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专属饮茶空间的形成与演变

来源 :农业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属饮茶空间的确立,是日本茶道有别于其他茶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从日本茶道专属饮茶空间的发展历程来看,不仅在日本茶道形成初期曾深受中国茶道空间观影响,而且其饮茶空间面积的大小亦长时间取决于茶人拥有“唐物”茶器的多寡。比较而言,中国茶道更重视饮茶空间的境况,器随境转,因品茶场地变化会对茶器进行增减;日本茶道正相反,境因器变,四张半榻榻米茶室最初就是给仅拥有一种唐物茶器者设计的。原本供经济状况等欠佳的嗜茶者使用、面积小于四张半榻榻米的“小座敷”,却因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及其弟子、儿孙们对逼仄饮茶空间的推崇,而成为最具日本特色、中日文化交融的日本茶道专属饮茶空间,并受世人追捧至今。
其他文献
在智能化时代到来之际,人工智能将会给整个快递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快递的关键在于末端的良性运行,因此,快递行业未来主要的竞争在于末端智能化的竞争。本文深入分析了中通快递末端网点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智能化管理等理论知识,对中通快递末端的智能化转型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中通快递末端智能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主要是企业通过智能化管理,协同发挥人类智能和人工智
本文从地域文化出发,通过提炼转译地域性文化符号作为设计形式,将地域性文化符号运用到主题空间设计当中,改善现有商业空间设计日益趋同的现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地域文化和主题空间的现状发展进行分析。其次,实地考察、调查问卷、访谈等,了解主题空间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前期调查分析,来总结地域性文化符号在主题商业空间中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策略。最后,在海南昌江红棉广场进行设计实践
期刊
民主和平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其中,性别公平是教育平等的核心内容。2001年国务院通过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明确指出了:“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这一规定旨在提高教育者的性别意识,减少甚至消除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性别观念。教材作为学科知识的载体,体现了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一直是中外教育学者研究的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
绿色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以绿色政策工具为手段,以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各种策略组合。绿色产业政策鼓励企业绿色创新,强调以创新驱动的方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绿色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存在严重缺口。文章将201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视为一次外生冲击,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制造业绿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认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园里种植园地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特别热衷于在种植园地进行观察和探索,因此幼儿园可以从“种植”入手实施种植课程,让幼儿在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获得观察、
期刊
针对新巨龙煤矿2304S综放工作面"双道终采线"的复杂环境条件,主要从煤层地质条件、遗煤量、采空区漏风、氧化时间4个因素对2304S综放工作面停采撤架期间煤层分叉线、两巷、采空区区域的遗煤自燃危险性进行分析。根据该工作面双道终采线实际情况和现有防灭火技术条件,采取分段控制方法,在回撤期间采取"堵漏、惰化、降温、监测"4个方面防灭火技术对煤自燃危险区域进行超前防控,有效控制了采空区遗煤自燃进程,确保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指标诊断儿童哮喘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相关哮喘的临床意义,为诊断儿童哮喘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72例,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61例)和非支原体感染组(111例),另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入院基本信
由于科技的进步,设计再一次扮演了社会创新的重要角色。设计成为社会变革的某种特定途径和方法,它超越了视觉艺术和产品推广的范畴,设计师不但把大众视为共同生产者,自己也成为行动设计中的链接要素。设计师需要具备以全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人为中心的人际参与和设计方法、全局性思维、有远见的领导力、协同创造能力、专业技能。而设计学科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思路,需要通过跨学科
在长期以来“去身体化”的传播学研究和讨论中,身体这一要素不得不处于被忽略和遮蔽的境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智能设备和可穿戴技术的广泛应用,身体问题逐渐回归传播学视野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来探讨传播学界对身体这一问题的探索,以及新技术语境下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