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分析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声乐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门专业科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声乐教育,必须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本文就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 民族声乐 多元化 教学
  民族声乐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是一个民族的艺术象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需要重视民族声乐的发展,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从而推进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声乐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达到培养艺术人才、促进民族音乐发展的目的。
  一、继承传统唱法
  目前,很多高校在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音乐的流行性,从而使民族声乐丢失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还有些高校在民族声乐课堂中只讲述理论而缺乏实践,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民族声乐的相关技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和实践上来,将各民族优秀的声乐唱法继承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民族声乐的魅力。
  高校可以设定专门的民族声乐专业,在招生时选择更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灵活利用这一特点,在教授不同民族的声乐时,邀请该少数民族的学生来为大家表演,如朝鲜族、维吾尔族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民族声乐。此外,在高校选择民族声乐教师时,也可以聘请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师,或者在教授藏族曲目等与少数民族相关的课程时,可以邀请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手来为学生展现最真实、最原始的民族唱法,从而保证学生能真正了解原始的民族声乐,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发展。
  二、创新教学条件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不仅需要对民族传统唱法的继承,还需要高校合理安排民族声乐课程以及授课创新教材内容。在安排课程方面,因为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大多来自各个民族,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所以,高校在安排课程时应增加少数民族的声乐课程,同时搭配民族的历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民族声乐。在选择教材方面,教师除传授学生关于声乐的相关知识外,还需要选择适合的传统民族声乐曲目让学生欣赏,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族声乐。
  首先,在学习藏族声乐时,教师可以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搜集一些与藏族相关的曲目,例如《走进西藏》《阿姐鼓》等,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之后邀请学生将自己听完歌曲后的感受与同学分享,甚至邀请学生来模仿曲目中的唱法。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藏族器乐图片,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藏族音乐。其次,学校在为民族声乐安排课程时,还可以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长项分设选修课,比如民族声乐有很多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作品,教师可以分设与民族声乐的历史背景相关的课程,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如果教师有能力,还可以分设与民族文化、民族器乐等相关的选修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三、融合世界艺术
  民族声乐想要长远发展,必须摆脱以往单一的发展方式,选择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同时,还要结合世界其他民族的声乐技巧,探寻世界民族声乐与我国民族声乐的区别与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介绍并欣赏一些西方民族声乐作品,从而打开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民族声乐水平。但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西方声乐技巧时,要以本民族的声乐为基础,选择西方优秀的声乐技巧加以学习,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既具有世界性,又保留自己的民族特征。
  在教授学生民族声乐基础时,可以为学生拓展美聲唱法。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美声唱法明亮、圆润等特点,为学生播放普拉西多等著名美声歌唱家的经典作品。在学生了解并欣赏了美声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美声与我国民族声乐进行对比,邀请学生来列举美声与民族声乐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学会将两者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在教授民族声乐时,可以组织学生对比我国的歌唱家,如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宋祖英与中西合璧的吴碧霞。教师先邀请学生欣赏宋祖英的声乐作品《大地飞歌》等,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之后再为大家播放吴碧霞的声乐作品,同样邀请学生写出感受,引导学生来进行对比,以此让学生体会中西合璧的音乐与民族音乐的不同,从而促进学生对世界音乐的欣赏力与融合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是现代社会必要的发展方向,它不仅能帮助高校培养更多适应时代的艺术人才,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民族声乐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以此来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虹子.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02):223-224.
  [2]张曼.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艺术评鉴,2018(07):99-100.
  (作者简介:段凤琴,女,新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作为既可培养审美情趣又可掌握技巧性的集体项目,合唱是各学校、各社区贯彻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绝佳活动.本文在剖析核心素养要求与目标的前提下,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进
音乐文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作为地方高校音乐院系来说,则正是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对此,应推动两者的有机互动并取得共赢,实现两者跨越
将现代新媒体技术应用到中职钢琴教学中是中职院校现阶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既能够促进中职钢琴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当前,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
幼儿园是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机构,幼儿的身心还不够成熟,但趣味性的音乐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素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关注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发展成为全面实用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做好审美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美、艺术美,使学生形成健
《高教40条》作为高等学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依据文件精神,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和教育方法.钢
本文以西贝柳斯经典交响乐作品《芬兰颂》为例,通过四个方面的解读与剖析,探究音乐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