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量与统计法、观察法等,按学生气质类型分组教学对体育教学有效性影响作了研究。研究证明:按学生气质类型分组教学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之一。
【关键词】气质类型 分组教学 有效性 研究
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在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如分层次教学、按体能分组教学等,尽管这些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产生良好了的教学效果,但还都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增强体质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体育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学理论中,气质是个性的组成部分。运用气质的特点,提高工作效益,在各行各业中屡见不鲜。因此气质类型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是一种教育资源,研究这种教育资源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注重学生的气质差异,利用气质类型差异的资源,合理激发及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样,实验班为406班37人(男28人,女9人),对照班为407班37人(其中男27人,女1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法:“对体育兴趣态度问卷表”,“小学生体育意识问卷”等。
2.2.2 调查访问法:为了比较准确地确定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我们同实验班的学科老师和生活老师进行了认真地交流,以确定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实验班的学生课后进行调查反馈。
2.2.3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的著作及文献资料。
2.2.4 测量与统计法:采用陈会昌气质量表进行气质测量;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动作测量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2.2.5 观察法: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请专家、体育老师观察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与活动的互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2.2.6 实验法:本课题采用对比实验法。对实验班、对照班学习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做游戏的合作、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站法等进行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采用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的方法达到了“以外带内练,以内带外思”(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以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带动粘液质或抑郁质的学生进行练习,以粘液质或抑郁质的学生带动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思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1.1 胆汁质或多血质与粘液质或抑郁质结伴学习,能达到“互补”,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掌握和提高。
我们在学习新教材侧向上三步掷垒球技术动作时,将实验班学生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采用交叉型站法分四组用颜色红、黄、绿、紫队表示,每组的每个学生编号,专家组分四组每组四人,其中俩人观察学生的气质表现,另外俩人观察技术动作的掌握,采用人盯人的方法。观察的内容:准备、基本、结束,记录这三个部分中的互动情况、气质表现、技术动作的掌握,然后逐个分析统计。在研讨课对比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动作时,外向倾向的学生如胆汁质、多血质的学生学习动作快,动作灵敏,接受能力强,动作掌握较好,并能帮助内向倾向、抑郁质的学生纠正其不正确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此法比传统教法效果好。
3.1.2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有利于同伴间的合作,提高游戏质量。
实验班与对照班做两人“推小车”游戏:实验班与对照班成功率分别为85%和19%,实验中比较发现:外向倾向的学生速度快,活跃但往往忽视规则,不够稳。而内向倾向的学生文静、细致,但速度慢。因此,两者结合,内向倾向得到外向倾向的鼓励,外向倾向得到内向倾向的提醒,二者结合能达到规范、有效地进行游戏的教学目的。
3.1.3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组织时间和教师指导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观察与帮助时间增多,不合理的时间减少,教学效益提高。按气质类型交叉站法打破了传统的按身高排列方法,集合时,能迅速做到“快、静、齐”,使课堂纪律性有了保障,组织教学顺利进行。练习时能达到“以动带静,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提高效率“(外向倾向的学生带动内向倾向的学生集合时做到迅速,内向倾向的学生制约、提醒外向倾向的学生集合时做到安静、整齐)的效果。
由于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实验班的组织教学时间明显缩短,学生可练习的时间多了,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机会就多了。实验班在完成规定教材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游戏、乡土游戏、足球和软式排球、游泳等,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2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参与性提高,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宽松,体育意识得到提高,并延伸到课外活动。
实验班的情意目标、认识目标、运动目标及社会行为目标上,值均高于对照班。通过观察实验班的学生愉快地学习、互动频率、思考性的学习、向他人学习、同伴和老师的鼓励、自主的运动、对学技术的自信、遵守约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均较好。实验证明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上课非常有兴趣。
由于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意识增强了,他们在课外活动时,男生以篮球、足球为主,女生以篮球为主,还主动与其它班级的学生比赛。
3.3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优点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以及自己气质的优劣势,悦纳自己,同时了解了他人气质,学习他人的长处,优化了自己的气质。
4 建议
当内向倾向的学生控制不了外向倾向学生时,会出现活跃有余的现象,教学分组时应考虑对方的能力。按气质类型分组时,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喜好对象,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时,不同的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重新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 杨春卿.儿童气质研究综述.辽宁师大.
[2] 简·斯博里劳.阎军.气质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 刘雯.杨丽珠.气质与儿童社会化研究评价.辽宁师大.
[4] 毛振明.提高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
[5] 陈荫雪.陈安槐主编.体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薛留成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版.
[7] 邵永良.庄允吉.童国飞主编.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出版社.
[8] 高光.大学生体育意识及其培养途径探讨.体育与科学.1998:6.40-41.
[9] 何春霞.合理运用气质差异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国学校体育.2002.2:11-12.
【关键词】气质类型 分组教学 有效性 研究
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在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如分层次教学、按体能分组教学等,尽管这些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产生良好了的教学效果,但还都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增强体质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体育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学理论中,气质是个性的组成部分。运用气质的特点,提高工作效益,在各行各业中屡见不鲜。因此气质类型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是一种教育资源,研究这种教育资源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注重学生的气质差异,利用气质类型差异的资源,合理激发及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样,实验班为406班37人(男28人,女9人),对照班为407班37人(其中男27人,女1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法:“对体育兴趣态度问卷表”,“小学生体育意识问卷”等。
2.2.2 调查访问法:为了比较准确地确定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我们同实验班的学科老师和生活老师进行了认真地交流,以确定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实验班的学生课后进行调查反馈。
2.2.3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的著作及文献资料。
2.2.4 测量与统计法:采用陈会昌气质量表进行气质测量;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动作测量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2.2.5 观察法: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请专家、体育老师观察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与活动的互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2.2.6 实验法:本课题采用对比实验法。对实验班、对照班学习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做游戏的合作、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站法等进行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采用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的方法达到了“以外带内练,以内带外思”(根据气质类型的特征,以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带动粘液质或抑郁质的学生进行练习,以粘液质或抑郁质的学生带动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思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1.1 胆汁质或多血质与粘液质或抑郁质结伴学习,能达到“互补”,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掌握和提高。
我们在学习新教材侧向上三步掷垒球技术动作时,将实验班学生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采用交叉型站法分四组用颜色红、黄、绿、紫队表示,每组的每个学生编号,专家组分四组每组四人,其中俩人观察学生的气质表现,另外俩人观察技术动作的掌握,采用人盯人的方法。观察的内容:准备、基本、结束,记录这三个部分中的互动情况、气质表现、技术动作的掌握,然后逐个分析统计。在研讨课对比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动作时,外向倾向的学生如胆汁质、多血质的学生学习动作快,动作灵敏,接受能力强,动作掌握较好,并能帮助内向倾向、抑郁质的学生纠正其不正确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此法比传统教法效果好。
3.1.2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有利于同伴间的合作,提高游戏质量。
实验班与对照班做两人“推小车”游戏:实验班与对照班成功率分别为85%和19%,实验中比较发现:外向倾向的学生速度快,活跃但往往忽视规则,不够稳。而内向倾向的学生文静、细致,但速度慢。因此,两者结合,内向倾向得到外向倾向的鼓励,外向倾向得到内向倾向的提醒,二者结合能达到规范、有效地进行游戏的教学目的。
3.1.3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组织时间和教师指导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观察与帮助时间增多,不合理的时间减少,教学效益提高。按气质类型交叉站法打破了传统的按身高排列方法,集合时,能迅速做到“快、静、齐”,使课堂纪律性有了保障,组织教学顺利进行。练习时能达到“以动带静,以静制动,动静结合,提高效率“(外向倾向的学生带动内向倾向的学生集合时做到迅速,内向倾向的学生制约、提醒外向倾向的学生集合时做到安静、整齐)的效果。
由于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实验班的组织教学时间明显缩短,学生可练习的时间多了,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机会就多了。实验班在完成规定教材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游戏、乡土游戏、足球和软式排球、游泳等,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2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参与性提高,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宽松,体育意识得到提高,并延伸到课外活动。
实验班的情意目标、认识目标、运动目标及社会行为目标上,值均高于对照班。通过观察实验班的学生愉快地学习、互动频率、思考性的学习、向他人学习、同伴和老师的鼓励、自主的运动、对学技术的自信、遵守约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均较好。实验证明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上课非常有兴趣。
由于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意识增强了,他们在课外活动时,男生以篮球、足球为主,女生以篮球为主,还主动与其它班级的学生比赛。
3.3 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优点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以及自己气质的优劣势,悦纳自己,同时了解了他人气质,学习他人的长处,优化了自己的气质。
4 建议
当内向倾向的学生控制不了外向倾向学生时,会出现活跃有余的现象,教学分组时应考虑对方的能力。按气质类型分组时,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喜好对象,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按气质类型分组教学时,不同的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重新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 杨春卿.儿童气质研究综述.辽宁师大.
[2] 简·斯博里劳.阎军.气质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 刘雯.杨丽珠.气质与儿童社会化研究评价.辽宁师大.
[4] 毛振明.提高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
[5] 陈荫雪.陈安槐主编.体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薛留成主编.体育测量与评价.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版.
[7] 邵永良.庄允吉.童国飞主编.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出版社.
[8] 高光.大学生体育意识及其培养途径探讨.体育与科学.1998:6.40-41.
[9] 何春霞.合理运用气质差异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国学校体育.20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