育家校共育模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的学历水平逐渐提升,这有利于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德育。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家长很少参与进来,教师也没有邀请家长共同进行德育的意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较少。教师只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去找家长沟通,这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德育与自己无关,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工作都归教师全面负责。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采取家校共育的形式。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学生学习的途径逐渐增多,因此要想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逐渐完善,社会各行业也日趋成熟,很多家长的知识水平越来越全面,如果家长能够把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二、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生德育创新点
  (一)加强合作意识
  在家长的思想观念之中,德育是学校教师的工作,家长只需要将孩子送到学校,并不需要对孩子进行德育。但是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而学校是孩子正式的接受教育的场所,但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场所,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也应该发挥出重要作用。另外,小学教师面向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孩子品德的形成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为了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发挥出教育合力的作用,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增强合作意识,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教师可以在学校中开展相关比赛,同时,让家长参与其中。
  教师也可以每一周在班级中进行一次评比活动,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家长可以积极地配合教师,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与家庭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互动教学
  小学生具备活泼好动的特点,但是他们的生活停留在三点一线,生活范围比较小,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从家长方面来看,如果家长的教育理念存在片面性,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些不良观点。比如,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只是学校的事,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可以放松学习。这就是家长从思想上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因此,教师与家长应该制订共同的德育教学策略,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共同推进孩子的进步。比如,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也可以通过该平台知晓学校各类活动并到学校参加。然后学校也可以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起来。比如,学校可以在每个月月初设置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和班主任、任课老师或领导进行交谈,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并针对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进行沟通,然后也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家长班会活动,让家长积极提出自己对于德育的意见,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先让学生家长提出学校德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学校再针对相应问题进行明确的说明,从而有效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的事物都抱有新鲜和好奇的态度,有趣的事情都想要去尝试,所以他们的一些行为和习惯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幼稚,而且学生的思想观念并不成熟,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容易让学生表现出一些负面的行为。而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让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德育知识的渗透。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与表现,日常行为记录可以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讨论情况、在家表现等。学校可以在学校网站中制作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专栏,这样可以将学生的表现情况和行为习惯记录在网上,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家校沟通平台,将学生的动态发表在平台上,然后可以让学生在此平台上进行注册,使学生进入家校管理平台,平台上有每个班级的主页,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个人登录密码、学生姓名等信息进行登录,然后可以在平台上给学校、教师提出意见,家长可以在主页上贴上学生的生活照,然后在后面公布学生的行为表现,家长可以写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如孩子在家中主动拖地、打扫卫生等。同样,教师也可以公布学生的在校行为,比如,学生主动拖地打扫卫生,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这样教师就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1]。
  (四)家校共育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态度
  对学生来说,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出符合自己理想与价值观念的目标,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意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在家校共育的环境之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并立足于实际生活,明确家庭教育的关系。比如,在小学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网络沟通渠道保持联系,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每周五参加班会活动,比如,教师组织“忆苦思甜”活动,让学生明白家长的辛苦,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在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价值。比如,为了让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能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动员家长参加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对黑板报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将这一活动的主题发布到家长群之中,让家长也参与黑板报的设计,并为办黑板报的学生提供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各自分工,有些家长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相应讲解,对于不擅长的领域可以与其他家长进行互动,从而吸取经验。在活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向家长汇报学生的互动参与情况,这样家长就能够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也能够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2]。   (五)形成家校共育模式
  为了让家校合作的力度更强,可以建立一所家校共育学校,通过这一渠道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专业指导,在家长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能夠提升家庭教育力度,从而形成一个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新局面。比如,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措施为集中授课,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天向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管理孩子的方式以及有关家庭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另外可以请当地知名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家长能够通过讲座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就能将德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也能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讲座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家长理解一些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家长教育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这就可以让一些想教育孩子却没有方法的家长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进行自学。同时,教师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渠道将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发送给学生家长,或者建立一个微信群,在群里推荐一些家教刊物,让家长更进一步的了解家庭教育指导方法,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素养[3]。为了提升家长教育水平,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德育素养。教师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生存,还要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理念,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做出努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结 语
  德育引起了当代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重视德育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家校共育策略,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学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了加强合作意识、加强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校共育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态度、形成家校共育模式等小学生德育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4]。
  [参考文献]
  [1]任卫华,姜栋强,潘彩红.情智赋能 家校共育——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研究[J].初中生世界,2021(12):25-26.
  [2]韩邦梅,杨 桔.对“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促进学科教学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5):160-161.
  [3]杨树秀.解读“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发展方向[J].考试周刊,2021(35):13-14.
  [4]陈红霞.主题单元教学下自闭症学生“家、校、社”共育模式建构[J].新课程研究,2021(11):127-128.
  作者简介:吴春兰(1973— ),女,江苏盐城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家校共育。
其他文献
201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各地区已对本地区拥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保护,但这些保护背后,仍有一些文化是未被保护的,而苗族“花山节”就是其中的典型。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了学生智力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肯定后进生存在的必然性,并主动地端正自己的心态,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指导,从而逐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后进生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81-02  后进生是“后来进步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当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的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实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引起学校和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以新课标下进行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性为导
摘 要:在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的加持之下,基础教学创新方兴未艾。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而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根基,如何夯实学生阅读知识基础,提升其阅读能力成为教师亟须探究的首要问题。文章以体验式阅读为切入点,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化途径展开探讨,以期构建高效阅读课堂,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