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征地拆迁、劳资关系等引发的纠纷和社会矛盾逐渐增多,公安部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力部门,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误解、隔膜等使传统的警民“鱼水情”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的治安不稳定因素加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2008年12月25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为期3个月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如今,这场浩大的爱民走访活动已到收官阶段。2009年3月11日,江西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频庚介绍说,在2008年12月25日~2009年3月10日73天的“大走访”行动中,全省共投入警力21万余人次,集中攻克各类刑事案件6229起,并决定将“大走访”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机制和载体,长期开展下去。
公安厅长上门服务群众
“这不是舒晓琴吗?”3月5日上午,暴雨如注,赣县阳埠乡黄沙村村民陈昌升正准备出门。风雨中,一行人走了过来,给他送来第二代身份证。看着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女民警,陈昌升目瞪口呆,“舒晓琴”3字脱口而出。接过第二代身份证后,陈昌升声音微颤,说:“做梦也没想到,公安厅长给我送身份证来了。”
3月的赣南乍暖还寒,“大走访”活动的全面开启带来了阵阵暖意。3月4日至6日,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江西省公安厅厅长舒晓琴以一名普通民警的身份,与基层民警一起工作和生活,与老百姓近距离接触,服务群众,将“大走访”的初衷带到了最基层。
2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中山路社区。在社区治保主任胡国忠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年轻的社区警务室民警胡敦财。早在2008年4月25日,解放派出所副所长胡敦财和胡国忠一起召集社区内的治安积极分子,组建了义务巡逻队。提起这个巡逻队,居委会的胡秀香阿姨打开了话匣子:“胡警官他们工作做得非常细,自从有了巡逻队,社区安定不用说,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我们大事小事都找他们商量解决,思想上有啥解不开的疙瘩都找胡警官谈……”
胡敦财告诉记者,巡逻队成立后每星期至少巡逻两到三次,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大走访中,他们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活动,把《虔城市民安全防范服务手册》发到了每家每户,利用警车扩音器沿街宣传入室防盗对策,进社区为居民讲解交通、消防等法律常识,并在巡逻中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也顺带送到居民手中,针对辖区内的商铺、店面等,他们还特意散发了安全提示单。
赣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章贡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李洪午告诉记者,章贡区公安局立足岗位,将大走访与城区公安的日常工作相结合,注重走访的特定性、职业性、便民性、实效性,通过移动、电信、便民手册等多平台、多途径广泛宣传治安防范知识,防范于未然,并充分发挥治安积极分子作用,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位于赣州市新城区的章贡区水南镇,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拆迁涉及到6000多亩土地,3000多户农民。为建设特大城市框架,今年又有100多亿的项目将在此落地投产。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问题、供应商和开发商矛盾,以及外来人口聚集等潜在治安隐患让这里成为“危险地带”。
水南派出所所长刘士泉告诉记者,走访中,针对建筑工地上存在的层层转包现象,派出所采集各工地总包、各工组负责人身份证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档案,避免了信息缺失,为处理劳资纠纷等打好了基础。
越狱犯终被感化
一个4次越狱的囚犯,在隆木派出所民警龙伟强面前泪流满面,浑浊的热泪里饱含着感动、辛酸与悔恨……
他名叫邓舜洋,现年41岁,南康市隆木乡新村村人,1996年由于盗窃罪被判劳教两年六个月。想到老家地处偏远山区,妻子瘦弱多病,膝下3个孩子孤苦无依,邓舜洋挖空了心思,使尽浑身解数越狱外逃。由于想要个男孩,4次越狱后,他家里又添了4个孩子。反复越狱加重了他的刑罚,也把他拉入贫困和罪恶的深渊,到2003年,邓舜洋才刑满出狱。2008年2月,邓舜洋重操旧业,因与他人盗窃摩托车伏案在逃再次被南康市公安局抓捕归案。入狱后,邓舜洋仍不死心,对狱警说,“我家里负担这么重,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逃跑的。”
将其抓捕归案的民警龙伟强,看到邓舜洋家里又脏又乱、家徒四壁,邓的妻子已被家庭的重负拖累得满脸沧桑,孩子一路哭喊着追着远去的“爸爸”,动了恻隐之心。为了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也为了让多次越狱的邓舜洋安心改造,龙伟强默默地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向这个家庭伸出了援手。
平时送米粮、寒时送衣物、开学时送上文具,龙伟强还通过多次奔波为邓家孩子争取到贫困生学费减免待遇……
南康市公安局在大走访中来到偏远的隆木乡,发现了龙伟强的感人事迹,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春节前夕,南康公安局党委安排龙伟强和隆木派出所所长周佐凌用专车把邓舜洋的妻子和最小的儿子送到千里之外的温圳监狱探监。看到久违的妻儿,邓舜洋泪流满面,拉着民警的手说“我再也不逃了,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南康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黄琨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市场经济中,如果不及时调整和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公安和群众的关系就可能越来越远,通过大走访,如龙伟强这样多去关爱帮扶困难群众,密切了警民鱼水情,又掌握了基层情况。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多行善举,多做为民服务的小事,以后的工作事半功倍。
女民警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东部的于都县,是红军长征的起点,也是目前江西省人口最多的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于都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曾明在到浙江学习考察后,决定学习浙江经验,在2007年7月开展为期1月的“贴近群众,服务发展”走访月活动,当时的提法叫“进民居、知民情、察民意、借民困”,主要内容是“维护治安、法制宣传、消除误解、服务零距离”。走访月中,要求派出所民警每人必须走访辖区居民50户以上,机关民警走访城区居民20户以上,挂点局领导走访10户以上。
作为先行一步的探路者,于都县公安局的心得是:俯下身子,降低架子,深入农村、厂矿、企业、商店、学校、机关进行“拉网式”走访,既增加了见警率,挤压了犯罪空间,又与群众拉近了距离,消除了怨气。
于都县30多位女民警在大走访活动中,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与22名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结对认亲,担当起留守儿童的“警察妈妈“。
近年来,低龄化犯罪率上升,为了从青少年抓起,源头上杜绝犯罪,于都县公安局创造性地成立了“教育警务局”,管理县城范围重点中心学校。走访中,教育警务局民警深入到课堂为同学们讲解法制知识,让学生把安全防范知识带回家。
于都公安局在此次走访活动中,投入警力2860人次,走访群众7356户,走访企业62个,走访困难家庭161户,回访信访户25户,涉案人员家庭36户,民警及家属66个,发放慰问金、品16100元,征求意见建议226条,破获刑事案件93起,调处矛盾纠纷135起。
曾明局长告诉记者,人往基层走,工作往实处干,通过大走访,才能发现群众真需求,从而动脑筋解决问题,干出实效。
2008年12月25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为期3个月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如今,这场浩大的爱民走访活动已到收官阶段。2009年3月11日,江西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频庚介绍说,在2008年12月25日~2009年3月10日73天的“大走访”行动中,全省共投入警力21万余人次,集中攻克各类刑事案件6229起,并决定将“大走访”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机制和载体,长期开展下去。
公安厅长上门服务群众
“这不是舒晓琴吗?”3月5日上午,暴雨如注,赣县阳埠乡黄沙村村民陈昌升正准备出门。风雨中,一行人走了过来,给他送来第二代身份证。看着走在最前面的一位女民警,陈昌升目瞪口呆,“舒晓琴”3字脱口而出。接过第二代身份证后,陈昌升声音微颤,说:“做梦也没想到,公安厅长给我送身份证来了。”
3月的赣南乍暖还寒,“大走访”活动的全面开启带来了阵阵暖意。3月4日至6日,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江西省公安厅厅长舒晓琴以一名普通民警的身份,与基层民警一起工作和生活,与老百姓近距离接触,服务群众,将“大走访”的初衷带到了最基层。
2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中山路社区。在社区治保主任胡国忠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年轻的社区警务室民警胡敦财。早在2008年4月25日,解放派出所副所长胡敦财和胡国忠一起召集社区内的治安积极分子,组建了义务巡逻队。提起这个巡逻队,居委会的胡秀香阿姨打开了话匣子:“胡警官他们工作做得非常细,自从有了巡逻队,社区安定不用说,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我们大事小事都找他们商量解决,思想上有啥解不开的疙瘩都找胡警官谈……”
胡敦财告诉记者,巡逻队成立后每星期至少巡逻两到三次,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大走访中,他们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活动,把《虔城市民安全防范服务手册》发到了每家每户,利用警车扩音器沿街宣传入室防盗对策,进社区为居民讲解交通、消防等法律常识,并在巡逻中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也顺带送到居民手中,针对辖区内的商铺、店面等,他们还特意散发了安全提示单。
赣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章贡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李洪午告诉记者,章贡区公安局立足岗位,将大走访与城区公安的日常工作相结合,注重走访的特定性、职业性、便民性、实效性,通过移动、电信、便民手册等多平台、多途径广泛宣传治安防范知识,防范于未然,并充分发挥治安积极分子作用,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位于赣州市新城区的章贡区水南镇,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拆迁涉及到6000多亩土地,3000多户农民。为建设特大城市框架,今年又有100多亿的项目将在此落地投产。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问题、供应商和开发商矛盾,以及外来人口聚集等潜在治安隐患让这里成为“危险地带”。
水南派出所所长刘士泉告诉记者,走访中,针对建筑工地上存在的层层转包现象,派出所采集各工地总包、各工组负责人身份证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档案,避免了信息缺失,为处理劳资纠纷等打好了基础。
越狱犯终被感化
一个4次越狱的囚犯,在隆木派出所民警龙伟强面前泪流满面,浑浊的热泪里饱含着感动、辛酸与悔恨……
他名叫邓舜洋,现年41岁,南康市隆木乡新村村人,1996年由于盗窃罪被判劳教两年六个月。想到老家地处偏远山区,妻子瘦弱多病,膝下3个孩子孤苦无依,邓舜洋挖空了心思,使尽浑身解数越狱外逃。由于想要个男孩,4次越狱后,他家里又添了4个孩子。反复越狱加重了他的刑罚,也把他拉入贫困和罪恶的深渊,到2003年,邓舜洋才刑满出狱。2008年2月,邓舜洋重操旧业,因与他人盗窃摩托车伏案在逃再次被南康市公安局抓捕归案。入狱后,邓舜洋仍不死心,对狱警说,“我家里负担这么重,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逃跑的。”
将其抓捕归案的民警龙伟强,看到邓舜洋家里又脏又乱、家徒四壁,邓的妻子已被家庭的重负拖累得满脸沧桑,孩子一路哭喊着追着远去的“爸爸”,动了恻隐之心。为了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也为了让多次越狱的邓舜洋安心改造,龙伟强默默地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向这个家庭伸出了援手。
平时送米粮、寒时送衣物、开学时送上文具,龙伟强还通过多次奔波为邓家孩子争取到贫困生学费减免待遇……

南康市公安局在大走访中来到偏远的隆木乡,发现了龙伟强的感人事迹,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春节前夕,南康公安局党委安排龙伟强和隆木派出所所长周佐凌用专车把邓舜洋的妻子和最小的儿子送到千里之外的温圳监狱探监。看到久违的妻儿,邓舜洋泪流满面,拉着民警的手说“我再也不逃了,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南康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黄琨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市场经济中,如果不及时调整和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公安和群众的关系就可能越来越远,通过大走访,如龙伟强这样多去关爱帮扶困难群众,密切了警民鱼水情,又掌握了基层情况。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多行善举,多做为民服务的小事,以后的工作事半功倍。
女民警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东部的于都县,是红军长征的起点,也是目前江西省人口最多的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于都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曾明在到浙江学习考察后,决定学习浙江经验,在2007年7月开展为期1月的“贴近群众,服务发展”走访月活动,当时的提法叫“进民居、知民情、察民意、借民困”,主要内容是“维护治安、法制宣传、消除误解、服务零距离”。走访月中,要求派出所民警每人必须走访辖区居民50户以上,机关民警走访城区居民20户以上,挂点局领导走访10户以上。
作为先行一步的探路者,于都县公安局的心得是:俯下身子,降低架子,深入农村、厂矿、企业、商店、学校、机关进行“拉网式”走访,既增加了见警率,挤压了犯罪空间,又与群众拉近了距离,消除了怨气。
于都县30多位女民警在大走访活动中,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与22名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结对认亲,担当起留守儿童的“警察妈妈“。
近年来,低龄化犯罪率上升,为了从青少年抓起,源头上杜绝犯罪,于都县公安局创造性地成立了“教育警务局”,管理县城范围重点中心学校。走访中,教育警务局民警深入到课堂为同学们讲解法制知识,让学生把安全防范知识带回家。
于都公安局在此次走访活动中,投入警力2860人次,走访群众7356户,走访企业62个,走访困难家庭161户,回访信访户25户,涉案人员家庭36户,民警及家属66个,发放慰问金、品16100元,征求意见建议226条,破获刑事案件93起,调处矛盾纠纷135起。
曾明局长告诉记者,人往基层走,工作往实处干,通过大走访,才能发现群众真需求,从而动脑筋解决问题,干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