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肝”是近年来人们时常谈起的话题,尤其是在体检过后,看着体检报告上的诊断,人们这才慌了神。脂肪肝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脂肪肝会演变成肝硬化吗?脂肪肝该怎么防治呢?其实,对脂肪肝不必恐慌,通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合理营养,规律地进行运动,不但可以有效预防脂肪肝,而且还能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恶化。
脂肪肝,只是肝脏中多了点脂肪吗?
形成:肝细胞中脂肪异常堆积
顾名思义,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细胞中异常堆积形成的一种疾病。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动态调节平衡失调,脂肪异常堆积在肝脏组织细胞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脂肪滴,使肝脏肿大并呈现出黄色。脂肪肝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状:发病率逐年攀升
脂肪肝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成人的脂肪肝患病率已高达34%,有75%的肥胖者出现脂肪肝,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比例也高达34%~74%。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我国的脂肪肝增长迅速并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区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15%以上。
危害:可引发各种慢性甚至严重疾病
脂肪肝对人体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肝脏多了些脂肪”那么简单。患上脂肪肝后,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控和治疗,对它“听之任之”,那么随着脂肪肝的病情逐渐发展,患者有可能进一步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严重疾病。而危害还不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脂肪肝与肥胖、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哪几类人易患脂肪肝?
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者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肥胖者由于过量摄入高脂、高能量饮食,机体营养过剩,致使脂肪酸释放增加,大量进入肝脏,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与脂肪的分布有关,“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酸水平更高,代谢更活跃,更容易导致脂肪肝。
有慢性疾病,尤其是有2型糖尿病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各种慢性病如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尤其是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伴发脂肪肝。在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00%被发现患有脂肪肝,50%的患者有脂肪性肝炎,19%的患者患有肝硬化。
饮酒,尤其是“贪杯成瘾”者饮酒过量已经成为中青年人患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75%~95%的嗜酒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并直接损害肝脏组织,形成“酒精性”脂肪肝。
饮食方式不健康,尤其是爱夜加餐者饮食不规律、经常外出就餐、爱吃零食、习惯晚上睡前加餐、进食速度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导致机体摄入能量过多,导致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引发脂肪肝。有晚上睡觉前加餐习惯的人,如果不注意加餐食物的选择,容易患上脂肪肝。
缺乏运动,尤其是“沙发土豆”们由于汽车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以及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缺乏运动、多坐少动、以车代步等生活方式均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引起脂肪的过量蓄积,引发脂肪肝。而如果休闲时间都是坐在沙发上,以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度过,那么发生脂肪肝的概率就更大了。
防治脂肪肝,你能做什么?
营养:低脂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和补充各类营养素
人体临床试验显示,相对于健康人,脂肪肝患者的膳食总能量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更高,而多不饱和脂肪、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摄入量较低。所以,无论是为了预防或治疗脂肪肝,都必需在合理安排饮食上下功夫。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 合理调整营养素的比例, 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摄入,通过降低体重, 进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有研究报道,低脂膳食可以减少肝脏内脂肪的含量,并且可以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有助于肥胖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改善肝脏的受损情况。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对于脂肪肝也存在影响。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水平,并改善肝脏的炎症情况。
膳食里的不同营养物质也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氧化应激是单纯性脂肪肝发生并发展成为脂肪性肝病的关键环节,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人体抵御氧化损伤并减轻炎症,因此可以发挥保护肝脏的有益作用。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对预防和治疗脂肪性肝炎以及肝纤维化尤为重要。
要预防脂肪肝,需避免长期过量饮酒,而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戒酒是必需的。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包括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 避免暴饮暴食和夜宵, 减少快餐和零食。饮食方式不规律, 如经常不吃早餐或三餐分配不均, 都可扰乱体内物质代谢。合理餐次能量分配为早∶中∶晚=25%∶40%∶35%。
运动:有氧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脂肪肝
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是反映人体中脂肪氧化燃烧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许多研究显示,有规律地进行运动的人患脂肪肝的概率比较低,而且如果是进行有氧运动,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效果会更明显。
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坚持。即便运动没有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你马上减轻体重,“消灭”脂肪肝,也要坚持下去。因为,研究显示,即使运动的强度尚不足以使体重减轻,但是也可以对肝脏脂肪产生影响。在一项长达12年的大型追踪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有关。可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舞、游泳等,运动中注意量力而行。
链接:合理补充营养素,有助防治脂肪肝
通过饮食补充充足的营养素有助于防治脂肪肝,必要时可以通过保健品或药物来补充。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生物膜,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氧化应激和肝损伤。肝内维生素E减少,会使肝脏对氧化反应的防御能力降低。有研究显示,维生素E不仅能够减轻脂质沉积,而且能进一步抑制脂肪肝向肝纤维化发展。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功能。维生素C可增加肝细胞抵抗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改善肝脏代谢功能,防止肝脏脂肪变和纤维化,增加肝脏解毒能力。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可以防止肝纤维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还有助于预防脂肪肝。由于胡萝卜素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预防脂肪肝患者发生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分为可酵解和不可酵解两种。前者可有效维持肠黏膜结构和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对肝细胞的损伤。不可酵解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肠道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有利于脂肪肝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升高、改善糖耐量、降低血脂。同时, 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 有助于控制饮食。
茶多酚和茶黄素 茶叶中成分比较复杂, 目前已知对人体有利的营养成分有茶多酚、茶黄素、茶氨酸、维生素C、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已有研究证实,饮茶可以减轻体重和体内脂肪储存、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抗氧化等多种功能, 因而可以应用于脂肪肝的防治。
深海鱼油 提取来自深海的无污染的鱼制成的鱼油,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 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两者均属于n-3(奥米加3)脂肪酸。补充鱼油有助于逆转血脂紊乱的情况,并使脂肪酸合成出现下降的趋势,可应用于脂肪肝的防治。
脂肪肝,只是肝脏中多了点脂肪吗?
形成:肝细胞中脂肪异常堆积
顾名思义,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细胞中异常堆积形成的一种疾病。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动态调节平衡失调,脂肪异常堆积在肝脏组织细胞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脂肪滴,使肝脏肿大并呈现出黄色。脂肪肝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状:发病率逐年攀升
脂肪肝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成人的脂肪肝患病率已高达34%,有75%的肥胖者出现脂肪肝,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比例也高达34%~74%。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我国的脂肪肝增长迅速并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区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15%以上。
危害:可引发各种慢性甚至严重疾病
脂肪肝对人体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肝脏多了些脂肪”那么简单。患上脂肪肝后,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控和治疗,对它“听之任之”,那么随着脂肪肝的病情逐渐发展,患者有可能进一步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严重疾病。而危害还不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脂肪肝与肥胖、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哪几类人易患脂肪肝?
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者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肥胖者由于过量摄入高脂、高能量饮食,机体营养过剩,致使脂肪酸释放增加,大量进入肝脏,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与脂肪的分布有关,“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酸水平更高,代谢更活跃,更容易导致脂肪肝。
有慢性疾病,尤其是有2型糖尿病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各种慢性病如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尤其是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伴发脂肪肝。在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00%被发现患有脂肪肝,50%的患者有脂肪性肝炎,19%的患者患有肝硬化。
饮酒,尤其是“贪杯成瘾”者饮酒过量已经成为中青年人患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75%~95%的嗜酒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并直接损害肝脏组织,形成“酒精性”脂肪肝。
饮食方式不健康,尤其是爱夜加餐者饮食不规律、经常外出就餐、爱吃零食、习惯晚上睡前加餐、进食速度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导致机体摄入能量过多,导致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引发脂肪肝。有晚上睡觉前加餐习惯的人,如果不注意加餐食物的选择,容易患上脂肪肝。
缺乏运动,尤其是“沙发土豆”们由于汽车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以及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缺乏运动、多坐少动、以车代步等生活方式均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引起脂肪的过量蓄积,引发脂肪肝。而如果休闲时间都是坐在沙发上,以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度过,那么发生脂肪肝的概率就更大了。
防治脂肪肝,你能做什么?
营养:低脂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和补充各类营养素
人体临床试验显示,相对于健康人,脂肪肝患者的膳食总能量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更高,而多不饱和脂肪、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摄入量较低。所以,无论是为了预防或治疗脂肪肝,都必需在合理安排饮食上下功夫。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 合理调整营养素的比例, 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摄入,通过降低体重, 进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有研究报道,低脂膳食可以减少肝脏内脂肪的含量,并且可以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有助于肥胖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改善肝脏的受损情况。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对于脂肪肝也存在影响。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水平,并改善肝脏的炎症情况。
膳食里的不同营养物质也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氧化应激是单纯性脂肪肝发生并发展成为脂肪性肝病的关键环节,抗氧化维生素有助于人体抵御氧化损伤并减轻炎症,因此可以发挥保护肝脏的有益作用。补充抗氧化维生素对预防和治疗脂肪性肝炎以及肝纤维化尤为重要。
要预防脂肪肝,需避免长期过量饮酒,而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戒酒是必需的。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包括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 避免暴饮暴食和夜宵, 减少快餐和零食。饮食方式不规律, 如经常不吃早餐或三餐分配不均, 都可扰乱体内物质代谢。合理餐次能量分配为早∶中∶晚=25%∶40%∶35%。
运动:有氧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脂肪肝
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是反映人体中脂肪氧化燃烧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许多研究显示,有规律地进行运动的人患脂肪肝的概率比较低,而且如果是进行有氧运动,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效果会更明显。
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坚持。即便运动没有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你马上减轻体重,“消灭”脂肪肝,也要坚持下去。因为,研究显示,即使运动的强度尚不足以使体重减轻,但是也可以对肝脏脂肪产生影响。在一项长达12年的大型追踪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有关。可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舞、游泳等,运动中注意量力而行。
链接:合理补充营养素,有助防治脂肪肝
通过饮食补充充足的营养素有助于防治脂肪肝,必要时可以通过保健品或药物来补充。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生物膜,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氧化应激和肝损伤。肝内维生素E减少,会使肝脏对氧化反应的防御能力降低。有研究显示,维生素E不仅能够减轻脂质沉积,而且能进一步抑制脂肪肝向肝纤维化发展。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功能。维生素C可增加肝细胞抵抗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改善肝脏代谢功能,防止肝脏脂肪变和纤维化,增加肝脏解毒能力。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可以防止肝纤维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还有助于预防脂肪肝。由于胡萝卜素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预防脂肪肝患者发生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分为可酵解和不可酵解两种。前者可有效维持肠黏膜结构和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对肝细胞的损伤。不可酵解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肠道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有利于脂肪肝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升高、改善糖耐量、降低血脂。同时, 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 有助于控制饮食。
茶多酚和茶黄素 茶叶中成分比较复杂, 目前已知对人体有利的营养成分有茶多酚、茶黄素、茶氨酸、维生素C、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已有研究证实,饮茶可以减轻体重和体内脂肪储存、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抗氧化等多种功能, 因而可以应用于脂肪肝的防治。
深海鱼油 提取来自深海的无污染的鱼制成的鱼油,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 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两者均属于n-3(奥米加3)脂肪酸。补充鱼油有助于逆转血脂紊乱的情况,并使脂肪酸合成出现下降的趋势,可应用于脂肪肝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