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基础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为依据,结合近年来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明确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的要求,分析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合理规划设计高层建筑,以此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微观
高层建筑作为现阶段城市建筑施工常见类型,在解决城市居民住宅问题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市场中涌现出大量优秀工艺,这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高层建筑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电梯、钢铁等领域不断革新中,我国现有高层建筑项目作用越发显著。而城市空间作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关注的焦点,可以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的活動场所。由此可知,要想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优秀的高层建筑,必须要保障其与城市空间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下面对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一、通过优化各层面规划工作,保障高层建筑空间质量
(一)城市空间布局
在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会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影响最终布局,如交通情况、历史条件及用地性质等。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从城市总体层面入手整合研究实际影响因素,从而确保高层建筑施工可以有效进行,且具有明确的规划区域。了解当前高层建筑布局情况可知,具体内容分为:其一,限制建设、禁止施工等区域;其二,着重研究城市具有特色的区域,特别是敏感地带,科学规划所在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类型及划分,并明确重点限制区域;其三,全方位了解城市自然与人工景观,并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通风、绿化等方面的施工;其四,重点思考建筑与城市各级开敞空间的关系。以高层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为例,城市规划人员要保障周边地区交通的便捷性,并提供配套设施。
(二)发挥中坚作用
了解高层建筑的空间形态可知,运用片区层面的控规不管是在技术方式还是在法律规定中都有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要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展现中坚作用。通过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效性、指导性及规范性等内容,有助于提升片区层面开发建设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中不仅要展现出规定性作用,还要展现引导性作用。因此,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充分展现高层建筑的施工价值,增加建筑面积毛密度,并控制建筑密度,这样不仅能增加住宅区域的绿化面积,而且可以保障居民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同时,这项工作也符合生态环保理念要求,能从基础上增加城市内部环境质量;其二,通过了解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并由此科学管控建筑高度;其三,要根据绿地面积、建筑高度及密度、建筑面积毛密度这四项指标来明确规划要求;其四,优化高层建筑周边的交通与配套设备,这样有助于优化所在区域的空间质量[1]。
二、通过构建城市设计新体系,充分展现高层建筑优势
通过了解目前城市空间形态集成度转变情况可知,为了构建与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相符的城市设计新体系,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从总体层面入手,根据空间集成度明确高度分区,而后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分级管控高层建筑;其二,从形体特征入手,在了解城市山水空间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天际轮廓线。特别是对邻近水建筑项目而言,规划人员更要正确处理近远景的天际线关系;其三,分析各个区域的人文历史、山水景观等,科学管控高层建筑所在区域与施工高度,必须要根据城市空间科学规划出有效的视野范围;其四,研究当地城市的肌理特点,明确高层建筑施工带来的新肌理特点,以此充分处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其五,分析城市基调,确保高层建筑色彩与城市总体色调相适宜。
三、通过统筹管理规划设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为了有效解决高层建筑引发的城市空间形态问题,城市设计工作必须要充分展现空间指导作用,并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工作整合到一起。这样不仅能加强实践工作的规范性,而且可以在施工与管理中全面落实预先提出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总体层面
根据高层建筑空间形态分析,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从总体层面入手进行专项分析。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结合用地布局、结构等内容,对天际线、高层住宅区域划分等进行空间指导,这样不仅能相关信息充分融入到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而且可以解决以往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二)中观层面
这一方面的城市设计会与片区控规工作一起落实。通常情况下,城市设计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中展现出积极作用,并且与其包含的内容彼此影响,这样有助于工作人员更好管控各个区域的高层建筑空间形态。同时,也可以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所有空间环境相得益彰[2]。例如,在规划面积为7.43km2的基地中进行建设工作,选用了控规与城市设计一起编制的方法。通过在空间布局中,全面思考了周边地区建筑日照需求、气候变化等影响因素,规划人员科学设计了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交通条件、高度分区及实践布局等,并将空间设计融入到控规的指标中。同时,又提出了“片区”到“街区”再到“地块”的三级控制及相关文件,这样不仅能全面管控建筑空间形态,而且可以为后续施工建设奠定基础保障。
(三)微观层面
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预先提出的规划控制与设计指导等要求都要落实到工作中,并将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分析与设计对策融入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这样不仅能构建内外环境协调的建筑空间,而且可以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同时,还要着重研究高层建筑的色彩、空间组合等,而后深层探索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与真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建设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施工工艺及风格的转变,现有规划设计理念并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存在偏差。因此,建筑行业要加大对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探索,注重整合以往施工经验全面分析高层建筑的空间形态,确保其各方面的规划设计都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符,以此促使高层建筑设计在与城市空间不断融合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逸,赵斌.城市设计视野下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关系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8(20):33-36.
[2]苏鹏.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J].门窗,2017(2):129-129.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微观
高层建筑作为现阶段城市建筑施工常见类型,在解决城市居民住宅问题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市场中涌现出大量优秀工艺,这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高层建筑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电梯、钢铁等领域不断革新中,我国现有高层建筑项目作用越发显著。而城市空间作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关注的焦点,可以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的活動场所。由此可知,要想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优秀的高层建筑,必须要保障其与城市空间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下面对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一、通过优化各层面规划工作,保障高层建筑空间质量
(一)城市空间布局
在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会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影响最终布局,如交通情况、历史条件及用地性质等。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从城市总体层面入手整合研究实际影响因素,从而确保高层建筑施工可以有效进行,且具有明确的规划区域。了解当前高层建筑布局情况可知,具体内容分为:其一,限制建设、禁止施工等区域;其二,着重研究城市具有特色的区域,特别是敏感地带,科学规划所在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类型及划分,并明确重点限制区域;其三,全方位了解城市自然与人工景观,并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通风、绿化等方面的施工;其四,重点思考建筑与城市各级开敞空间的关系。以高层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为例,城市规划人员要保障周边地区交通的便捷性,并提供配套设施。
(二)发挥中坚作用
了解高层建筑的空间形态可知,运用片区层面的控规不管是在技术方式还是在法律规定中都有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要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展现中坚作用。通过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效性、指导性及规范性等内容,有助于提升片区层面开发建设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中不仅要展现出规定性作用,还要展现引导性作用。因此,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充分展现高层建筑的施工价值,增加建筑面积毛密度,并控制建筑密度,这样不仅能增加住宅区域的绿化面积,而且可以保障居民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同时,这项工作也符合生态环保理念要求,能从基础上增加城市内部环境质量;其二,通过了解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并由此科学管控建筑高度;其三,要根据绿地面积、建筑高度及密度、建筑面积毛密度这四项指标来明确规划要求;其四,优化高层建筑周边的交通与配套设备,这样有助于优化所在区域的空间质量[1]。
二、通过构建城市设计新体系,充分展现高层建筑优势
通过了解目前城市空间形态集成度转变情况可知,为了构建与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相符的城市设计新体系,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从总体层面入手,根据空间集成度明确高度分区,而后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分级管控高层建筑;其二,从形体特征入手,在了解城市山水空间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天际轮廓线。特别是对邻近水建筑项目而言,规划人员更要正确处理近远景的天际线关系;其三,分析各个区域的人文历史、山水景观等,科学管控高层建筑所在区域与施工高度,必须要根据城市空间科学规划出有效的视野范围;其四,研究当地城市的肌理特点,明确高层建筑施工带来的新肌理特点,以此充分处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其五,分析城市基调,确保高层建筑色彩与城市总体色调相适宜。
三、通过统筹管理规划设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为了有效解决高层建筑引发的城市空间形态问题,城市设计工作必须要充分展现空间指导作用,并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工作整合到一起。这样不仅能加强实践工作的规范性,而且可以在施工与管理中全面落实预先提出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总体层面
根据高层建筑空间形态分析,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从总体层面入手进行专项分析。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结合用地布局、结构等内容,对天际线、高层住宅区域划分等进行空间指导,这样不仅能相关信息充分融入到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而且可以解决以往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二)中观层面
这一方面的城市设计会与片区控规工作一起落实。通常情况下,城市设计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中展现出积极作用,并且与其包含的内容彼此影响,这样有助于工作人员更好管控各个区域的高层建筑空间形态。同时,也可以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所有空间环境相得益彰[2]。例如,在规划面积为7.43km2的基地中进行建设工作,选用了控规与城市设计一起编制的方法。通过在空间布局中,全面思考了周边地区建筑日照需求、气候变化等影响因素,规划人员科学设计了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交通条件、高度分区及实践布局等,并将空间设计融入到控规的指标中。同时,又提出了“片区”到“街区”再到“地块”的三级控制及相关文件,这样不仅能全面管控建筑空间形态,而且可以为后续施工建设奠定基础保障。
(三)微观层面
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预先提出的规划控制与设计指导等要求都要落实到工作中,并将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分析与设计对策融入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这样不仅能构建内外环境协调的建筑空间,而且可以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同时,还要着重研究高层建筑的色彩、空间组合等,而后深层探索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与真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建设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施工工艺及风格的转变,现有规划设计理念并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存在偏差。因此,建筑行业要加大对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探索,注重整合以往施工经验全面分析高层建筑的空间形态,确保其各方面的规划设计都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符,以此促使高层建筑设计在与城市空间不断融合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逸,赵斌.城市设计视野下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关系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8(20):33-36.
[2]苏鹏.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J].门窗,2017(2):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