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挑对零食的关键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v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零食记忆的童年会是什么样,所以,家长不必让孩子和零食完全“绝缘”,把握好儿童零食的选择标准,学会看食品营养标签,为孩子提供健康零食才是关键。
  了解零食新定义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对零食的定义为: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和饮料。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的零食消费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11.2%上升到了2018年的56.7%,零食提供的能量大约可占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
  2020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协会最新正式发布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儿童零食标准),并于6月15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出台针对3~12岁儿童零食的新标准。相对于普通零食,新标准在原料、感官、营养成分、安全指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和包装等多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营养学界对零食的新定义是:正餐以外,用于补充能量、平衡营养或增加水分,能够放松悠闲、愉悦心情的食品。儿童零食是指适合3~12岁儿童食用的零食。
  根据儿童零食标准,给孩子挑选零食
  想让孩子科学地吃零食,我们需要了解国家制定的儿童零食标准。
  ● 所用油脂不应含有(非天然)反式脂肪酸。
  ● 原料不应使用辐照或微波处理。
  ● 应少添加油脂、食糖和食用盐。
  ● 仅允许添加婴幼儿辅食中允许的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量,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和甜味剂。
  ● 口感应符合产品特性,不崩牙。
  ● 产品标签中应标注致敏物质信息。
  针对以上国家发布的儿童零食标准,我们将为家长做出详细的解读,帮助家长科学地为孩子选购零食。
  避开零食里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
  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可存在于牛、羊等的脂肪组织和乳制品里,有些纯牛奶的营养标签上也会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这种情况不必担心。需要尽量避免食用的是非天然的反式脂肪酸,一般在零食中标注的反式脂肪酸就都是非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
  看零食的营养成分表,在脂肪下面如有“反式脂肪酸”的标注且为“0”就相对比较放心;还要仔细看配料表中是否隐藏着非天然反式脂肪酸的成分,如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等。常见的零食中,很多口感香、脆、滑的高油脂食物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奶油蛋糕、饼干、巧克力派、蛋黄派、炸薯片、爆米花、冰激凌、沙拉酱、奶茶等。
  随着食品工业技术的进步,可使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降低。我国对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规定是:含量≤0.3g/100g即可标示为“0”。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含有“0”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每种都吃一些,或者吃得比较多,累积起来就不是“0”了,甚至可能会摄入过量。
  不给孩子选经过辐照处理的零食
  这条标准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辐照或微波灭菌比较常见,能够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例如,在某方便食品的外包装袋上,即可找到“脱水菜、香辛料采用国际惯用辐照杀菌技术处理”的标识文字。
  虽然研究已充分证实了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不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危害,但是却会对产品包括蛋白质在内的营养素成分造成一定损失。因此,不建议孩子吃经过辐照杀菌的原料的零食。
  应注意选择少盐、少糖、少油的零食
  少盐、少糖、少油几乎适用于所有人。之所以在儿童期特别强调,是因为童年期形成的食物口味偏好,往往可以保持到成年期。如果孩子从幼儿期就习惯了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明显增加将来发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高糖饮食还会诱发孩子乳牙出现龋齿。
  让孩子习惯新鲜食物的原汁原味,应从小养成清淡口味的饮食习惯。有些零食饮料为了增强口感,会加入各种名目的“添加糖”“隐形盐”。食品配料表中的“添加糖”,除了常见的蔗糖、白砂糖,还包括麦芽糖、乳糖、果葡糖浆、葡萄糖等。
  家长选购零食时,要注意食品营养标签的配料中排在前几位的有没有蔗糖、白砂糖;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中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不宜过高;还要重点看“营养素参考值%”(NRV%),按照成人的推荐摄入量,如每100克食物中钠的NRV%是50%,即每吃100克,就摄入了成人全天所需钠的一半,孩子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量约为成人的1/2~2/3,因此如果孩子吃100克这样的食物,就几乎摄入了全天需要的钠。
  选择零食,食品添加剂越少越好
  食品添加剂按照国家标准剂量添加是安全的,不会对成人造成不良影响,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但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儿童制定的添加剂限量标准,总体上建议儿童食品所含添加剂越少越好。
  配料表中的各种原料成分都按照含量由高到低排序,给孩子选购零食,记住:成分越简单越好!儿童零食标准明确了要参照婴幼儿辅食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特别限定不应含有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等)、人工色素(日落黄、胭脂红、亮蓝、诱惑红等)、甜味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甜蜜素等)。
  另外,新的儿童零食标准还提出了食品的感官要求,如应有正常的色泽,香味或气味等,这提示家长有些产品名称中有不同“口味”的零食,如草莓味、葡萄味等,要注意查看配料表,是含有果肉、果汁,还是仅添加了不同口味的香精。少量香精即可调出香浓的味道,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吃零食也有安全隐患,要确保孩子的食用安全
  标准中要求:儿童零食的外观设计不应有明显坚硬的尖锐突出,以免崩到孩子的牙齿。如果产品在食用过程中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安全,必须在包装标签中醒目标注。另外,有些零食中添加了非食用的附加物,如小卡片、小玩具、干燥剂等,要确保不会对儿童造成伤害,干燥剂的外包装应有明显的警示图案,防止儿童误食。这些都提醒我们:孩子在吃零食时,家长要像在他吃正餐时一样做好看护。
  √在给孩子吃零食前,要拆开包装好好检查一下,把不能吃的物品拿出来后再给孩子。
  √学龄前的孩子活泼好动,但是,吃零食时一样需要安静地坐好再吃,不能边吃边玩,更不能在跑跳玩耍或哭闹时吃零食,特别是整粒的坚果、葡萄等,以免误呛入气管造成窒息。
  要注意零食产品标签中标注的致敏物质信息
  现在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家长要格外留心。在给孩子选购零食时,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过敏原信息。新标准强制要求必须明确标注过敏原。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海鲜、花生、坚果、大豆、小麦等。
其他文献
冬天,孩子更容易感冒发烧,而家长担心的是,孩子感冒会发展成肺炎。了解肺炎的一些相关知识,心里有了底,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些孩子一到冬季就容易得肺炎,难道说肺炎和冬季是绝配?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孩子冬天很容易患肺炎呢?除了与孩子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冬季温差大易感冒有关,还与家长不了解肺炎的早期表现导致护理不当有关。孩子感冒后,家长如果能早早地分辨出肺炎的苗头,及时就诊,及时治
彤彤妈 “我家宝宝可能是太活泼了,交代他一件事,还没听一半呢,就跑开了,然后转悠半天,又跑回来问:“妈妈,你让我做什么来着?”宝宝听话只听到一半,这让我有些担心,怎样才能培养宝宝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呢?”  宝宝为何不善于倾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许多宝宝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却不会倾听他人。这是为什么呢?  宝宝的听觉系统容易疲劳  宝宝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静静地坐着听一天报告,年龄越小,听觉集
2019年10月22日下午,门头沟家园共育提升项目三期大型落地活动第四场—“家园共育—让每个孩子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在门头沟影剧院如期举办。全区幼儿园教师代表及家长近700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玉娟老师,她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如何更好地协同工作。  讲座一
闷热的夏天到了,猖狂的蚊子最爱宝宝这样的小鲜肉,一咬一个包,宝宝哭闹不说,妈妈还特别担心传染性疾病找上宝宝。如何将蚊子拒之门外?  市面上的防蚊“神器”很多,但大多数其实都用处有限,最好的办法还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加防护。1岁以内的宝宝,行动还不灵活,被蚊子一叮一个准,还要依靠爸爸妈妈为宝宝打造出一个无蚊环境。  家居:坚决不留卫生死角  要保持家中的整洁和清洁,避免留有卫生死角,让蚊子有很多藏身
这一次我想说的话题,不是“升学”,也不是“能力提升”,而是我们还需要引导孩子去看看他以外的其他的人和外部的世界,去思考、去行动,去和他们建立起关联。也就是“公益思维”——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关注其他人的利益。  比如说,有个家长给过一个特别棒的例子,说她的孩子每天都会多削好几根铅笔,带去学校。为什么呢?孩子说,因为总有同学忘记带铅笔,自己多带几根,可以借给他们。这就是“不仅关注自己有没有铅笔用(这是
关于给孩子喂药  给孩子喂药时,你家孩子很配合15%  虽然不配合,但哄着能吃下45%  完全不配合,吃药像打仗40%  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15%里的夫妻关系最让你困扰的是(多选)  相互关心不够29%  他对孩子不够上心16%  育儿方式有矛盾15%  生活方式不一致20%  对方赚钱少9%  其他11%  如果能够互相关心,后面的问题也许就好解决了婆媳关系中让你困扰的是  生活习惯差异19%
游戏开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捣乱”带给孩子的各种益处。  给“捣乱”游戏4个理由  1.培养创造力  “捣乱”游戏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想怎样表现就怎样表现,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非常有利。  2.满足好奇心  孩子喜欢探索新事物,可大人们总是害怕有危险,或怕孩子弄脏或弄坏东西而阻止他们去探索,所以孩子的好奇心很难得到满足。而“捣乱”游戏却能带给孩子们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  3.有利于身体的均衡发育
好习惯培养方案  2~3岁的宝宝喜欢自己动手,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自己叠被子,甚至想自己扫地、擦桌子呢。此时,如果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做事情的乐趣与成就感,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只做力所能及的事儿  首先,婷婷妈会挑选出宝宝现阶段可以掌握的日常行为,如用筷子吃饭,自己穿衣、洗脚,自己叠被子等。能做好的,让婷婷先做起来,孩子越做越熟练,得到的表扬越来越多,这会增强
守时,正成为一个人的品性甚至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宝如果从小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不仅会受老师批评,遭同学白眼,自己心里也很不舒服。自小教会孩子守时,对他今后的成长大有好处。  妈妈带乐乐去上舞蹈课。该出发了,乐乐还在兴趣盎然地看绘本。“妈妈,我还要再看一本。”妈妈好说反说,乐乐就是不听,结果迟到了。课间有15分钟休息时间,乐乐要去玩秋千,荡呀荡呀,时间过得飞快,妈妈提醒说,该上课了,乐乐说:“
一听到白血病,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问:“要不要做骨髓移植?”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述,绝大多数儿童白血病并不需要骨髓移植,化疗才是首选。  只有针对高危性以及复发性白血病,才需要考虑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怎么回事,具体是如何开展的?这里我们选取父母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来进行科普解答。  骨髓移植等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输注造血干、祖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