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就虎胆
一个在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难练就一颗虎胆,虎胆练成的过程往往都是苦涩的、不幸的。曹操的得力干将杜畿(jī)也不例外。
杜畿的祖上很阔,他是京兆杜陵(今属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手下的一位著名酷吏、汉宣帝时期的一位能臣都是他的直系先祖。然而,这一切都跟杜畿无关。到了他这一代,杜家的家境非常一般,杜畿又从小就死了亲娘,雪上加霜的是老爹给他娶了一位后妈,后妈进门没多久,老爹也死了。后妈会善待继子吗?一般来说不会。杜畿却在“继母苦之”的残酷环境下存活下来了,而且成长得很好,他跟后妈的关系处得也很好,获得了“孝子”的称号。
其间有多少血泪,后人不得而知,只知道生活的苦难让他成长、成才,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能从这里初见端倪。
杜畿就这样努力成长,到了二十多岁,他被举孝廉,当上了郑县(今属陕西渭南)县令。由于前任县令不作为,慵懒懈怠,在任时堆积了很多案子,大牢里关押了很多犯人,不审也不判。有胆识、有才干的杜畿上任之后,很快将积案全部处理掉了。
黄巾之乱爆发后,天下大乱,杜畿被迫带着后妈辗转流落到南方的荆州。等到时局稍定,杜畿的后妈也死了。落叶归根,杜畿就带着后妈的棺材和乡亲们一起返回中原。谁知,大乱已止,小鬼不断。杜畿他们正走着,路上突然窜出一伙剪径的强盗。乡亲们被吓得一哄而散,杜畿没法跑,因为他带着棺材呢。强盗们张弓搭箭,要射杀杜畿,抢夺他的财产。生死关头,杜畿淡定地朝强盗们拱一拱手,平静地说:“你们打劫无非是想要钱,可我没有钱,你们就算杀了我也只能得到这口棺材。你们要棺材吗?”强盗们被杜畿的气势镇住了。是啊,要一口棺材干什么?杀之无益,还是算了吧。
于是,杜畿虎口逃生,有惊无险。然而,对于杜畿来说,他人生的冒险之旅才刚刚开始。
自主择业
回到家乡后,展现在杜畿面前的已经是另外一片天地了。杜畿的好友成了京兆地区的一把手。上面有人好做官,杜畿很容易就谋得了一个功曹的小官。不过,朋友手下官难做。杜畿早把自己当成一个干大事、闯难关的人,没把小官放在心上,琐事也懒得去做。好友批评他:“小杜啊,你不要好高骛远,连一个小小的功曹都干不好,你还能干什么?”杜畿是这样回答的:“我干不好你手底下的功曹,但是我能干好你家乡河东的太守!”——当然,杜畿是在私下里说的,他没敢当众说出来。
和领导不合拍,怎么办?继续干下去,领导还会找事;不干吧,好不容易通过关系找到这份稳定的工作,弃之可惜……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人可能会选择默默忍受。但是杜畿不一样,他选择扔掉一切。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这窝囊工作我不干了,我要重新择业,从零开始。
到哪儿去找工作呢?杜畿来到京城许都(今属河南许昌),当起了京漂。京城漂,大不易,搞不好会饿死,可是杜畿喜欢冒险。他想方设法结识了汉献帝身边的一个红人,晚上没事就去人家家里玩耍,两个人高谈阔论,以至于吵得隔壁的人都睡不着觉。
住在隔壁的是谁呢?荀彧,曹操的大管家,当时的人事部长。荀彧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经过几次偷听,他发现这个爱喧哗的杜畿见识不凡,是个可用之才。于是,有一天,荀彧逮到个机会,问那个红人:“你家里得了个宝贝,为什么不献出来?”那个红人说他家里没有宝贝,荀彧就呵呵一笑,说:“晚上在你家高谈阔论的那个人就是宝贝呀。”
很快,荀彧就向曹操推荐了杜畿,杜畿被破格任命为司空司直,也就是曹操的助手。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杜畿的这种发光方式也太传奇了。若不是他胆大到甘愿冒险,怎能有今天的一步登天?
胆大心细
过了不久,曹操发现杜畿还真是个人才,可以放到地方大胆锤炼。放到哪呢?河东。
河东是一个军政情况错综复杂的地带,也是个是非之地。那里有马腾(马超之父)等一批实力强大的土军阀,靠北则是袁绍的势力范围。朝廷也有自己的河东太守,可那位太守是朝廷的人,不是曹操的人,曹操想把他换掉,换上自己人杜畿。
但不是你说换就能换,人家也得答应啊。那位太守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派部将阻断了道路,不让杜畿上任。有人建议曹操派人率领大军消灭拦路虎,护送杜畿到河东上任。杜畿淡淡一笑,说完全不必如此,他一个人去就足够了。
杜畿是这样分析的:河东百姓都希望安居乐业,如果派大军前去,河东百姓将不得不在大军的胁迫下顽抗到底。如果我们胜了,那河东地区也将成为一片焦土;倘若我们败了,那河东一带的局势就会失控。所以绝对不能强来,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我自己去。我是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只要让我到达河东,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会把他们全部搞定。
曹操最终同意了杜畿的方案,让他不带一兵一卒,单车上任,深入龙潭虎穴,和对手周旋于刀光剑影之中。杜畿绕道黄河其他渡口,终于来到了河东。当时河东有两个部将,其中一个与杜畿认识,想给他留几分情面;另一个则坚决主张将杜畿就地正法。二人一商量,先不杀杜畿,而是杀掉了郡主簿等多位当地下属,杀鸡儆猴。就这样,杜畿成功接任河东太守,开始了与虎谋皮、与狼共舞的最艰苦的人生冒险。
为了麻痹那两个部将,杜畿刚开始只能装孙子,把实权都交给他们,凡事都听他们的,甜言蜜语哄着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对杜畿的警惕就松懈了。有一天,他们俩想扩充兵马,杜畿给他们出主意说,如果公开招兵,老百姓会以为快打仗了,这样不利于稳定,咱们不如私底下花钱招募,谁想要钱,咱们就让他来当兵。那两个部将信之不疑,结果钱花了不少,兵却没有招来多少,来的有很多都是吃空饷的。
又有一次,杜畿对那两个部将说: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庭,咱们不如给士兵们放假,让他们和家人团聚,等有事再把他们召集回来,这样士兵们一定会感恩戴德,更加拥护你们。那两个部将又傻乎乎地同意了。就这样,他们的心腹势力被一点点瓦解掉,杜畿却不声不响地培养了忠于自己的势力。 后来,河东之乱爆发,那两个部将倒向袁绍,由于杜畿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好多人都愿意站在杜畿这边,和他一起固守城池。那两个部将则召集不来多少部下,最终兵败被杀。
战事结束后,杜畿开始真正治理河东地区。当时,全国郡县都动荡不安,只有河东最安定。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慧,推行“零诉讼”政策。老百姓来告状,他说,你们回去自己调解吧,调解不成,再来打官司。这是非常冒险的行政手段,等于是在变相纵容犯罪分子。奇怪的是,杜畿这样做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渐渐地,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自觉地遵纪守法。人人守法,自然就不会有人犯法。
后来,曹操攻打汉中的张鲁时,让杜畿供应粮食。杜畿竟然派了5000名民夫千里运粮——粮食是前线军队的生命,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影响汉中战局,曹操会饶过杜畿吗?说不定会军法从事,砍他的头!为了确保粮食安全运到,杜畿应该动用军队才对。然而,他只派了5000名民夫。结果,这5000名民夫互相说:“人固有一死,但是绝不能辜负我们的太守!”千里运粮草,他们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逃亡,最终将粮食安全地运到了曹操那里。杜畿如此冒险是出于胆大的本性,还是出于对自己政绩的自信?没有人清楚,大概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做成非常之事吧。
勇者无惧
杜畿的胆子大不但体现在他做事喜欢冒险,还体现在他做人不唯上、不畏上。当时朝中有个叫刘勋的是曹操身边的大红人,大家都不敢得罪他。刘勋曾经给杜畿写信说:“我听说河东地区盛产大枣,麻烦你给我送一点儿吧。”杜畿回信说:“不。”后来,刘勋犯事被抄家,曹操发现了这封信,非常佩服杜畿,说没几个人敢不巴结上司,兄弟你真牛!
在为人处世上,杜畿也凭借自己的正直,大胆地改变不公平现象,并且丝毫不给同僚留情面。曹丕颁布了一条法令:各地都要征集寡妇,由国家分配给没有娶到媳妇的男子,让他们繁衍人口。很多地方为了鼓吹政绩,竟然把已婚妇女也强行征集起来,当成寡妇上报国家。杜畿每次都据实征集寡妇,从不瞒报瞎报。等到杜畿离开河东到朝廷做官时,继任的河东太守按照一般的做法征集寡妇,“寡妇”数量剧增。曹丕质问杜畿:“之前你征集的寡妇那么少,朕还以为河东地区没有寡妇呢。”杜畿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征集的寡妇都是死人妻,现在的河东太守征集的都是大活人的妻子。”曹丕听后,勃然变色。
善骑者坠于马,善战者殁于杀,冒险王往往会死于自己的冒险行为上。曹丕好大喜功,多次想征服江东的孙权。要打孙权,先得造船,曹丕就任命杜畿监造御楼船。监造就是监督着造呗,可是杜畿既敬业又胆大,竟然要以62岁高龄亲自试验新船,大家怎么劝都劝不住。没想到,试船时海上突起风暴,新船被掀翻,杜畿落水,抢救不及时被淹死了。三国冒险王就这样在冒险活动中结束了自己虎胆龙威的一生,算是死得其所。
杜畿这种勇者无惧、强力敢为的性格也完全遗传给了他的孙子杜预——他以毫无武艺、不会骑马的学者身份悍然担任了晋朝伐吴大军的主帅,成了三国的终结者。
编辑/葡萄
一个在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难练就一颗虎胆,虎胆练成的过程往往都是苦涩的、不幸的。曹操的得力干将杜畿(jī)也不例外。
杜畿的祖上很阔,他是京兆杜陵(今属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手下的一位著名酷吏、汉宣帝时期的一位能臣都是他的直系先祖。然而,这一切都跟杜畿无关。到了他这一代,杜家的家境非常一般,杜畿又从小就死了亲娘,雪上加霜的是老爹给他娶了一位后妈,后妈进门没多久,老爹也死了。后妈会善待继子吗?一般来说不会。杜畿却在“继母苦之”的残酷环境下存活下来了,而且成长得很好,他跟后妈的关系处得也很好,获得了“孝子”的称号。
其间有多少血泪,后人不得而知,只知道生活的苦难让他成长、成才,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能从这里初见端倪。
杜畿就这样努力成长,到了二十多岁,他被举孝廉,当上了郑县(今属陕西渭南)县令。由于前任县令不作为,慵懒懈怠,在任时堆积了很多案子,大牢里关押了很多犯人,不审也不判。有胆识、有才干的杜畿上任之后,很快将积案全部处理掉了。
黄巾之乱爆发后,天下大乱,杜畿被迫带着后妈辗转流落到南方的荆州。等到时局稍定,杜畿的后妈也死了。落叶归根,杜畿就带着后妈的棺材和乡亲们一起返回中原。谁知,大乱已止,小鬼不断。杜畿他们正走着,路上突然窜出一伙剪径的强盗。乡亲们被吓得一哄而散,杜畿没法跑,因为他带着棺材呢。强盗们张弓搭箭,要射杀杜畿,抢夺他的财产。生死关头,杜畿淡定地朝强盗们拱一拱手,平静地说:“你们打劫无非是想要钱,可我没有钱,你们就算杀了我也只能得到这口棺材。你们要棺材吗?”强盗们被杜畿的气势镇住了。是啊,要一口棺材干什么?杀之无益,还是算了吧。
于是,杜畿虎口逃生,有惊无险。然而,对于杜畿来说,他人生的冒险之旅才刚刚开始。
自主择业
回到家乡后,展现在杜畿面前的已经是另外一片天地了。杜畿的好友成了京兆地区的一把手。上面有人好做官,杜畿很容易就谋得了一个功曹的小官。不过,朋友手下官难做。杜畿早把自己当成一个干大事、闯难关的人,没把小官放在心上,琐事也懒得去做。好友批评他:“小杜啊,你不要好高骛远,连一个小小的功曹都干不好,你还能干什么?”杜畿是这样回答的:“我干不好你手底下的功曹,但是我能干好你家乡河东的太守!”——当然,杜畿是在私下里说的,他没敢当众说出来。
和领导不合拍,怎么办?继续干下去,领导还会找事;不干吧,好不容易通过关系找到这份稳定的工作,弃之可惜……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人可能会选择默默忍受。但是杜畿不一样,他选择扔掉一切。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这窝囊工作我不干了,我要重新择业,从零开始。
到哪儿去找工作呢?杜畿来到京城许都(今属河南许昌),当起了京漂。京城漂,大不易,搞不好会饿死,可是杜畿喜欢冒险。他想方设法结识了汉献帝身边的一个红人,晚上没事就去人家家里玩耍,两个人高谈阔论,以至于吵得隔壁的人都睡不着觉。
住在隔壁的是谁呢?荀彧,曹操的大管家,当时的人事部长。荀彧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经过几次偷听,他发现这个爱喧哗的杜畿见识不凡,是个可用之才。于是,有一天,荀彧逮到个机会,问那个红人:“你家里得了个宝贝,为什么不献出来?”那个红人说他家里没有宝贝,荀彧就呵呵一笑,说:“晚上在你家高谈阔论的那个人就是宝贝呀。”
很快,荀彧就向曹操推荐了杜畿,杜畿被破格任命为司空司直,也就是曹操的助手。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杜畿的这种发光方式也太传奇了。若不是他胆大到甘愿冒险,怎能有今天的一步登天?
胆大心细
过了不久,曹操发现杜畿还真是个人才,可以放到地方大胆锤炼。放到哪呢?河东。
河东是一个军政情况错综复杂的地带,也是个是非之地。那里有马腾(马超之父)等一批实力强大的土军阀,靠北则是袁绍的势力范围。朝廷也有自己的河东太守,可那位太守是朝廷的人,不是曹操的人,曹操想把他换掉,换上自己人杜畿。
但不是你说换就能换,人家也得答应啊。那位太守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派部将阻断了道路,不让杜畿上任。有人建议曹操派人率领大军消灭拦路虎,护送杜畿到河东上任。杜畿淡淡一笑,说完全不必如此,他一个人去就足够了。
杜畿是这样分析的:河东百姓都希望安居乐业,如果派大军前去,河东百姓将不得不在大军的胁迫下顽抗到底。如果我们胜了,那河东地区也将成为一片焦土;倘若我们败了,那河东一带的局势就会失控。所以绝对不能强来,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我自己去。我是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只要让我到达河东,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会把他们全部搞定。
曹操最终同意了杜畿的方案,让他不带一兵一卒,单车上任,深入龙潭虎穴,和对手周旋于刀光剑影之中。杜畿绕道黄河其他渡口,终于来到了河东。当时河东有两个部将,其中一个与杜畿认识,想给他留几分情面;另一个则坚决主张将杜畿就地正法。二人一商量,先不杀杜畿,而是杀掉了郡主簿等多位当地下属,杀鸡儆猴。就这样,杜畿成功接任河东太守,开始了与虎谋皮、与狼共舞的最艰苦的人生冒险。
为了麻痹那两个部将,杜畿刚开始只能装孙子,把实权都交给他们,凡事都听他们的,甜言蜜语哄着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对杜畿的警惕就松懈了。有一天,他们俩想扩充兵马,杜畿给他们出主意说,如果公开招兵,老百姓会以为快打仗了,这样不利于稳定,咱们不如私底下花钱招募,谁想要钱,咱们就让他来当兵。那两个部将信之不疑,结果钱花了不少,兵却没有招来多少,来的有很多都是吃空饷的。
又有一次,杜畿对那两个部将说: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庭,咱们不如给士兵们放假,让他们和家人团聚,等有事再把他们召集回来,这样士兵们一定会感恩戴德,更加拥护你们。那两个部将又傻乎乎地同意了。就这样,他们的心腹势力被一点点瓦解掉,杜畿却不声不响地培养了忠于自己的势力。 后来,河东之乱爆发,那两个部将倒向袁绍,由于杜畿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好多人都愿意站在杜畿这边,和他一起固守城池。那两个部将则召集不来多少部下,最终兵败被杀。
战事结束后,杜畿开始真正治理河东地区。当时,全国郡县都动荡不安,只有河东最安定。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慧,推行“零诉讼”政策。老百姓来告状,他说,你们回去自己调解吧,调解不成,再来打官司。这是非常冒险的行政手段,等于是在变相纵容犯罪分子。奇怪的是,杜畿这样做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渐渐地,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自觉地遵纪守法。人人守法,自然就不会有人犯法。
后来,曹操攻打汉中的张鲁时,让杜畿供应粮食。杜畿竟然派了5000名民夫千里运粮——粮食是前线军队的生命,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影响汉中战局,曹操会饶过杜畿吗?说不定会军法从事,砍他的头!为了确保粮食安全运到,杜畿应该动用军队才对。然而,他只派了5000名民夫。结果,这5000名民夫互相说:“人固有一死,但是绝不能辜负我们的太守!”千里运粮草,他们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逃亡,最终将粮食安全地运到了曹操那里。杜畿如此冒险是出于胆大的本性,还是出于对自己政绩的自信?没有人清楚,大概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做成非常之事吧。
勇者无惧
杜畿的胆子大不但体现在他做事喜欢冒险,还体现在他做人不唯上、不畏上。当时朝中有个叫刘勋的是曹操身边的大红人,大家都不敢得罪他。刘勋曾经给杜畿写信说:“我听说河东地区盛产大枣,麻烦你给我送一点儿吧。”杜畿回信说:“不。”后来,刘勋犯事被抄家,曹操发现了这封信,非常佩服杜畿,说没几个人敢不巴结上司,兄弟你真牛!
在为人处世上,杜畿也凭借自己的正直,大胆地改变不公平现象,并且丝毫不给同僚留情面。曹丕颁布了一条法令:各地都要征集寡妇,由国家分配给没有娶到媳妇的男子,让他们繁衍人口。很多地方为了鼓吹政绩,竟然把已婚妇女也强行征集起来,当成寡妇上报国家。杜畿每次都据实征集寡妇,从不瞒报瞎报。等到杜畿离开河东到朝廷做官时,继任的河东太守按照一般的做法征集寡妇,“寡妇”数量剧增。曹丕质问杜畿:“之前你征集的寡妇那么少,朕还以为河东地区没有寡妇呢。”杜畿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征集的寡妇都是死人妻,现在的河东太守征集的都是大活人的妻子。”曹丕听后,勃然变色。
善骑者坠于马,善战者殁于杀,冒险王往往会死于自己的冒险行为上。曹丕好大喜功,多次想征服江东的孙权。要打孙权,先得造船,曹丕就任命杜畿监造御楼船。监造就是监督着造呗,可是杜畿既敬业又胆大,竟然要以62岁高龄亲自试验新船,大家怎么劝都劝不住。没想到,试船时海上突起风暴,新船被掀翻,杜畿落水,抢救不及时被淹死了。三国冒险王就这样在冒险活动中结束了自己虎胆龙威的一生,算是死得其所。
杜畿这种勇者无惧、强力敢为的性格也完全遗传给了他的孙子杜预——他以毫无武艺、不会骑马的学者身份悍然担任了晋朝伐吴大军的主帅,成了三国的终结者。
编辑/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