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感觉的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9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色彩练习者来说,不论是运用色彩学规律还是固有色规律着色,都要通过眼睛观察。不仅要对自然界色彩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要有相当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绘画实践,要多画,同时多看、多分析一些好的作品,一些名家的优秀作品,努力提高欣赏水平。
  关于色彩感觉,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关键在于多画,多练习。在水粉画中,通过直接印象进行色彩写生造型,培养色彩感觉能力,是极重要的途径。在练习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注意观察比较,克服片面性
  初学色彩画的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看不出色彩,或者看到颜色而调配不出来,这一点固然是因为缺乏调配色彩的经验,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于看不出颜色,而是存在一种孤立地寻找颜色的习惯。要学会整体地看,对比着看,学会比较,例如人物的面颊、嘴唇,单看也许都是红色,但是与红色的衣服相比,从整体上看就不一定是红色,甚至倾向橘红,或者有紫色倾向。黑色的头发与黑毛衣,不加比较也会画成一种颜色而显得单调。如果加以比较,就不难发现人的头发实际上并不那么黑而是倾向褐色或其他颜色,从而增加了色彩的丰富感。一般来说色像相差大的物体,色彩容易识别,差距较小的色块,不做仔细分别和比较,是很难确定其倾向性的。又如,两个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梨子,如果不加以比较,就很难确定其色彩的倾向性。通过比较,就会发现或许前者偏黄、后者偏绿,各自在黄色中加上某种倾向的颜色,就得到了比较准确的色彩,这两个梨子的颜色很快就调出来了。同样,对同一物体的明暗两部分的色彩倾向的颜色,也需要在互相比对中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感觉。比较是鉴别的前提,克服观察方法上的片面性的根本方法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要在绘画练习中学会多比较,养成画主体看背景,画远景看近景,画右边看左边,画上部看下部的习惯,以及在主体与邻接色之间,对象本身的明暗冷暖关系中,远近层次、上下左右的反复比较中把握和摆正色彩关系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色彩的识别能力和感觉能力。
  二、克服习惯性的固有色观念
  固有色是一种色光的反射,它的存在是与条件色紧密相关的。严格地说并不存在固有色,也很难说物体哪一部分更多地反映了固有色的本来面貌,但是人们习惯于排除条件色的影响,而片面寻求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彩。例如一画树,就想树叶的绿色、树干的褐色;画天空就想到蓝色,等等。事实上不仅有红色的树,而且在不同色光的影响下,绿色的树有可能变成黄色、红色或者蓝色;天空的色彩是随季节、气候、时间和与地面色彩的对比而变化的。教室黑板在不同色光的照耀下,其明暗和色彩上的变化相当惊人。固有色观念特强的人往往不是以眼睛的直觉为依据,而是凭主观上的概念、想象作画,这是造成色彩上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的根源,无助于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克服习惯性的固有色观念,除了在理论上要处理好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关系外,根本方法在于多比较,除了注意大色块比较、明暗比较外,还要注意同类色之间的比较。
  三、在运动和变化中把握对象的色彩关系
  由于光线本身是不断运动着的,物体的色彩是对太阳光谱有选择的反射色光,而且空气中存在无数运动着的物质。色彩存在形式本身就处在恍恍惚惚的互相影响之中。我们对色彩的观察应当适应色光运动的这个特点,从整个色光运动中把握某物体色彩给人的印象。最好的方法是先把对象的邻接色环视一遍,用视觉的余光把握它的色彩倾向。如果死盯着某处,只追求片面的绝对的准确,就必然会排除条件色的影响而导致色彩简单化。
  在自然光源的作业中,由于太阳色调的变化,加上人们视觉神经的兴奋与疲劳,在作画过程中,常常会开始感觉比较新鲜,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可能不那么敏锐。有时上午画的下午就改掉,今天画的明天就改掉,在反复修改中,色调越画越灰。也许在各个不同时间条件下看都正确,然而在同一个画面上却统一不起来。我们作画时,要时刻注意保持光源的角度与色调,以及自身的位置与精神状态的相对稳定,注意“第一印象”,把第一印象即最初观察与感受贯穿整个作画过程。
  四、注意色彩感觉训练的长期性
  色彩感觉训练的主要障碍是观念上的习惯势力,即使很有经验的画家也在所难免。初学者往往把学习具体的技法作为主要目标,认为只要多画,就可以提高基本功,忽视从思想方法的高度总结基本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急于求成,不屑反复修改,不懂得修改本身过程就是对观察方法的磨炼和提高。结果往往花费了很多精力和物力仍然没有较大的进展。克服孤立地观察对象和习惯性的固有色观念,实质是绘画方法上最大的基本功训练,不是一两年就能奏效的。
  绘画色彩,不论风格如何多样,总要符合人们共同的审美标准。凡·高·文森特的《星空》中有金黄色、深蓝色、橙色、绿色、紫色,凡·高钟爱的这些颜色在画中仿佛是凝固的圣者,象征光辉、生命和永恒的神秘。谢洛夫的《洗马》,弗鲁贝尔油画的灰色调,都具有深邃的感觉。现代绘画追求色彩的浓郁、有力等,可见在不同的绘画风格中确乎存在一种共同的要求——排除任何“非色彩(消色)的干扰,保持色彩的饱和度,用纯正的色彩塑造形体,对大自然进行再创造。这一点应成为初学者在色彩上追求的目标。
  由于每个画家的性格、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不同,在色彩的使用上反映一定的个人特色,在色彩的处理上带有不同的审美趣味。提高对色彩的审美能力,除了要在写生练习中锻炼培养外,还在于学习、分析或临摹古今中外大师的范作,从中汲取营养。
其他文献
本文在室内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流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分形理论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方法与技术,在有关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流域地形和侵蚀产沙变化特征及它
铁蛋白是一种大的蛋白质外壳,能以一种安全、无毒的形式储存多达4500个铁原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本研究以烟草为受体,以两个烟草铁蛋白基因(NtFer1 andNtFer2,GenBank accession number:AY083924,AY141105)为目标基因,构建铁蛋白表达增强与表达抑制的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SR-1 strain),研究铁蛋白基因表达增强与沉默的效应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解决我国的优质食用油供需问题及增加农民的收入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我国提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计划署审阅重点保护的基因资源。毛白杨无论速生性、材性、抗性和美观长寿等方面,在杨属树种中均表现非常突出,
近几年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经验体会。  1.变接受者为发现者,给学生以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  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学校的教育就是对学习这一人类基本的习得性功能加以引导和组织的体制。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走进教师设计的框架,忽视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
摘 要: 表演在唢呐演奏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只有娴熟的技巧、美妙的声音,而缺乏表演的演奏,则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也不能很好地把观众带到乐曲的意境中来。因此,对于每一位唢呐演奏者来说,都要注重在表演方面的训练,尽可能地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唢呐演奏者具备良好的乐感和心理素质、优雅大方的演奏姿势、丰富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内涵,把唢呐艺术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在新一轮课改的指导下,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为了寻找语文学科与护理专业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就业服务,有必要采取专业化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护理专业 专业化 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开展教学,以适应今后职业素质的要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定为在专业化教学模式上。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语文教学在目标
本文从2000年9月开始到2003年3月结束,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详细研究了蚧总科Coccoidea内蚧科Coccidae和粉蚧科Pseudococcidae的部分雄虫,蚧科7属8种,即球坚蚧属Eulecanium: