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式分析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概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6857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概念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基础,本文从教学中关于地理概念的问题从发,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对策,并以对流雨这一概念为例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地理概念;问题;对策
  一、 结合实际生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利用观察和比较获得概念
  观察和比较是对地理概念进行教学最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但相异的地理概念或具体案例的比较,比较其异同点,明确不同概念的区别及联系,达到深化概念特征和分清概念内涵的目的。
  如在识别地形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学校附近的山体,便可形象直观地看到山谷和山脊等地形;通过对寒暖流的判断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在学习自然带类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樟树和梧桐等树种来分析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区别;通过观察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草质的区别,理解乳畜业的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响乳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以及乳畜业在全球的分布状况;通过对星云和云朵、陨石和流星的比较、正在宇宙中航行的宇宙飞船和在地球上待发射的宇宙飞船等的比较,来进一步学习概括天体的概念;通对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等来对比背斜和向斜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其成因;还可以通过对汽油和石油、小麦和森林、森林和闪电等的对比来学习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 注重内部的知识体系,系统、科学地分析概念的形成过程
  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将许多地理事物的具体特征加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在地理教学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过程还原给学生,并把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呈现给学生,便是有效的科学方法渗透。
  同时,多运用一些相关的变式,让学生牢固掌握地理概念的本质属性。采取适宜的组织策略,建立完整的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一方面,学生在掌握领会的基础上,将习得的概念用于解决同类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所学概念的融会贯通,以及用所学的概念解决新情景中的实际问题。
  下面,以对流雨这一地理概念为例,联系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分析了对流雨这一概念的学习过程。
  1.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后,容器表面会形成大量的水珠。
  2. 夏季午后短时间的强降水、雷暴、大风天气,对高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观察、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形象直观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师:引出对流雨一词。提出问题:为什么?
  接下来,教师通过四个探究,将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引导其思考并不断深入,帮助学生得出降水的条件。
  探究1
  1. 教师联系化学的溶解度,提出:
  在一定气温、气压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含量是有限的。
  2. 教师介绍实验数据,展示图片。
  学生思考、讨论:
  1. 三图说明,水汽的饱和度和气温的是一个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到下表(正相关):
  饱和度在知识上虽跨学科,但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降低了知识本身的难度,也考查了学生从图形中提取信息和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2. 如果将30℃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1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得出降水条件1:降温容易成云致雨。
  探究2
  教师引出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适当的情况下,可直接提出问题。
  变式思维:
  1. 如果10℃的饱和空气温度升至30℃,还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吗?为什么?
  2. 如果将30℃的非饱和空气温度降至10℃,一定会出现同样情况吗?为什么?
  学生得出降水条件2: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湿润)。
  思维拓展:
  如果要将30℃时的非饱和空气达到过饱和,有什么措施吗?
  通过变式思维和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多角度、系统地去分析地理事物,同时也牢固掌握该地理概念的本质属性。
  探究3
  展示图片(大气垂直分层)
  变式思维:
  在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对流层中,在垂直方向上,上升还是下降更容易成云致雨?
  学生得出降水条件3:垂直方向上,上升更容易成云致雨。
  将所得的规律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具体环境。
  探究4
  展示图片(热力环流):
  变式思维:
  在热力环流示意图,近地面ABC三处,哪些地方更容易成云致雨?
  学生得出降水条件4:从热力条件看,若近地面高温,更容易成云致雨。
  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连结。
  归纳
  师生共同将4个条件组合起来,归纳对流雨的概念:
  条件1:降温容易成云致雨。
  条件2: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湿润)。
  条件3:垂直方向上,上升更容易成云致雨。
  条件4:从热力条件看,若近地面高温,更容易成云致雨。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
  (图表式:近地面热→水汽上升→冷却凝结→云层增厚→降水)
  巩固1
  原理巩固:
  判断,哪个图表示对流雨?
  对基本概念的判断,也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评价。
  巩固2
  变式思维及迁移训练:
  1. 赤道和两极,哪里更容易形成对流雨?
  2. 分析对流雨分布的纬度地区,主要是中低纬还是中高纬?
  3. 分析对流雨形成的时间,主要是夏季还是冬季?
  4. 观看视频(《延时摄影下的雷阵雨,原来雨天这么美》),从温度、降水、风等方面讨论分析:当对流雨发生时,可能会有哪些天气现象?可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这些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5. 读图,试分析下图中地形雨的成因。
  锻炼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迁移、应用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地理概念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学科素养,不仅使他们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而且还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进一步利用地理相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目的。
  參考文献:
  [1]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兰英.美国“概念-过程”课堂设计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41-45.
  [4]王敏霞,赵丽霞.课改后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比较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12):62-65.
  作者简介:
  陈晓,云南省大理市,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本文以《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阐述了以地理板图为基础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绘图、识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由“地”到“理”的地理思考方法。  关键词:板图;探究式;小组合作;识地求理  案例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地理学科纳入徐州市中考科目以来,很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经历了千年风雨屹立不倒,而近年来,随着各种通讯媒体的不断崛起,各种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冲击着我国青少年甚至于儿童的生活。在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下,很多青少年开始走向迷茫,那么在这个文化碰撞激烈的年代中,谁应该是小学教育中弘扬我国伟大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呢?毫无疑问——小学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传统文化;中华民族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第一线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机制改革的深化,培养小学生语文整体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小学生语文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能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的认知模式,也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的阅读认知理解。鉴于此,本文就以人教版三年级全册书作为整体阅读教学案例,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整体阅读能力培养展开详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阅读;问题研究  一、 引言  整体性原则是人们认知事物和了解事
摘 要: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科书的版本众多,人教版统编教材填补了北师大版教材的不足之处,教材内容的呈现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序性;完整性;历史素养  蔡元培在《蔡元培史学论集》中写道:“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写景记叙文属于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对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说它是难点则是由于小学生的社会阅历并不丰富造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突破写景作文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打开学生写景世界的大门。  关键词:写景文教学;小学;多样教学  写景作文要求学生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迷人景色转化为自己笔下生动形象的描述,并在字
摘 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已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他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生活的号召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活动参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以致用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教育理念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本文立足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生活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两方面谈一谈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
摘 要:历史教学与历史考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历史教学涉及的双方是教师与学生,中考历史试题发布后,历史教师都会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助其科学把握历史学科命题方向与命题规律。因此,历史试题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有效指导其教学实践;而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助于其提高复习效率,进而科学备考。  关键词:历史记忆;历史思维;综合应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
摘 要:校园足球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还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我县校园足球小学阶段的足球活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若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保障我县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和普及,也能加快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校园足球;小学阶段;现状与对策  我国“校园足球”是在2009年4月才正式实施的一项体育活动。面
摘 要:概念和应用是数学思维必不可少的两样基础,深度理解“定义”,并掌握“公式”是真正学好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靠题海和训练套路的。  关键词:直觉;抽象;数学思维  思维是人们根据已知条件,依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即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智力活动。数学思维是一种有序的、有系统的思考,是层层递进地观察、猜想、探索和发现事物规律的逻辑思维。  一、 软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学生在学習过程中充分将听说读写都应用到一起,学生的英语学习才可以进行得比较顺利。音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音标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音标教学时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争取让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的开端。  关键词:音标;小学英语;教学;单词  一、 引言  语音教学时整个英语教学的起点,音标教学是语音教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