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施工技术体系日趋成熟,大批的先进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不断的涌入施工市场,为施工工作注入了活力,也为施工工艺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给排水作为建筑工程领域不可缺少的基础辅助系统,它如同血管一般为建筑各部位提供着水源,但是引起设计不合理而引发的工程问题也较多。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节水设计新措施,以供同行工作参加考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节水技术;研究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理念不容忽视,它是做好现代化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的主要途径,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目前,一个高质、环保、科学的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功能得以保障的关键,也是提高建筑物品质的核心所在。在目前的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中,通常都是在分析、探讨建筑给排水有关节水途径的基础上,以功能优化、外形控制为基础进行管理,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给排水系统概述
水是地球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之源,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首要条件。长期以来,因为人们错误的水资源认识而引发的水资源损失和浪费极为严重,由此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极为突出。同时,受到城市人口膨胀和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各大城市纷纷出现了水资源供给危机,不仅给城市运行造成影响,还威胁到人身体健康。为此,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好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越来越关键,已成为整个工作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1、建筑给排水设计概述
给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供应基础水源的主要设施。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基础条件下,做好给排水设计已成为建筑工程建设中毋庸置疑的工作重点,它已成为衡量工程施工效益的关键所在,更是决定着建筑物整体品质和效益。时至今日,已经有人将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比作建筑血管,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2、节水现状分析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分之一的都去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且人们目前水资源浪费极为严重。根据有关单位工作实践分析,如果在未来三十年时间内人们不采取有关技术措施和方法来改变现有的用水方式,那么到时全球将会有99%以上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就这一数据分析,水资源紧缺是多么的严重。众所周知,地球海洋面积占据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0%以上,但是其中淡水资源却仅仅占据了30%不到,且其中有大部分还是以冰川等形态存在的,这些淡水资源无法直接供人们使用,因而人类可以在生活中直接选用的淡水资源可谓是极其紧缺,如果还想当前这样肆无忌惮的使用水资源,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淡水资源的紧缺会到什么程度。别的不少,就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时间里所形成的水资源问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以极快的速度飞速蔓延,已经覆盖了国内众多的地区和城市。面对这种社会发展现状,在我国社会建设中做好建筑节水问题任重而道远,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方法之一。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给排水系统主要可以分为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公共用水系统、排水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确保每一个水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1、给水系统中减压节流问题
生活给水系统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进行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容易造成超压出流的问题,而这点通常被忽视。因为即使在分区扣各区最低层配水点的静水压仍高达450KPA-550KPA。而在进行设计流量计算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KPA-30KPA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因而,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5倍,随之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为改变这一状况,应合理限定配水点的静水压,采取减压措施等。
2、大力发展建筑中水系统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包括水处理、集水、供水等设施。
充分利用舆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现有中水设施大多建于宾馆、高校、水源基本为浴室洗浴废水。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来说,洗浴废水量比较小,且排放時间过于集中,中水设施得不到稳定充足的水源。经调查和试验分析,认为舆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
推广技术,管理,经济综合优化的新处理工艺。建筑中水处理技术不但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还应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应综合各种因素,推广新技术,管理,投资,处理成本及占地等方面综合优化的新的中水处理工艺,如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等。
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回用水水质标准。目前,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III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限制了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希望尽快制定该指标的适宜限值,并尽快颁布实施。以降低中水工程的投资和处理成本。
消防贮水池宜与游泳池,水景兼用,消防贮水池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从而达到节水目的。
以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取代各建筑物中的单个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对于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了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三、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设计人员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且噪音低的卫生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枝,《住宅给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姜文源,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向,给水排水
[3]姜文源等主编,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曹京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
[5]郭明。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术大学学季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节水技术;研究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理念不容忽视,它是做好现代化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的主要途径,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目前,一个高质、环保、科学的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功能得以保障的关键,也是提高建筑物品质的核心所在。在目前的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中,通常都是在分析、探讨建筑给排水有关节水途径的基础上,以功能优化、外形控制为基础进行管理,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给排水系统概述
水是地球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之源,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首要条件。长期以来,因为人们错误的水资源认识而引发的水资源损失和浪费极为严重,由此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极为突出。同时,受到城市人口膨胀和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各大城市纷纷出现了水资源供给危机,不仅给城市运行造成影响,还威胁到人身体健康。为此,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好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越来越关键,已成为整个工作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1、建筑给排水设计概述
给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供应基础水源的主要设施。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基础条件下,做好给排水设计已成为建筑工程建设中毋庸置疑的工作重点,它已成为衡量工程施工效益的关键所在,更是决定着建筑物整体品质和效益。时至今日,已经有人将城市建筑给排水系统比作建筑血管,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2、节水现状分析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分之一的都去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且人们目前水资源浪费极为严重。根据有关单位工作实践分析,如果在未来三十年时间内人们不采取有关技术措施和方法来改变现有的用水方式,那么到时全球将会有99%以上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就这一数据分析,水资源紧缺是多么的严重。众所周知,地球海洋面积占据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0%以上,但是其中淡水资源却仅仅占据了30%不到,且其中有大部分还是以冰川等形态存在的,这些淡水资源无法直接供人们使用,因而人类可以在生活中直接选用的淡水资源可谓是极其紧缺,如果还想当前这样肆无忌惮的使用水资源,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淡水资源的紧缺会到什么程度。别的不少,就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时间里所形成的水资源问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以极快的速度飞速蔓延,已经覆盖了国内众多的地区和城市。面对这种社会发展现状,在我国社会建设中做好建筑节水问题任重而道远,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方法之一。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给排水系统主要可以分为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公共用水系统、排水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确保每一个水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1、给水系统中减压节流问题
生活给水系统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进行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容易造成超压出流的问题,而这点通常被忽视。因为即使在分区扣各区最低层配水点的静水压仍高达450KPA-550KPA。而在进行设计流量计算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KPA-30KPA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因而,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5倍,随之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为改变这一状况,应合理限定配水点的静水压,采取减压措施等。
2、大力发展建筑中水系统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包括水处理、集水、供水等设施。
充分利用舆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现有中水设施大多建于宾馆、高校、水源基本为浴室洗浴废水。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来说,洗浴废水量比较小,且排放時间过于集中,中水设施得不到稳定充足的水源。经调查和试验分析,认为舆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
推广技术,管理,经济综合优化的新处理工艺。建筑中水处理技术不但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还应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应综合各种因素,推广新技术,管理,投资,处理成本及占地等方面综合优化的新的中水处理工艺,如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等。
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回用水水质标准。目前,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III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限制了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希望尽快制定该指标的适宜限值,并尽快颁布实施。以降低中水工程的投资和处理成本。
消防贮水池宜与游泳池,水景兼用,消防贮水池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从而达到节水目的。
以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取代各建筑物中的单个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对于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了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三、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设计人员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且噪音低的卫生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枝,《住宅给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姜文源,建筑给排水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向,给水排水
[3]姜文源等主编,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曹京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
[5]郭明。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术大学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