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断
生: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从这里你能看出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从歪戴着头巾可以看出他不是个好人。
生:从挺、歪戴着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蛮横之人。
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林冲是连忙站起采躬身施礼……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到上首坐了。上首是什么地方?想想,这句话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
师:一个是让。一个是上,这是什么让?
生:“礼让”。
师:你能做到礼让吗?
生:能做到。
师:洪教头的话怎么读?
(学生读书。)
师:称林冲是什么人,来干什么?他说的话是什么话?
生:是讽刺的话。
生:是不礼貌的话。
生:是不讲理的话。
师:这就是恶语伤人。林冲让了吗?什么让?
生:忍让。
师:你知道林冲是什么原因被押解沧州?
生:被坏人陷害。
师:在这种情况下还忍让,你能做到吗?
(指读洪教头的话。)
师:最后比武是林冲愿意的吗?
生:这是被逼的,这就叫挑衅。
师:林冲连说:“不敢,不敢”,还叫什么让?
生:退让。
(生齐读礼让、忍让、退让。)
师:我们一般人都能做到礼让,忍让不易做到,退让更不易,这算不算英雄好汉?
生:是真正的英雄。
师:哪一节写他们真打斗的?
生:第七节。
师:这场打斗不一样,人物的心情不一样,表现的性格不一样?看看两人怎样表现的?
(学生放声读。)
师:理解招式,林冲是“拔草寻蛇”。洪教头是“把火烧天”,这分别是什么招式?
生:边做动作边说,“把火烧天”是从上往下打,“拔草寻蛇”是打人的脚部。
师:林冲和他打的只有两个动作,是什么?
生:横,扫。
师:写洪教头打的动作是?
生:“劈”。
师:“劈”是专打人的什么地方?
生:头部。
师:这是把人往什么里打?
生:把人往死里打。
师:林冲的“横、扫”是打什么部位?
生:腿、脚部分。
师:林冲是真打吗?
生:不。
师:是点到为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让?
生:是“宽让”。
(生齐读第七节,感受林冲的宽让。)
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生:高兴。
……
教学反思
在以上片断中,我们感受到了林冲内心一种“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林冲的待人处世事事以“让”为上,这是他的个性使然。对高俅这样的“仇家”都能让,何况是一个教头呢?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看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课文灵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鲜活、独特的个性特征。一个“让”字,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极富灵性。通过文本的语言、动作描写讲活林冲、读活林冲,也更激发了学生对梁山好汉的兴趣,对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以此形成了一段美好的阅读期待。
生: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从这里你能看出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从歪戴着头巾可以看出他不是个好人。
生:从挺、歪戴着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蛮横之人。
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林冲是连忙站起采躬身施礼……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到上首坐了。上首是什么地方?想想,这句话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
师:一个是让。一个是上,这是什么让?
生:“礼让”。
师:你能做到礼让吗?
生:能做到。
师:洪教头的话怎么读?
(学生读书。)
师:称林冲是什么人,来干什么?他说的话是什么话?
生:是讽刺的话。
生:是不礼貌的话。
生:是不讲理的话。
师:这就是恶语伤人。林冲让了吗?什么让?
生:忍让。
师:你知道林冲是什么原因被押解沧州?
生:被坏人陷害。
师:在这种情况下还忍让,你能做到吗?
(指读洪教头的话。)
师:最后比武是林冲愿意的吗?
生:这是被逼的,这就叫挑衅。
师:林冲连说:“不敢,不敢”,还叫什么让?
生:退让。
(生齐读礼让、忍让、退让。)
师:我们一般人都能做到礼让,忍让不易做到,退让更不易,这算不算英雄好汉?
生:是真正的英雄。
师:哪一节写他们真打斗的?
生:第七节。
师:这场打斗不一样,人物的心情不一样,表现的性格不一样?看看两人怎样表现的?
(学生放声读。)
师:理解招式,林冲是“拔草寻蛇”。洪教头是“把火烧天”,这分别是什么招式?
生:边做动作边说,“把火烧天”是从上往下打,“拔草寻蛇”是打人的脚部。
师:林冲和他打的只有两个动作,是什么?
生:横,扫。
师:写洪教头打的动作是?
生:“劈”。
师:“劈”是专打人的什么地方?
生:头部。
师:这是把人往什么里打?
生:把人往死里打。
师:林冲的“横、扫”是打什么部位?
生:腿、脚部分。
师:林冲是真打吗?
生:不。
师:是点到为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让?
生:是“宽让”。
(生齐读第七节,感受林冲的宽让。)
师:现在是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生:高兴。
……
教学反思
在以上片断中,我们感受到了林冲内心一种“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林冲的待人处世事事以“让”为上,这是他的个性使然。对高俅这样的“仇家”都能让,何况是一个教头呢?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看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课文灵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鲜活、独特的个性特征。一个“让”字,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极富灵性。通过文本的语言、动作描写讲活林冲、读活林冲,也更激发了学生对梁山好汉的兴趣,对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以此形成了一段美好的阅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