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熔炉两年》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ue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联书店一九八七年底出版的《大熔炉两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作者刘宗仁是中美建交后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公费留学生,为了结合自己的专业——新闻记者,他放弃了学位,改为访问学者,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报道了在美国两年多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坦率地揭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想,对不同民族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习,做了客观的评述。
  作者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他放弃硕士学位,为的是不局限于在课堂读死书,而把自己放到社会这所大学校里经受磨练,这一决定既说明了作者的决心和魄力,也体现了“学”为了“用”这一明确的目的和执着精神。
  作为一名记者,作者处处都抓住观察生活的机会,想方设法到社会各阶层中去——到农场当临时工,到书店当售货员,参加我国在美的展览工作,甚至去教堂,和神父做朋友。正因为如此,他对美国社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他有条件就自己的观察去比较民族素质的差异,也能看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人的价值观念的异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民族来自世界各地,四方杂处,融合一体。换言之,美国文化撷自世界各民族的精华。美国和我们——一个刚刚起飞的古老国家比,物质生活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差距同样反映到精神文明方面。如何正视这差距?作者以生活中的实例,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一些细致的心理描写,是引人深思的。
  作者有写日记的好习惯,接受了一位美国朋友的建议,把在美国的经历写成书在美国出版,得到好评。我很高兴地看到三联书店又为这本书出了中文版。我觉得书中涉及到的对中国留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值得当前留美学生们参考,这也包括遣送学生的单位,和有关的领导部门。学是为了用,出国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前留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是否对口,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国后是否能用其所长等等。一些留学生在考虑学成后是否回国时,这都是直接有关的问题。
  留学国外的学生都是国家的财富,他们也大多是好样的,去年秋天我在明尼雅波尼斯见到明尼苏达大学中国中心的主任倪德尔女士,她告诉我留学生中以中国大陆去的留学生成绩最好。正因为这样,国内的有关部门和领导更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注意与关怀。
  
  (《大熔炉两年》,刘宗仁著,三联书店一九八七年十月第一版,2.10元)
其他文献
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六月版《潮州梦》一书,收历史小说五篇。其中“潮州梦”一篇是以韩愈被贬潮州一事作为历史背景。故事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韩愈对此毫不介怀。下车伊始,闻得此地有银场、锡场、盐场,盛产稻米、甘蔗……,那名胜湘子桥便在邑外不远处,他更觉满意……”。韩愈被贬潮州是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而潮州湘子桥始建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一一七○年),初名“济川桥”,明代时改为“广济桥”
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戏剧家、艺术评论家兼首部《百科全书》主编的狄德罗(Denis Diderot),出生于一七一三年、卒于一七八四年,刚刚过去的一九八四年是他逝世二百周年忌辰。为着纪念他在法国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各方面领导及发动的启蒙运动,尤其是他作为《百科全书》主编而以简洁、明朗的文笔,清爽、精致的插图,使人民大众分享各科知识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法国文化部会同一些公私学术、文化
2013年5月12日是母亲节,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良友剧团师生携志愿者86人,应邀来到海淀区大柳树社区,为社区二百多位70~80岁的白发母亲们,表演了他们今年新创作的教育论坛剧《特殊的生日宴》。  初一年级的良友剧团成员们齐声背诵了《弟子规》,以此作“孝”的倡导,还播放了获得奥斯卡奖殊誉的华人导演李安专程从美国飞回台湾陪母亲过母亲节的喜乐照片。朗诵、歌舞、相声等节目组成的文艺汇演,以及从幼儿园
编者按 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三人今年五月联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建议在文学史研究中建立一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就是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方文化大撞击大交流
解放后,关于出版家的传记,似乎只出了一本讲旧俄出版家绥青的(《为书籍的一生》)。就这样,这件事在“文革”中还成了一场风波,攻之者谓这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当然还出过邹韬奋的传记,但那不是着重讲他的出版事业的,何况韬奋创办的书店在“文革”中也曾被诬为“黑店”。因是之故,谁敢再为中国的出版家树碑立传?  商务印书馆为它的创始人张元济出版了一本传记:《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王绍曾著),打破了这个沉默。书
2021年5月,肖玉妹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人们常说的点翠是指产品还是工艺?”《环球人物》记者问点翠非遗传承人肖玉妹。  肖玉妹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氏点翠”的第三代传承人,坐在记者面前的她秀气文雅,头上戴着一支华丽耀眼的点翠发簪。她指着发髻,说:“我们所说的‘点翠’,通常是指产品,而点翠工艺,是指把翠鸟羽毛镶嵌在首饰的金属胎体上的一个过程。”  点翠工艺是中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效果;南风效应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追寻理想的心理课教学效果,但一直都未能如愿,这可能也是心理学同行的一块心病吧。何为理想的心理课教学效果?我想用一个有趣的心理寓言来呈现:  南风与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拼命刮,寒风刺骨,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大衣越裹越紧。而南风则是徐徐吹动,行人觉得温暖,继而觉得太热,开始脱掉衣服。南风取得了胜利。  
随着海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传统的儒学及其文化价值的反省,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杜维明先生是美籍华裔学人,长期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宗教研究室主任。近年来,他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多次来我国讲学,这里刊发的访问记,反映了他的有关学术观点,发表这篇访问记,旨在引起更多人对有关儒学文化价值与社会变迁问题的思考。    口杜维明先生,从六十年
明徐渭(文长)所撰《四声猿》杂剧,数百年来,脍炙人口。吴县吴瞿安先生且曾称之为“其词雄迈豪爽,直入元人之室。”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一月,由周中明校注后出版。这个校注,比较精详,颇可一读。但内中有一条注,似乎尚可商榷。  116页上的本书所附《歌代啸》杂剧中,有一句剧中人李和尚的白:“若是葡萄架一时倒了怎处?”在126页的第七十三条注中说是:“葡萄味带酸,有酸吃醋之意。”而其实,作这样注并不完
这篇小文,不是经验之谈。  仅仅谈谈我的学习生活,我的求索,我  的希望。    也记不清了,我为多少本外国文艺书籍设计了封面。朋友们都说我的封面设计“洋”。但很少人知道我从艺却是从“古”开始的。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令人难思难解。  人生道路上的转折又往往那样奇特。在我读书时期,曾狂热醉心于中国传统艺术。直至在朵云轩(这是家集“古”大成的书画社)实习期间,受到的都是传统艺术的熏陶。它是那样强烈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