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路径探析

来源 :理论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是当前农村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关乎农村有效治理的实现和乡村振兴的大局.农村外来资源流入不断增加、利益结构 日趋复杂和农村日益开放等,对“三治融合”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结合农村利益结构变化新趋势以及国家对农村治理和农村发展的新要求,“三治融合”的实现需要以利益主体为中心推进“三治融合”,以政治权力为依托建构“三治融合”权力体系,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统合农村多元组织,以村民会议为基础激活“三治融合”决策机制,以村民自治为载体推进外德内法治理.
其他文献
《民法典》第1025 条规定了针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首次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特殊免责事由写入法律.它需要弥补此前实务中引入的公众人物理论的不足,提供确定性规则.依据宪法,名誉权与表达自由均未被赋予绝对优先的地位,公共利益目的抗辩需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在适用时,可通过价值填充与规则再造实现法规范的进一步具体化.前者指根据法规范的目的及内容完成价值填充,后者指限缩案件范围,区分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与确认主体,将公共利益目的抗辩融入我国侵权责任法体系中,在个案中审慎开展利益衡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从严治团作出重要指示,共青团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全面从严治团工作.胡耀邦自1952年起主持共青团中央工作10多年间,对共青团的建设有诸多阐述,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共青团工作论述和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借鉴.这些论述和实践经验,也为新时代实施全面从严治团提供启迪和思考,对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朝着实现党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这是因为,青年是基层矛盾化解的承载者、基层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基层治理创新的推动者.然而,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青年仍面临着严重的实践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角色认同偏差;二是个体化困境;三是激励机制缺失.因此,要走出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困境,就必须在角色自觉、集体意识、激励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求:一是注重引导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自觉;二是注重培育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集体意识;三是注重健全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激励机制.
在社交媒介的传播实践中,匿名社交APP深受青年群体的青睐,并成为其自我呈现的重要展演舞台.本文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观照下,以匿名社交软件“Soul”的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考察其在匿名社交过程中的自我呈现问题.研究发现:匿名社交媒介已经成为青年进行自我呈现的新型表演空间;表演、展示与幻想合力建构了匿名社交呈现的表征机制;自我呈现在延伸社会关系的同时,也引发了沉迷性依赖.此外,青年匿名社交中的自我呈现背后蕴含着媒介技术可供性逻辑.自我呈现对技术的沉浸性依赖日益加强,不仅异化了青年群体的精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可以有效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拓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空间.通过对东莞市横沥镇这一本土实践对象进行考察,从关键主体、工具支撑和治理目标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主体—工具—价值”分析框架,描绘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图景,阐释多元如何实现共治问题.研究发现,新时代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图景,主要是围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理念,推进异质性多元主体间的责任框定,构筑互动尽责的协同创新支撑保障,形成公共精神价值重塑与
《江西青年发展报告(2020—202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来,江西共青团和青年研究工作者围绕青年发展十大重点领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后发布的第一部地方青年发展报告.按照比较规范的社会学研究范式,把江西青年生存发展状况定格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是青少年研究工作者送给新时代的一份沉甸甸的学术礼物,也是留给江西新生代青少年研究工作者的一个历史坐标.本文从新时代、新江西、新青年的宏观视角切入,描述了本研究的时代、社会背景;充分肯定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1343万江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效发挥共青团职能,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的“题中之义”.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县级团委为例,通过调研,对共青团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职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同时提出共青团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更有效地发挥职能的三条对策建议:着眼于提升引领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能力;着眼于提升组织力,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着眼于提升服务力,加强共青团提供服务的专业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既不是从哪本经典教科书上抄来的,也不是从哪个国家发展中搬来的,更不是从哪个天才人物头脑中臆造出来的.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去把握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统一战线、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性;从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在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性中去把握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性;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把握历史经验可以看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非物质劳动、意识形态和新主体性的构建发出批判理论的时代强音,为人们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范式和思考框架.而这一众思想理论的源头无疑需追溯到卢卡奇.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奠基性地构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叙事框架,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展开非物质劳动的人本主义批判提供理论基元;卢卡奇基于物化劳动批判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解,其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在认识无产阶级历史身份与历史使命的意义上,成为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历程的主线;而其进一步指明并强调的政党组织原则,又为革命主体的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追问人与 自然的真实关系中形成的,以人与 自然的辩证统一为基本原则,从人与自然具有的双向生成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出发,基于历史维度将人及其实践活动重新纳入对自然的理解之中.马克思以不同语境中所运用的自然概念呈现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逻辑进路.进一步,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劳动—分工—阶级分化”的叙事模式发展和丰富了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在于破除资本主义的自然意识形态,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 自然现实关系,蕴含着分析空间生产的批判性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