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能混凝土梁中大直径钢绞线合理间距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大直径钢绞线在先张法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梁中的合理间距,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单根及双根大直径钢绞线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大直径钢绞线与UHPC的界面黏结特征、钢绞线及其周围混凝土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部分黏结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大直径钢绞线与UHPC的界面黏结特征.在先张法UHPC梁中,以钢绞线中心为圆心,以1.4倍钢绞线公称直径为半径的范围内,约85%的预应力能传递给周围混凝土;在1.4倍钢绞线公称直径范围以外混凝土受钢绞线影响较小;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逐渐减小,且接近线性变化.布置净距为1.8倍钢绞线公称直径时,两根钢绞线之间中心点处的混凝土应力远小于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会引起开裂.考虑适用性,建议先张法预应力UHPC结构中大直径钢绞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倍公称直径.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国内常见的高速铁路架空供电线上跨和T接上网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上跨及T接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现行方式存在的电气腐蚀烧断、断线侵限等风险,提出了采用“同材双悬双承双引”方案,对供电线上跨和T接上网方式进行优化,全面提升了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采用“同材双悬双承双引”连接方式,取消了三角挂板,避免了电气腐蚀烧损线索;采用双承与间隔线夹方式,解决了断线侵限,避免了弓网故障.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异常故障造成的应急状态运行方式.通过由正常的全并联AT供电方式变化为直接供电、半直供电半AT供电、越区供电等应急状态下的不同运行方式,获得多种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试验数据,验证应急状态下供电方式对应的供电能力、保护设置等,为接触网或变电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应急处置提供试验数据支撑,以应对运营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
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在复杂运用工况下出现的润滑油发黑现象,经过详细调查分析锁定问题根本原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方案,并通过地面台架试验验证及实车线路考核,同时探索优化了齿轮箱设计、验证方法及运用维护标准.
针对目前牵引变电专业职工培训缺乏有效的实操演练培训及考核的平台,职工培训效果不够理想的现状,研制牵引变电所仿真实训系统,该系统能模拟完整牵引变电所一、二次设备的操作、运行、工作状态监测以及故障应急处置的各种场景,实现对职工的全仿真培训,培训教学过程与生产现场高度一致,大大提高培训效果.
高铁车轴在服役过程中将承受着复杂的变幅载荷,是典型的承受疲劳载荷构件,因此,如何防止车轴疲劳失效一直是关注重点.文中采取失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轴身整体疲劳试验失效的EA4T车轴开展的裂纹断口、裂纹萌生位置的微结构特征等分析,初步探讨了生产制造过程中导致车轴疲劳开裂的失效机制,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轴箱轴承作为高速列车走行部中关键部件,它的故障监测诊断对于列车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轴箱轴承在承受车体垂向载荷时,也受到轮轨激扰的影响.为在轮轨激扰下依然可以有效提取出轴承故障冲击信息,文中在频率加权能量算子(FWEO)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阶频率加权能量算子(HFWEO)信号解调算法,HFWEO通过增大瞬时频率的权重,提高了算法的抗干扰性.同时利用包络谱熵确定HF-WEO算法的阶数,避免引入高频噪声.通过仿真信号以及试验信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希尔伯特变换(HT)、Teager能量算子,文中提出的算法在轮
针对某型地铁车辆车体进行模态分析,并建立地铁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车体关键连接结构节点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并进行了现场测试,获取了地铁车辆车体关键连接结构振动特性,并对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体关键连接结构疲劳损坏及紧固件预紧力下降主要由传递到车体上的低频振动量造成,频率接近车体模态频率,容易引起车体共振.研究结论为改善关键连接结构处的紧固件松动以及疲劳损坏等服役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阐述了地铁车轮轮缘厚度的计算方法及特性,根据上海地铁13号线车辆的车轮检测数据,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对整车车轮轮缘厚度值进行了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结合正态分布函数的特性、轮缘厚度的范围和轮缘厚度的标准值,获得了地铁车辆整车车轮轮缘厚度的预警区间,讨论了运行线路和运行里程对轮缘厚度预警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整车车轮轮缘厚度服从正态分布函数,其预警区间为26~27.08 mm和32~33 mm;左右侧车轮存在偏磨现象,不同侧的车轮磨耗出现偏差时,轮缘厚度预警区间需要特定设置;轮缘厚度预警区间随运行里程的增大而增大
文中主要根据长春轻轨三期车辆原有牵引逆变器的技术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改造后轻轨车辆牵引逆变器自主化研制方案,并开展了装车后的线路型式试验工作.该改造方案在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全面提升检修效率,为促进公司在牵引逆变器检修技术、检修手段等方面发展搭建了新平台.目前,装有改造方案牵引逆变器的车辆已完成全部型式试验工作,并于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路开始载客运营,性能稳定,满足车辆检修设计需求.
简要介绍了牵引系统组成及特点,针对运营过程中列车牵引红点的同时伴随着多种异常故障现象,通过深入分析多故障现象发生机理,指出牵引控制单元软件存在逻辑缺陷,提出优化措施有效避免列车再次发生多故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