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真题,研究真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第一轮复习主要是针对课本的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知识进行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一、重视真题训练
  
  高考真题与一般的模拟试题相比,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严密性。同时高考出题具有回归性,即高考命题对语法知识、词汇、短语和句型的考查常常涉及历届高考题考过的知识点。所以通过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就可以了解到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即了解高考“考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如近几年高考题中对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考查:
  (2007,江西)He was told that it would be at least three months he could recover and return to work.
  A.when B.before C.since D.that (A)
  (2008,北京)I’m sorry you’ve been waiting so long,but it’ll still be some time Brian gets back.
  A.before B.since C.till D.after (A)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年来,高考对“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考查较多。据此,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句型列为高考对语言知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并引导学生对其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1.It was/takes long/some time/five years before...过了很久/一段时间/五年才……
  2. lt wasn’t/didn’t take long before...不久就……
  3. It won’t be/take long before...不久就会……
  4. It will be long / some time/five years before...要过很久/一段时间/五年才……
  
  二、关注考点的设置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高考“考什么”,还要了解“怎样考”。笔者通过对历届高考题的研究,发现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考点落在不同的位置。如对句型“祈使句 or/and 陈述句”的考查,考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考点落在连接词上
  (2005,辽宁)Follow your doctor’s advice, your cough will get worse.
  A.or B.and C.as D.which (A)
  2.考点落在陈述句的时态上
  (2004,湖南)Turn on the television or open a magazine and you advertisements showing happy families.
  A.will often see B. often see
  C.are often seeing D. have often seen (A)
  3.考点落在祈使句的动词原形上
  ( 2004,湖北) straight on and you will see a church.You won’t miss it.
  A.Go B.Going C.If you go D.When going (A)
  明白了高考对此句型的考查所在,复习时需注意三点:①区分连接词or和and的用法:陈述句部分表达肯定意思时用and,陈述句部分表达否定意思时用or。②该句型中的陈述句时态用一般将来时。③该句型前半句为以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
  又如对介词with的复合结构:“with 宾语/宾补”的考查,考点主要集中在“宾补”的位置。
  (2007,安徽)John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dinner,and with his work ,he gladly accepted it.
  A.finished B.finishing
  C.having finished D.was finished (A)
  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关注考点“宾补”的三种形式: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弄清宾补后接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之间的区别:当宾补表示动作正在发生时要用V?鄄ing;当宾补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并与宾补有被动意义时要用过去分词;当宾补表示动作将来会发生时,要用动词不定式。
  此外,高考对同一个知识点考查的命题呈现出多样性,即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题型中考查。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这三种题型中。
  
  三、关注考点考查的广度与深度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一些词、词组的用法和意义超出中学课本的要求的现象。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该词或词组原有的、常用的意思,而且对在词汇表中未出现过的意义及用法进行了考查。即所谓的熟词新义。这类题选用一些考生平时很熟悉的词语,但考查的却是其不为考生所熟悉的含义和用法。
  高考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既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所以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要关注那些平时学习过,但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不同意思的词汇。注意全面把握所学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原有的意思。对一些重点词汇的含义适当进行扩展和延伸,尤其要多关注兼类词、派生词、一词多义、“旧词新义”。
  
  四、注重构建知识网络
  
  动词及其短语的辨析及灵活运用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006,浙江)We’re trying to ring you back,Bryan,but we think we your number incorrectly.
  A.looked out B.took down
  C.worked out D. brought about (B)
  此处考查短语take down“记下,写下”之意。中学课本中含有“写下,记下,抄下”意义的短语就有以下几个:take down,write down,put down,set down,get down,但考生记得最牢的却是初中所学的“write down”。而对于take down的记忆可能是“取下,把……拆下来”。
  因此,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功能等。将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使复习有的放矢。
  
  五、重视针对考点的题型训练
  
  近几年考查的语言知识有交叉现象。
  (2007,江苏)My parents have always made me
   about myself,even when I was twelve.
  A.feeling well B.feeling good
  C.feel well D.feel good (D)
  此题综合考查了复合宾语及感官动词的用法。
  综上所述,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针对考点的备考外,还需进行试题形式的训练,分析试题命制者的出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国辉.高中英语全能导练.高考全程复习.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2]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
其他文献
下面每一題的几个图形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图形,快来把它找出来吧!
作为教师,也许会听到你的学生课后议论:某节课,感觉时间很慢,盼望下课;某节课,感觉时间真快,不想下课。你听了,也许会感觉有点刺耳,有些感叹。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相信也有同感,有些教师上课学生很喜欢,而有些教师上课学生很厌烦。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教师形象和魅力,二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前者为客观原因,后者是主观原因,主观因素可以靠后天学习得以改进、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听到生动的课、感
由于所处环境、学习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在作文程度上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尤其翻开学困生的作文本时,总会感到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泛、胡编乱抄、文不对题、三言两语、草草应付……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的语言基础差,厌恶写作。同时,他们又缺乏认真、仔细、耐心的心理素质。  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只有将
为推进素质教育,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这种话题作文往往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确实,为考生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写作自由,考生的佳作可谓“丰富多彩”。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不少内容和表达上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的佳构妙作,在拟题上却缺乏新意,不少考生将材料中提供的话题简单地移用做文章的标题,未免美中不足,读后多少给人留下些缺憾。那么,
三月兔不愿意面对下雨可能出现的糟糕后果——不能去郊游,这个后果并不符合他的心意。本應该根据天气预报来预估天气,三月兔却从想得到的结果出发,推出了“今天肯定不会下雨”的结论。
【摘 要】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本文从作文的批改、讲评、平时的积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体会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尺度”,如果用这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学生的话,那结果令人担忧。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也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叔湘先生说的“少、慢
喜欢抬杠的文松和老婆到了戒杠训练营,见到了魏成功大师。  我是戒杠训练营的魏成功大师。  大师,他抬杠的症状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  不用着急,找我就对了,保证问题迎刃而解。哎呀,小伙长得很帅,早上好!  早上好!怎么我中午不好,我晚上也不好?  不好意思,我说错了,我应该说“你好”!  为什么只有我好,是你不好,还是她不好,怎么就我好?  哎呀,这“病情”很严重啊,但是我有办法
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正确解读诗歌的关键。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叙事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景物形象。如何鉴赏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笔者曾有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究,现谨谈几种方法:    一、知人论世,分析形象    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时代背景和创作目的,从而揣摩诗人的心境。如:杜甫的七言律诗《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
【摘 要】 本文就作者自身的职业英语教学经验来谈谈目前中国的IT职业英语的不足,以及整个中国职业英语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字】 职业英语 职业教育    2006年夏天我第一次接触了IT职业英语这门课程,到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先后教授了两个年级不同层次的课程。一直以来众多先辈不懈地努力着致力于英语教学改革,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人学英语的方式,如翻译教学法、视听教学法等等,目前努力的方向正朝着交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个游戏可就厉害了,它既能锻炼思维,又有助于记忆英语单词。  意思是玩着玩着就玩成了“记单词小达人”?  正解!  “吊小人”(Hangman)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游戏。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已无从考证,但它早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就已经流行起来了。  这个规则简单且有趣的猜单词游戏,可以兩个人玩,也可以多个人玩。而且,你只需要纸和笔就可以玩个尽兴。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