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作为一句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多么深的影响呀。用一颗“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去紧紧握那稚嫩的小手,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浓浓的师生情。
回忆从教的时间里,在这其间有过许多甜、许多泪、许多苦、许多辣,而记忆中的每一页画面,尤其是来到一个新的集体、教这个新的班级时的片段是那样值得品味、思索。
在我担任的班级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要数陈小刚同学了,下面让我来说说有关小刚的事吧。小刚是我校出了名的“调皮王”,他性格比较粗暴,遇事爱冲动,在班上称王称霸,言行极具攻击性,他被人说得一无是处。刚接任这个班时,一开始我就注意上他了,上课时总开小差,有时故意大声地翻翻书,有时和前后的同学说话,有时自己画画还传给其他同学看,自己不听讲还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有些任课老师向我投诉,小刚还在课堂上不听课乱串位置,高声说话,顶撞老师无视老师的存在,而且课后不交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糊弄完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青春期有冲动,他又增添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报复心重,只要别人给他告状,老师批评了他,他回过头来立刻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报复,使得班内的同学处在一种压抑、恐惧、不正常的班风中,针对这样情况,我对他进行了三个方面努力。
1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开学后不久的一节英语课上,他又给老师捣乱,不听讲乱画画,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他还不服气,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见此情景,我没有马上教育他,而是等他静下心来的时候,才慢慢地给他分析问题。开始,他还是不服气,据理力争,为自己找托词。我耐心地等他申辩完,就事论事,摆出道理,小刚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鲁莽,承认自己是一旦受到别人的轻微的伤害,或稍不如他的意的,就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有了不满,他的解决办法就是以反常的行动显示自己的存在:谁要是惹了他,他就对谁寸步不让,他的这些行为,充分体现出他霸道的坏习性。
这样一个“霸道”的小孩,我不能不管,不能听之任之,否则长大以后还怎么教育。在接班之前我就和原班主任详谈过,了解了一些他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后来,我和他的家长积极联系,在一次长谈中,我才知道他家的大概情况:他的家庭生活较优越,从小开始,家里人把他当成“掌上明珠”,千方百计给他吃好的穿好的,小心呵护,使他从小就形成了好动、任性、娇生惯养、脾气暴躁的性格。
回顾他的成长经历和我对他的观察了解,我认为小刚的称王称霸行为与家长的溺爱教育有关。对待这种学生不能只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对他敷衍了事,也不能采取“高压政策”,造成他心理上对老师的恐惧,孩子是纯真的,他也需要获得纯真的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教育他健康成长,对他一味的溺爱不是真爱,对他进行过多的批评则会造成他心灵上更大的伤害,作为老师,应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提高孩子的信心,鼓起他的勇气,用真心去关怀去温暖他,用完全的信心去感化他,使他告别幼稚的昨天,坚定地走向美好的明天。为此,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2、适当鼓励,树立信心
鼓励,是镶嵌在人的心灵上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它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强大内动力。有本杂志上登载这么一件事,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学生分成为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的学生采取一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对第三组的学生不断地给予批评。实验结果表明,经常受到关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总挨批评的第三组学生也有所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学生却几乎在原地踏步。
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有多么巨大的作用。鼓励是营造一种保护学生自信心的观念。对那些所谓“差生”后进生,老师要充满爱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让他真正体会到求知、探索、积极思维和创作的快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鼓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对后进生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的。教师要善于研究发现每个后进生的优点,尤其是对他们的兴趣、特长、爱好的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因此我对小刚细心观察,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热情地给予表扬,使他产生自豪感,为了鼓励他,我还努力地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他比较热心,有一次我见到孩子们吃完饭后,餐盒就乱放在盒子里,他是个有心眼的孩子,见我在看,就主动要承担任务。于是我就让他进行整理,他把任务完成得很好,我冲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件事后,我在班中对他进行了大力表扬,也为他在同学们心目中重新树立了形象。在后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只要发现他有一丁点的进步,都对他特别表扬,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有所改变。第二学期开学,我发现他的字进步很大,于是常在班中表扬他,还把他的作业本当作示范在班中进行展示,又为他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我让他学得:我的做法终于得到老师的认可,我并不是其他人说的一无是处。
3、家校联系,加强教育配合
小刚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坏习性已经形成,要改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经常和他的父母进行联系,及时反映他在学校的问题,争取能够取得家长的配合。他的父母也表示今后多抽时间、督促、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我联系,了解情况……
教师的鼓励,学校、家庭的配合,使小刚的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课能够认真听讲,有时还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尽量的不在课上捣乱。有时还能受到任课老师的表扬,在联系本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好。他欺负人的毛病也有所改正,不会动不动就随便地打人,能够和同学友好的相处了。在家、校联合监督下,学习积极性有了提高。我们学习了语文《古诗四首》,在上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背诵,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虽然他现在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与别人发生冲突,在课堂纪律上还要再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希望他能继续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通过对小刚的教育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力量。爱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老师要用爱去排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要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老师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吧!
回忆从教的时间里,在这其间有过许多甜、许多泪、许多苦、许多辣,而记忆中的每一页画面,尤其是来到一个新的集体、教这个新的班级时的片段是那样值得品味、思索。
在我担任的班级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要数陈小刚同学了,下面让我来说说有关小刚的事吧。小刚是我校出了名的“调皮王”,他性格比较粗暴,遇事爱冲动,在班上称王称霸,言行极具攻击性,他被人说得一无是处。刚接任这个班时,一开始我就注意上他了,上课时总开小差,有时故意大声地翻翻书,有时和前后的同学说话,有时自己画画还传给其他同学看,自己不听讲还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有些任课老师向我投诉,小刚还在课堂上不听课乱串位置,高声说话,顶撞老师无视老师的存在,而且课后不交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糊弄完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青春期有冲动,他又增添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报复心重,只要别人给他告状,老师批评了他,他回过头来立刻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报复,使得班内的同学处在一种压抑、恐惧、不正常的班风中,针对这样情况,我对他进行了三个方面努力。
1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开学后不久的一节英语课上,他又给老师捣乱,不听讲乱画画,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他还不服气,一副受了多大委屈的样子。见此情景,我没有马上教育他,而是等他静下心来的时候,才慢慢地给他分析问题。开始,他还是不服气,据理力争,为自己找托词。我耐心地等他申辩完,就事论事,摆出道理,小刚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鲁莽,承认自己是一旦受到别人的轻微的伤害,或稍不如他的意的,就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有了不满,他的解决办法就是以反常的行动显示自己的存在:谁要是惹了他,他就对谁寸步不让,他的这些行为,充分体现出他霸道的坏习性。
这样一个“霸道”的小孩,我不能不管,不能听之任之,否则长大以后还怎么教育。在接班之前我就和原班主任详谈过,了解了一些他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后来,我和他的家长积极联系,在一次长谈中,我才知道他家的大概情况:他的家庭生活较优越,从小开始,家里人把他当成“掌上明珠”,千方百计给他吃好的穿好的,小心呵护,使他从小就形成了好动、任性、娇生惯养、脾气暴躁的性格。
回顾他的成长经历和我对他的观察了解,我认为小刚的称王称霸行为与家长的溺爱教育有关。对待这种学生不能只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对他敷衍了事,也不能采取“高压政策”,造成他心理上对老师的恐惧,孩子是纯真的,他也需要获得纯真的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教育他健康成长,对他一味的溺爱不是真爱,对他进行过多的批评则会造成他心灵上更大的伤害,作为老师,应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提高孩子的信心,鼓起他的勇气,用真心去关怀去温暖他,用完全的信心去感化他,使他告别幼稚的昨天,坚定地走向美好的明天。为此,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2、适当鼓励,树立信心
鼓励,是镶嵌在人的心灵上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是一种精神催化剂。它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强大内动力。有本杂志上登载这么一件事,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学生分成为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的学生采取一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对第三组的学生不断地给予批评。实验结果表明,经常受到关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总挨批评的第三组学生也有所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学生却几乎在原地踏步。
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有多么巨大的作用。鼓励是营造一种保护学生自信心的观念。对那些所谓“差生”后进生,老师要充满爱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也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让他真正体会到求知、探索、积极思维和创作的快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鼓励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对后进生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的。教师要善于研究发现每个后进生的优点,尤其是对他们的兴趣、特长、爱好的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因此我对小刚细心观察,对于他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热情地给予表扬,使他产生自豪感,为了鼓励他,我还努力地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他比较热心,有一次我见到孩子们吃完饭后,餐盒就乱放在盒子里,他是个有心眼的孩子,见我在看,就主动要承担任务。于是我就让他进行整理,他把任务完成得很好,我冲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件事后,我在班中对他进行了大力表扬,也为他在同学们心目中重新树立了形象。在后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只要发现他有一丁点的进步,都对他特别表扬,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有所改变。第二学期开学,我发现他的字进步很大,于是常在班中表扬他,还把他的作业本当作示范在班中进行展示,又为他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我让他学得:我的做法终于得到老师的认可,我并不是其他人说的一无是处。
3、家校联系,加强教育配合
小刚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坏习性已经形成,要改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我经常和他的父母进行联系,及时反映他在学校的问题,争取能够取得家长的配合。他的父母也表示今后多抽时间、督促、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我联系,了解情况……
教师的鼓励,学校、家庭的配合,使小刚的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课能够认真听讲,有时还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尽量的不在课上捣乱。有时还能受到任课老师的表扬,在联系本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好。他欺负人的毛病也有所改正,不会动不动就随便地打人,能够和同学友好的相处了。在家、校联合监督下,学习积极性有了提高。我们学习了语文《古诗四首》,在上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背诵,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虽然他现在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与别人发生冲突,在课堂纪律上还要再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希望他能继续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通过对小刚的教育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力量。爱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老师要用爱去排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要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老师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