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质疑精彩起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思维方面,尽管聋哑学生的思维同样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发展阶段,但由于听力丧失,信息闭塞,语言障碍,使得他们这一思维发展进程较之健全儿童缓慢得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方面对聋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与训练。
  在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呢?我们常说,课题是文章的文眼。“眼”是灵魂的窗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课题这一文章灵魂的眼睛。下面,我以课题为例,谈谈如何引导聋哑学生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一、问得真切——思维碰撞
  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思路,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快速的捕捉到文章的“有效内容”,更能使教学思路清晰,便于驾驭。所以,上课伊始,教师便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杂乱无章,只是为了提问而问,让教者无法纠正或不知所述。聪明的学生将课后问题拿了出来,博得了老师的表扬。二是学生照着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课题,套用模式,照葫芦画瓢似的提出几个规规矩矩的问题。有的问题很有价值,但它是学生经过思维碰撞得出来的吗?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如《养小鸭》一课,学生套用问题模式,得出“小鸭是什么样子?”“怎样养小鸭?”学生围绕课题能否提出类似“小鸭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问题呢?不能。不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对小鸭子是什么样子并不陌生,就像我们永远不会问出“人是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会默认父母喂养小鸭的方法,同样不会问出“怎样养小鸭”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课后出现的“小鸭是什么样子的?”“小鸭喜欢吃什么?”“‘我’是怎样养小鸭的?”三个问题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的,便于学生归纳和掌握。又如类似《通阴沟》这样的课题,给出学生一种问题模式:“为什么通阴沟?”、“怎样通阴沟?”、“结果怎样?”。于是,在针对“捞铁牛”这一课题时,就搬用这一模式,问出了“为什么捞铁牛”“怎样捞铁牛”“结果怎样(或铁牛捞上来了吗)”三个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像套用数学公式一样,不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来的,问得僵硬,问得虚假。
  正常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如何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呢?还以“捞铁牛”为例。首先,应抓住课题含义:捞,从水(或其他液体)里取东西:铁牛,顾名思义,铁做的牛,很笨重。捞铁牛,就是从水中把铁牛捞出来。这里就影射出一个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在平地上搬动大铁牛都不是易事,何况是在水里。其次才会产生疑问:铁牛为什么会在水里?怎样才能捞上来?不言而喻,“怎样捞铁牛”就成了最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虽然上一段的问题与本段这两个问题表面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思维活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种模式套用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充分理解课题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找到了事物的矛盾点。产生质疑。只有经过质疑这一思维碰撞得出来的问题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才是正真的问题意识,才会迁移运用到课文中,质疑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问得精彩——抓住重点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限于认知水平,学生的质疑往往显得零碎而散乱,问题的质量不高,不能紧扣课文的内容来问,偏离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对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是学会质疑后的一个深层次的目标。
  对于课题这一文章的眼睛,短短的几个字中,如何教会学生从课题中抓住文眼中的重中之重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确定课题中的重点词。如:《我喜爱的小鸽子》,课题中的重点词语就是“喜爱”,可以确定本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喜爱小鸽子”和“课文从那几方面写出‘我’喜爱小鸽子的”,当然,这些问题在不同的课时中应有不同的侧重。又如《蓝树叶》一题中,重点就在于“蓝”字,树叶本是绿色的,为什么课题中的树叶是蓝的?这就是本文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像、《养小鸭》《捉蝴蝶》这样学生已熟识的事件性课题,我们虽然没必要让学生为了提问而提问,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课题直入课文的重点:课文是怎样描写“我”捉蝴蝶或养小鸭的过程的,抓住重点进行探究。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到课文中寻找哪一段落来专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问题意识的训练,更不可能总结出一种万能的模式或方法。因此,我们要讲究方法,抓住课题这一珍贵的资源之一。有效引导。做出典范,同时切忌急躁和求全,要像培养语感那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明朗,让质疑问难从学生的思维深处蹦出来。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Excel图表分析》这一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中的内容。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学习这一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数据图表化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也是Excel软件最常用、最具特色的功能。  ●学情分析  职中一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但普遍文化课知识基础薄弱,对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本人结合自身的几年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设创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为主的抽象科学,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21世纪的一代新人,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做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我认为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来管理班级。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教育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相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时候是老师在督促学生去做。教学生反思。可这样做的效果却并不见得多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常常令人纠结。问题出在哪里呢?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她老觉得她的鹦鹉的叫声让人生厌,似喉中有痰,听来含糊沙哑而又令人恶心。女士于是就带它去看兽医,但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女士觉得诧异,而医生和她交谈了一会儿,委婉地提议这位女士自己去接受一下检查,原来这位女士长期
中国的诗学历来都强调一个"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性观照和情绪体验,因此,诗歌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理论,做到:"相机诱导,以诱达思。"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描述画面,诱导激思,让学生入境  "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它有"物镜"和"情境"之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
【摘要】书面表达是高考题型中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的题目,得分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总成绩,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本文主要记录了一堂借助了PPT展示的实效英语作文评析  课。  【关键词】PPT 作文评析魅力  某中学生报的"热点话题"专栏下一期的讨论主题是:"上大学是高中生唯一的出路吗?"假如你是某中学  高三的学生李华,请你根据下面所给出的提示用英语给该专栏写一封信,介绍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益尝试,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的催化作用逐渐显现,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特别是区市共建的高校,本文将以区市共建高校的梧州学院为例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区市共建 高校 大学生 志愿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志愿服务也随之兴起,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益尝试,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的魅力,还有那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的很好。我谨代表个人体会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每当读起《再别康桥》,我都会被诗人笔下的康桥迷住,虽然今生不可能看它一眼,但仍然梦幻般爱宠着它。  作为“新月诗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诗思旖旎,结构多变,富于创新,充满了豪情。在本诗中,他把“康桥”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乡”,抒发了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但又超越了“母校”这一实体,而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渴
摘要:本文以浅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互动教学模式为研究论题,首先阐述了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在对其概念和特征理解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了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基于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最后论文提出了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 互动教学 模式    大学英语互动模式是建立在多种教育学理论之上,采用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教学法,学生是互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