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蓄水以来汉江中下游河床冲淤变化研究

来源 :人民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后,汉江中下游河床发生了显著调整.为了加深对水库调蓄影响下汉江中下游河床整体冲淤规律的认识,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对汉江中下游水沙与河床冲淤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后,汉江中下游洪峰削减,枯水期流量增大,中水期延长,径流年内分配更加均匀,坝下游输沙总量大幅度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径流年内分配更趋均匀,坝下游输沙量进一步减少.1978~2020年,丹江口至河口河段平滩河槽冲刷了10.75亿m3,冲刷强度自上而下逐步减小;中游丹江口至碾盘山河段仍是冲刷发展最为剧烈的河段.近期河床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至襄阳河段洲滩变化较大,江心滩面积有所淤长且整体下移;襄阳至碾盘山河段洲滩、汊道基本稳定,河道游荡性减弱;碾盘山至仙桃河段深泓线横向摆动频繁,洲滩冲淤变化较为剧烈;仙桃至河口河段河床演变强度相对较小,但局部弯道有裁弯取直现象发生.分析成果可为汉江中下游防洪减灾、规划设计、河道治理、采砂管理、航道整治等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高校建制及学科边界的壁垒,创新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实施顶层设计,构建知识精密耦合的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强化过程考核,多方位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研究生基层组织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该模式依托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近3年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150余名,建成2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8门省级优质课程及相关案例库,研究生科研成果
研究生前往企事业单位的研发岗位实习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有利于克服学校教学滞后于行业热门技术的问题.通过将实习课题指定为毕业论文课题,可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由于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丰富多样,与计算机科研教学协同促进,因此实习内容主要安排为真实的信息系统研发,由具有企业研发经验的学校导师和相关公司技术人员联合管理和指导.经过研发实习,研究生在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作出贡献的同时,技术水平和社会经验均明显提升.近5年来,该培养模式下的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被行业一流单位聘用,证实了市场对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培
为进一步挖掘国际深度学习领域的科研主题演化规律,为领域发展与科技决策提供参考,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与深度学习领域相关的文献进行主题演化分析,使用SciMAT探测14866篇文献的研究主题,揭示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并对演化历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日趋丰富,影响力较大的算法是卷积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其他基础算法包括神经网络、特征提取和计算机视觉等;相关研究涉及生物医学、智慧城市、航空航天等行业,形成了特征提取、机器学习、迁移学习与遥感4类长期演化路径及8条短期演化
为解决民族地区大数据领域高水平人才不足的问题,提升民族地区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对民族地区大数据方向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真正胜任民族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与升级的需求.针对民族地区多样性强、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技术规范程度较低等问题,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及对应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通过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探索立足民族地区的构建主义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过程,推动民族地区大数据方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撑地区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用来保证无线信道中的节点正常通信,建立通信链路从而实现网络互连.MAC协议负责协调网络中节点共享无线信道的方式,尽量减少或避免节点数据传输冲突的发生,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对网络高效运转起关键作用.概述MAC协议的设计要点及分类,对调度型MAC协议、竞争型MAC协议和混合型MAC协议运行机制、性能特点及不足进行详细综述并提出未来展望.
为研究学生持续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UTAUT2与TTF等理论,构建了持续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意愿理论模型,界定潜在变量的情境概念,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通过问卷调研方式收集525份有效样本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测量模型信效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对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是直接影响学生持续使用意愿最关键因素,其次是社会影响、任务技术匹配、习惯、享乐动机、便利条件等,而努力期望对其没有影响.
为助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目标,针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指导政策、加强培训、创设环境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促发意愿”“培育能力”“强化实践”三步走的提升路径.通过转变教师评价机制,明确提升目标,促发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意愿;通过搭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个性化精准定制策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高校信息化应用氛围,使理论、工作、实践一体化,从而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创新.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1998年的罕见大洪水.基于现有资料,对2020年大洪水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冲淤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来沙和三峡水库出库泥沙明显增多是造成宜昌至湖口河段河床冲刷量偏小的原因之一,同时中下游干流洪水顶托严重,减小了宜昌至湖口河道的输沙能力;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涨水较快,易造成河道泥沙落淤,汛后退水慢,河道泥沙得不到有效冲刷.湖口至江阴江段水面比降大,加之河道含沙量低,造成冲刷量偏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
长江下游安徽河段存在较多的岸线险工段,受近年来沙量锐减及2016年大洪水的影响,岸线及护岸建筑物坡脚冲刷加剧,部分岸线及护岸出现了失稳现象.结合安徽省工程河段水文、地质、地形等资料及河道演变特性,分析了护岸建筑物失稳区域的断面变化特征,研究了护岸工程适应性及失稳破坏机理、防护对策及效果.结果表明:河岸二元土质结构及近岸深槽大幅冲刷是崩岸的主要原因,2016年大洪水加快了崩岸的发生;从防护布置、标准、型式、结构设计等方面制定应急修复、补充完善工程防护对策,实现了2017~2019年成功度汛,总体守护效果较好
针对平原区河系水力条件复杂,传统水文水力学模型建模资料需求高、流程复杂、模拟效果欠佳等问题,将平原区河系虚拟为一个水库模型,提出新安江模型、分段马斯京根模型与水库调洪演算模型相耦合的平原区河系实用洪水预报模型.选取滁河流域晓桥站为研究对象,采用2010~2020年洪水样本对模型进行率定与检验,并以2020年大洪水为例开展应用探讨.结果表明:该洪水预报模型资料局限性低、建模过程简易,能较好地模拟平原区河系的水位过程,可为平原区河系水文预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